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环境与社会张玉林 编《环境与社会》主要由四个关联部分组成。第1-2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工业化以来环境问题“危机化”的动力和过程;第3-4章梳理了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以及衡量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的标尺性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发现;第5-6章考察了当代中国环境治理方式的演变及其绩效;随后的四章则分别解剖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与环境问题的互动关系、“环境权”确立的作用和意义,等等。
-
阳光下的新事物(美)麦克尼尔 著,韩莉,韩晓雯 译尽管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但毫无疑问,世界环境在20世纪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导致的后果令人不安。麦克尼尔勇敢地承担起20世纪世界环境史的综合研究工作,《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一书非常重要,它使读者知道目前我们人类所处环境如何,今后会怎么样。两位作者举了很多创意猎手的例子,包括托马斯·爱迪生、玫琳凯·艾施、沃尔特·迪斯尼、沃伦·巴菲特、苹果公司的菲尔·席勒,以及推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波士顿啤酒公司的领导人。这些人的一些特征,体现出了猎取创意的四项原则(感兴趣、多样化、训练有素和灵活性)。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即他们个人的职业任务,同时也是使命至关重要的原因。他们不会让组织、工作、行业或者职业来阻碍创意的猎取。他们也深知周围的世界与他们的计划和项目是如何紧密联系的。
-
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研究彭远春 著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以及行为者的日常生活实践,采用1998年全面环境意识调查、2003年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城市样本数据对我国城市居民的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着重探讨城市居民环境行为的基本状况、内在心理约束机制与外在结构制约机制,并与国内外的已有研究开展了对话,得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认识。
-
水俣病没有结束(日),原田正纯 著,清华大学公管学院水俣课题组 译1956年5月,日本水俣市月浦两个天真无邪的女孩病发,以此为契机,水俣病正式得到确认。此时日本正处于不顾一切高速发展经济的时代,这种不顾一切的代价便是严重的环境公害和健康损害,水俣病就是其中之一。水俣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认定制度?公害病诉讼为何如此艰辛?患者胜诉后赔偿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落实?为什么说水俣病还没有结束?《CIDEG文库:水俣病没有结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叙述,揭示了隐藏在疾病背后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的根本性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当前中国环境事件频发,不仅影响人民生命健康,也将危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久之前日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珍视。
-
环境与社会王芳 著《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丛书·环境与社会:跨学科视阈下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以环境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综合环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最新研究成果,从人口增长、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文化价值、社会公正、国家安全、公众参与等多方面对转型期中国环境问题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应对之策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专题形式,同时将鲜活案例寓于知识介绍和理论分析之中,做到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丛书·环境与社会:跨学科视阈下的当代中国环境问题》能够帮助读者在有限时间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动态发展过程,进而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环境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不断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
西安生态文明启示录张骅 著西安之所以成为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支撑。《西安生态文明启示录》全面论述了西安古代的生态文明,展示了周秦汉唐生态文明保护和建设的业绩,关中平原,八水环绕,兴修水利,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水陆交通,营造园林,缔造生态文明,繁荣文化,环保立法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杨志峰 ,徐琳瑜 ,毛建素 等著《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共分九章,通过城市规划体系分析确定城市规划实施的关键瓶颈因子,识别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要素;基于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内涵分析及评估方法研究进展分析,制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建立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监控与后评价方法,以及系统调控和空间调控技术方法体系。以北京市、焦作市和广州市三个典型城市为案例,分别针对城市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能源规划开展了案例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
-
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赵尘,张正雄,余爱华,陈俊松 编著《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将工业生态学、工程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到森林采运工程的生态学研究中,以提升传统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本著作总结了近10年的生态采运研究进展,阐述了采运工程的工业生态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采运工程生态学的研究方向。针对我国南方人工林的采伐运输生产,重点研究推出了南方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按生命周期评价的人工林作业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影响分析、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集中反映了近年来生态采运研究和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
生态重建的文化逻辑付广华 著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博士都能具备这种素质和激情,但如何使他们向这个目标靠近,则是博士生教育所应担当的责任。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l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是中国高校,特别是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所努力探索的目标。
-
第三届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赵万民 ,毛其智 ,邓伟 等编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于2012年在重庆召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搞笑的100余位代表专家参会,共同探讨新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问题。会议旨在搭建、深化一个国际性的山地人居环境研究、交流平台,推动山地人居科学的研究,"谋求人类和山地环境与资源开发之间的良好平衡"。文集分为山地人居环境理论、山地城市化研究、山地生态规划、基础与公共设施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