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
-
海岸带环境演变效应及其管理黄金良等《海岸带环境演变效应及其管理》系统地总结了海岸带环境演变效应及其管理研究的成果。内容涉及采用定点观测与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环境模型等技术与方法,揭示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剖析自然与人类双重扰动下的海岸带水文、水质、营养盐输出、真核微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环境生态效应,并进一步提出流域生态流量管理、营养盐削减、水库与河流水质提升,以及海湾陆源污染控制等措施与建议,为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助力陆海统筹国家战略的实施。
-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于秀波,张立,杨彪《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21》梳理了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我国湿地保护在法制建设、修复政策及成效、公众意识与民间机构参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十大进展;介绍了我国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这些湿地是经过环保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推荐并经社会公众广泛投票评选出的;运用湿地干扰指数评估方法,对35个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系统的干扰状况评估;分析了我国沿海互花米草入侵进程、黄渤海水鸟栖息地时空变化。
-
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1孙传旺“双碳”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系统性变革与新一轮发展。确保碳中和目标长期有序推进,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也需要经济社会系统的多方驱动和共同支撑。本书从国家推进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政策、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的年度表现、地方加快碳中和相关工作的成效与亮点等几个方面,系统整理并归纳分析“双碳”目标提出一周年内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碳中和政策举措与成效亮点,并从地方低碳发展能力的视角研究了各地区推进碳中和的现实基础与发展 条件。本书是笔者研究、理解碳中和问题的阶段性成果,希望能够为碳中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及对碳中和问题与政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思路与方法,也希望本书的结论可以为广大政策制定者提供有效信息与参考。
-
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刘小峰,杜建国 著《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围绕环境污染管理如何 从“政府直控”走向“社会制衡”,从“末端治 理”走向“清洁生产”两大问题,深入探讨了居民、 企业、政府等主体在多种情 景下的环境行为,进而探寻合理的环境管理方法。主 要包括:群体性邻避行 为与环境补偿、居民和企业排污行为与环境设施运营 、供应链主体交互行为 与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政府行为与社会经济环境宏观 变化、适应性管理与流 域污染控制体系建立、环境价值评估与环境审计等。 该书旨在揭示环境问题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采用 计算实验方法,揭示微观行为与系统宏观现象之间的 内在关联,用“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刻画环境 污染与环境治理过程中典型的复杂现象,提出适应性 管理、多极治理等解决 方案。刘小峰、杜建国专著的《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 》基于行为与复杂性的视角,为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 的解读及其 解决提供全新的观点,特别是基于行为的对环境问题 形成与问题解决途径 的分析,较好地体现出本书作者的创新性思维和研究 方法。这对一位年轻 的系统管理学者来说,尤其值得肯定和鼓励。
-
羌塘高原生态文明独特性探索与研究暂缺作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生态安全屏障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鉴于羌塘高原的生态屏障作用及其发展现状,既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发展之路,也不能走以资源掠夺性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只能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区,充分发挥羌塘高原的生态屏障作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目的。为了加快羌塘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区建设,编著《羌塘高原生态文明独特性探索与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为目标,充分利用高原生态稀缺资源和文化资源,明确高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羌塘高原国家生态文明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生态德国彼得·程本书全面介绍了德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内容涉及德国生态法律及政策、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乡村、生态农业、生态修复、生态雨洪管理技术等,以期对我国的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和生态建设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
城市空气污染与健康损失的经济学分析彭希哲,田文华暂缺简介...
-
国家十二五环境规划技术指南王金南 主编随着40年来环境保护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国家环境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面开展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六五”开始编制环境规划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实践,中国环境规划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面的规划体系。环境规划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和手段,对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是中国环境规划体系发展最好的时期,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都有很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环境规划地位有了很大提升。许多专项规划,如“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均由国务院批复实施。二是环境规划的理念不断创新。“十二五”环境规划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将提高环境民生质量和水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体现了环保为民的思想。三是环境规划的范围逐步拓宽。“十二五”环境规划体系基本覆盖了全环保业务的所有领域,包括农村、土壤、地下水、核安全等方面,各类环保规划达到了30种以上。四是环境规划的目标更加符合实际。“十二五”环境规划提出了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和3项环境质量指标,充分考虑了各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差异性,分解方法更加科学,有力地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五是环境规划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十二五”环保规划以“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四大战略任务内容统揽全局,规划内容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也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
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编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编著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基础,以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念为指导原则,以影响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研究内容,以渤海为重点研究区域,并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而形成的综合研究成果。
-
海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生态效应及其调控方法欧阳志云,郑华,彭世彰 等著《海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生态效应及其调控方法/“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水分驱动下的海河流域生态演变机制与修复机理为核心,深入探讨了海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特征及水文生态效应、海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与水循环的耦合机制,系统研究了白洋淀水文变化特征、生态效应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了海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开展了海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构建了大尺度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水文调控方案。《海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变、生态效应及其调控方法/“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适合生态学、环境科学、水文学等专业的科研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水文水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