环境保护管理
-
自然海岸资源管控长效机制研究王鹏《自然海岸资源管控长效机制研究》从制度建设与方法体系两个方面,介绍我国海岸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自然海岸资源管控机制的建设方案。提出以“坚持陆海资源统筹配置,创新海岸资源分配方式”为原则,建立海岸线监测与监管、海岸资源分类管理、海岸线使用审批、自然海岸资源保护等制度,以完善我国海岸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并介绍我国自然海岸资源适宜性评价、物质量和价值量核算、分级保护、整治与修复等加强自然海岸资源管控的方法体系。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然海岸资源管理具体实践和相关技术的研究,为我国自然海岸资源的长效管控提供参考。
-
黄河河口湿地特色资源利用孔维静,夏会娟 等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黄河河口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如何更好地利用河口湿地特色资源,保持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是黄河保护修复面临的科学问题。《黄河河口湿地特色资源利用》在对黄河河口湿地资源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互花米草、芦苇、贝类等特色资源,开展了生物质炭制备、肥料制备、贝雕利用、工艺品利用等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提出了黄河河口湿地特色资源产业化利用的技术方法,为黄河河口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
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研究李建生,郑悦华,杨宪杰,郑国权调查境内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库区消落带及周边生态环境特点和物种分布现状;研究不同植物在消落带的生态适应特征,筛选优化种植组合;构建小型育种及中、小型模拟基地,培育驯化植物组合,并选定水库进行实地试验;初步建立水库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体系。研究将为水库库岸稳定、电站安全运行提供支撑,同时为国家河湖治理、水生态文明提供一定借鉴。同时对库区土地的开发与运用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探讨,现有蓄能电站一般位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人们对生态和景观要求高。要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尽可能避免工程建设对区域的不利影响。通过前期规划和调整,把库区建立成为工业建设、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场所,拉动当地经济,增加当地就业,成为城乡可持续性发展的典范。
-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王友贞 等《平原区农田生态排水》解析了农田生态排水的概念、内涵及其架构,提出了农田生态排水指标及其确定原则与方法;研究了农田排水沟系及其氮磷阻控机制,提出了以沟渠潜流带结构重塑为核心的一体化农田生态排水沟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建立了农田排水径流及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仿真模拟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提出并界定了不同目标的农田生态排水指标阈值,构建了从田间到骨干沟控制排水技术体系,形成了农田生态排水系统成果,为平原区旱涝渍兼治和生态健康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海岸带环境演变效应及其管理黄金良等《海岸带环境演变效应及其管理》系统地总结了海岸带环境演变效应及其管理研究的成果。内容涉及采用定点观测与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环境模型等技术与方法,揭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剖析自然与人类双重扰动下的海岸带水文、水质、营养盐输出、真核微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环境生态效应,并进一步提出流域生态流量管理、营养盐削减、水库与河流水质提升,以及海湾陆源污染控制等措施与建议,为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助力陆海统筹国家战略的实施。
-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于秀波,张立,杨彪《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21》梳理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我国湿地保护在法制建设、修复政策及成效、公众意识与民间机构参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十大进展;介绍了我国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这些湿地是经过环保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推荐并经社会公众广泛投票评选出的;运用湿地干扰指数评估方法,对35个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系统的干扰状况评估;分析了我国沿海互花米草入侵进程、黄渤海水鸟栖息地时空变化。
-
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1孙传旺“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系统性变革与新一轮发展。确保碳中和目标长期有序推进,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也需要经济社会系统的多方驱动和共同支撑。本书从国家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政策、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的年度表现、地方加快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成效与亮点等几个方面,系统整理并归纳分析“双碳”目标提出一周年内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碳中和政策举措与成效亮点,并从地方低碳发展能力的视角研究了各地区推进碳中和的现实基础与发展 条件。本书是笔者研究、理解碳中和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够为碳中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及对碳中和问题与政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也希望本书的结论可以为广大政策制定者提供有效信息与参考。
-
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刘小峰,杜建国 著《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围绕环境污染管理如何 从“政府直控”走向“社会制衡”,从“末端治 理”走向“清洁生产”两大问题,深入探讨了居民、 企业、政府等主体在多种情 景下的环境行为,进而探寻合理的环境管理方法。主 要包括:群体性邻避行 为与环境补偿、居民和企业排污行为与环境设施运营 、供应链主体交互行为 与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政府行为与社会经济环境宏观 变化、适应性管理与流 域污染控制体系建立、环境价值评估与环境审计等。 该书旨在揭示环境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采用 计算实验方法,揭示微观行为与系统宏观现象之间的 内在关联,用“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刻画环境 污染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典型的复杂现象,提出适应性 管理、多极治理等解决 方案。刘小峰、杜建国专著的《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 》基于行为与复杂性的视角,为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 的解读及其 解决提供全新的观点,特别是基于行为的对环境问题 形成与问题解决途径 的分析,较好地体现出本书作者的创新性思维和研究 方法。这对一位年轻 的系统管理学者来说,尤其值得肯定和鼓励。
-
羌塘高原生态文明独特性探索与研究暂缺作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生态安全屏障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鉴于羌塘高原的生态屏障作用及其发展现状,既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发展之路,也不能走以资源掠夺性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只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区,充分发挥羌塘高原的生态屏障作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的。为了加快羌塘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区建设,编著《羌塘高原生态文明独特性探索与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为目标,充分利用高原生态稀缺资源和文化资源,明确高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羌塘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生态德国彼得·程本书全面介绍了德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内容涉及德国生态法律及政策、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乡村、生态农业、生态修复、生态雨洪管理技术等,以期对我国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和生态建设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