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水与健康郭航远 等编著《水与健康》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水的医学科普著作,希望《水与健康》一书的出版能为中国老百姓正确喝水提供指导和帮助,掌握了饮用好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全面提升生命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
如果没有明天闵唯 等著一切还来得及,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的心灵启示录!此书是——一次生命中智慧的大集结,一次人类从未有过的顿悟和救赎。18个历史上重大灾难事件,18个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真情故事,18种人性的徘徊和抉择。此外,还有来自不同行业、世界各地、男女老少,近百位普通人“如果没有明天”的真实心灵独白。这个时代天灾人祸太多,如果我们真的面对生死的考验,该如何应对?该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如果没有明天》这本书可以给读者找到出路。
-
生态规划的方法与案例章家恩 编《生态规划的方法与案例》由章家恩主编,本书共分二十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及其基本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生态规划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三章至第二十章为规划案例部分,分别选用了18个不同地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类型的规划案例。在这些案例中,包括生态示范区、县域(或市域)农业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示范村、生态农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湿地生态公园、农业生态旅游等多种类型的规划;规划区的空间尺度从市(区)域、县域、村镇、园区、小农场等大小规模不等;在规划深度上,也涵盖了概念规划、总体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等多个层次,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色。
-
雪山之书郭净 著卡瓦格博地区作为全球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倍受世人的关注,但在这样一个不同文化广泛接触和融合的时代,卡瓦格博地区淳朴的民风和清净的自然,仍免不了全球化浪潮的冲刷。郭净先生背着简单的行囊走村串户、翻山越岭行走在山间。为了真实记录和观察当地的情况,与村民同吃同住,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村民给他的称呼是“桑匹记者”,而不是外来的“甲”。在这本《雪山之书》中,郭净先生从中国最严重的梅里(卡瓦格博)山难入手,以纪录片拍摄者和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开展长期调查,深入了解当地藏族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信仰,以及外来探险与开发活动对当地文化的影响。《雪山之书》以口述历史和调查笔记结合的方式,探讨当地人如何与山、与身边的自然打交道,描述了卡瓦格博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神山文化的变迁。以纪实的方法,呈现了卡瓦格博地区的环境历史、传统民间环境保护法则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种种冲突、民间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有益作用等等内容。
-
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滕彦国 等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域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影响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就震区农田土壤中的典型污染情况,重点调查分析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主要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状况,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数量与分布、土壤污染范围和程度,重污染区的处理处置技术;调查了重灾区消杀药剂使用类型、数量和方式,高用量区的分布范围;探索了消杀剂的测试方法,查清了持久性、有慢性毒性效应的消杀药剂对土壤污染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评价了污染土壤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完成地震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综合评估和地震对农田土壤污染应对措施及方案。《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作为环境应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工程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使用。
-
通往自我觉醒之路刘余莉 主编现代社会之所以出现生态危机以及其他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因为人们对古老的伦理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而盲目崇尚科技所导致的。面对人类当前面临的诸多困境,本书力求从中西文化中寻求生态和谐的智力支持和道德资源,从制度、精神信仰、道德等多个领域、不同视角探求生态危机的原因及出路,揭露食品标准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真相,提倡素食,提倡重新重视礼仪,尤其认为,所有生物都天生拥有自身的尊严和内在的价值,而不仅局限于经济的或其他可能最终为人类服务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而传统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发现和获得人类在宇宙中的真实地位的重要导向。 《通往自我觉醒之路:环境伦理与生态危机及其出路》提出的种种建议颇具针对性,切实地提供了合理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些建议值得每一位有智慧的理论家、政治家用心领会和认真参考。只有真正落实这些建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乃至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粟战书 著人类社会在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与自然界之间存在一种互为作用的关系,作者将此界定为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的互动结构。《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图对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的结构进行一般性的理论处理,即以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互动关系为主题,运用生态哲学、环境伦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方法,作出新的理论重构,形成具有一定解释力的分析结构;试图探讨生态环境发展与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建立良好的互利共生的激励结构,进而支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文明激励与制度规范: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立足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人们提供一个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相融合的技术路线图。具体包括理论架构分析、文明历史追溯、当代气候问题博弈、省际水平实例分析、战略思考等内容,力争展现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研究画卷。
-
滨海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李洪远,孟伟庆 主编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滨海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而海岸带地区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也最大。《滨海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从滨海湿地入手,以天津滨海湿地为案例,在对滨海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湿地类型、环境演变、景观格局动态、健康评价、退化诊断、生态蓄水量、产业生态适宜性以及生态恢复重建技术等方面对该区域的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结果为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保护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滨海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可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国土规划和湿地科学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
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人文驱动力研究焦雯珺 等编著焦雯珺、闵庆文等编写的《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人文驱动力研究》从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角度,利用所提出的“污染足迹模型”,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变化的人文驱动力进行了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研究中难以定量化、综合化,难以揭示区域差异性,难以解释内部逻辑关系等缺陷;并利用该模型对流域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水污染压力、污染物削减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
继续生存10万年(瑞士)博奈 等著,吴季 等译人类的未来与地球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是否能继续生存10万年?回望过去,我们必须了解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展望未来,我们必须预测可能会遇到的灾难和考验,并从就现在开始筹划应对策略。《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理清了人类发展所面临危险、挑战和威胁;分析了关键的能源、矿藏、水和粮食等的问题;强调了主动管理上述资源的重要性;明确了基于空间观测技术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管理地球未来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指出了为确保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对21世纪作出长期规划的重要性。《继续生存10万年:人类能否做到?》主要面向社会发展、气候、能源、水和矿产资源、人口健康、遥感和空间科技方面,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府决策者和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者、制定者和对能源、气候、空间科技等感兴趣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