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晏路明编著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性:现代科学技术已呈现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朝着综合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这种背景对提高文化素质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 学术性:本书以“人类生存与发展”这条时代命题为主线,立足现代系统科学的整体观,构筑严谨的逻辑体系,对众多相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3 思想性:本书在介绍各类知识的同时,还希望能从不同侧面激发读者的共鸣,共同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思想,客观地分析全球性问题和中国的国情,关心全人类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提高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文化品位:本书不是一本针对某个具体学科的专业菱,具备大专文化程度的读者一般都能接受。写法不拘一格、视野开阔、论点新颖、笔意流畅、自然活泼、可读性强,这些都是作者在写此书时所追求的写作风格。本收可作为各类大学文化素质课的教材,亦可作为中学教师进行素质教育 指导书,同时也是广大其他读者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的有益读物。
-
城市人居环境李丽萍著本书共分十二章:绪论;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城市性质与城市人居环境;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居环境;工业与城市人居环境;第三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对外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内部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居住区与城市人居环境;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等。
-
惩罚中的觉醒许先春著现实世界所爆发的种种危机,以尖锐的形式,促使人类不得不正视全球问题。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杰作,而生物多样性减少则是人类的“杰作”。人类的“杰作”正在毁灭大自然的杰作。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又必须考虑到后代人的需要,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适度人口理论的重大突破。
-
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文兴吾,张越川著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本书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科学方法,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历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清楚地勾画出在探索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问题上,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
-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技术彭力,李发新主编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方法等。
-
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编委会编本书所收录论文涉及的内容覆盖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法规建设等研究领域,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深入探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前景分析、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
-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著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本书是吴良镛院士基于多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著述而成。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良镛院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
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性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著本书分十章,论述了现代地理学、人类生态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与“人类-环境”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关系等问题。
-
呵护家园李永铭编著“人与自然”丛书包括《飞出太阳系》、《动物寻奇》及《呵护家园》三种。分别以天文学、动物知识及环保为主题,本书是该丛书之一。本书主编赵忠祥根据自己多年来主持自然科学电视栏目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稿件进行了细心的审阅与核准,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水准。 本书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通过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及人文知识,并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图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选择了大自然。然而,这两者之间绝不是无条件的。作者在问文中呼吁: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又该怎样来理解呢?人类始都依赖于自然,人类首先要依赖自然界提供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人类的生存空间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个范畴构成的,它们分别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构成自然界的大锁链。人是自然锁链中的重要一环,依靠自然锁链所提供的环境和资源,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离开了自然环境,就不会有人类。自然界不仅提供人类生存的根基,还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本文文风一如赵忠祥先生的主持风格,朴实、亲切、生动、通俗易懂,读之有如沐春风之感,使青少年读者于美的享受中既感受到了科学与自然之奥妙,也增强了探索科学、保护我们人类共同家园的兴趣与责任感。
-
西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周毅著作者认为,发展林业,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实现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基础是植被,应按照地理条件的客观实际和自然规律对西部植被进行恢复与重建;其次,要注意西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反对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再次,要把西部开发当成一项系统工程,从系统的高度进行设计和安排,既要“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也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经济上的可能性;既要安排退耕还林、制止滥砍滥伐,也要考虑到群众的吃饭、烧柴的解决办法。在水土保持措施中,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最后,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科学研究、人才交流、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同时,高度重视树木烂皮病和溃疡病为主的病虫害对西部开发的潜在威胁,尽快解决有效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总之,上述这些既是《西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书阐述的主要观点,也是西部开发工作中上上下下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既是实践提出来的理论问题,也是理论应该解决的实践问题,从此不难看出该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