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松嫩平原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高玉娟 著《松嫩平原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大庆市南引水库库区为例》在系统分析研究国内外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基础,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科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共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松嫩平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松嫩平原库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的重大生态、经济建设工程,《松嫩平原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大庆市南引水库库区为例》仅从特定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对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
城市化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张凯 等著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不从政策的源头去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我们将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并将在未来付出更大的政治代价和经济成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环境影响评价,即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而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接受。我国政府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也十分重视,国务院2001年批复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明确要求“探索开展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和流域开发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使综合决策作到规范化、制度化”;2003年9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SEA的一部分被纳入其中。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简称《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阶段。但总的来看,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实践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不成熟,因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学体系,积极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工作是非常必要的。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且速度不断加快。历史已经证明,城市化快速发展往往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繁荣中的隐性赤字,正在逐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强烈的制约作用。对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
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李志刚 著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空间开发模式叠加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上,使得该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内陆河流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当地和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制约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约束条件下,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为双重导向,以统筹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目的,开展下列问题的研究:(1)通过河西走廊开发历史与人居环境变迁关系的分析,概括出人居环境问题的实质;(2)探讨两种相关机制:人居环境演变机制,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3)河西走廊承载力的空间分布;(4)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地域类型划分;(5)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准则和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调查研究、定量定性互补”等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人类经济活动对水土资源的空间利用模式,严重背离了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属性,导致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虽然局部改善,但整体日益恶化。(2)河西走廊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已经超载。2006年河西走廊实际人口为482万人,而相对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只有315万人,超载近170万人;相对水资源对耕地的相对承载力只有29万公顷,但耕地面积已达67万公顷,超载38万公顷。河西走廊由东向西,相对水资源对人口承载力大体上呈现“超载→临界→富余”的变化,东部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严重超载。(3)针对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存在着缺乏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缺点与问题,本书根据河西走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条件空间分异与组合的特殊规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通过突出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制约作用,建立评价体系,以县级地域为基础单元,将河西走廊地域功能类型划分为连续的、逐次过渡的3大类、6种类型。3大类是:保护类、过渡类、发展类;6种类型是:严格保护区、保护区、临界区、适度发展区、发展区、逐步转型发展区。(4)将河西走廊人居环境保护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模式体系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以水资源水生态为约束、保护与发展相统筹的基本准则;因地制宜、整体协调的空间调控与管制模式;以节水为核心、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成长模式;适速适度、城乡区域统筹的城市化和城镇体系建设模式。
-
中国CDM与可持续发展任勇 主编《中国CDM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一欧盟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弱中有关CDM项目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从总结CDM国际机制、国内CDM相关政策入手,分析了CDM与碳市场的发展状况,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中国情况的CDM项目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以定量结果的形式评估了中国CDM项目对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影响,同时进行了利益相关者分析,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CDM机制以及提高CDM项圈可持续发展影晌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中国CDM与可持续发展》对于政府决策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媒体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对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政策葛察忠 等编著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在世界之中的经济地位迅速崛起,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对外投资也进入快速的增长期,总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国别和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援朝助自20世纪50年代初实施以来,呈阶段性增长的特点,规模日益扩大和覆盖的领域不断增加,在帮助受援国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提升和消除贫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投资和援助的增加,中国银行业的对外信贷规模也呈增长趋势。然而,近些年西方舆论对中国向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区投资活动过分关注,“中国环境威胁论”甚嚣尘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别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确实给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总体却与事实并不相符,个别媒体还存在恶意歪曲中国形象的嫌疑。
-
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乌兰 著《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以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区域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煤炭矿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建立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子系统在内的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矿区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況进行定量描述,探讨在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系统目标要求下,从宏观整体战略协调和微观环境管理两个层面实现矿区环境管理创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及其管理创新途径,并以兖州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及今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采取环境管理措施的基本思路。
-
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孙丽娜,孙铁珩,王辉 著生态环境问题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缘由,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一方面提供人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同化、储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向环境排放的大量废弃物。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持续的基础承载能力,包括资源的持续承载能力、环境的持续承载能力和生态的持续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根据资源实际承载能力、环境的实际容纳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实际弹性能力确定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解决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出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增大,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明显改善,区域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但与其相关的水、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热岛效应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显现。
-
能源、环境与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编The China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CICED)carded out a series of policy research studies on relevant issues of energy andenvironment in 2009 with strong support of CCICED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Members, experts,and scholars as well as partners.Reports on and recommendation from these studies were presented to the CCICED Annual General Meeting in November 2009.An Issues Paper was also submitted.which summarized current issu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Based on these documents.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uncil’S scientifie advisors and approved by the Council for submission to the Government of China.These documents ale contained as chapters in this current volume.
-
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实践与探索高吉喜 等编著《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实践与探索: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作者首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全书系统地分析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探讨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体系和模式,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实践与探索: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体现的理论探索“符合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意义”,呈现的规划内容“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为其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了范例”。
-
绿色转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秘书处 编《绿色转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7-2009政策研究成果(英文版)》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收录了2007-2009年国合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政策建议是国合会政策研究工作的标志性成果,反映了国合会政策研究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轨迹,其中体现出来的世界环发领域先进的思想理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中篇收录了由国合会首席顾问及专家支持组起草的2007-2009年国合会关注问题报告。关注问题报告详细阐述了相关领域内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的行动以及相关的国际背景和今后发展的趋势,介绍了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念、观点,其中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成为国合会中外专家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下篇收录了由国合会首席顾问及专家支持组起草的2007-2009年度国合会政策建议影响与中国环发领域重要政策进展报告。报告整体展示过去一年中国在环发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重大政策制定与调整情况,评述了国合会政策建议对于中国政府政策调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为国合会中外委员和有关各方深入讨论中国的环发问题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现实政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