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城市生态安全续论曹伟 著《城市生态安全续论》系《城市生态安全导论》一书的姊妹篇,是对城市生态安全在定量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提升与延续,故名其日《城市生态安全续论》。《城市生态安全续论》通过对城市生态安全研究动态的考察,提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及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提出了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的特殊性及其对策,并对福建沿海城市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GIS研究了厦门城市生态安全,探讨了城市防灾、水安全对于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室内生态环境品质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评价。全书基本上涵盖了近年来作者在城市生态安全及低碳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
2010年清洁生产论文集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 编本论文集收录了2010年清洁生产方面水平较高、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编辑成册,共收入论文26篇。全书分为四部分,清洁生产政策篇、清洁生产审核篇、清洁生产行业篇、清洁生产推进篇。基本代表了我国清洁生产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十二五”清洁生产的推进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集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清洁生产技术咨询机构、清洁生产研究人员及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人员阅读。
-
现代环境主义导论(英)佩珀 著,宋玉波,朱丹琼 译《现代环境主义导论》全面介绍了西方世界在自然与环境问题上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又是如何与现代环境主义的意识相关联的。《现代环境主义导论》通过对社会与历史境遇中核心环境观念的检讨,精辟概括出激进环境主义者在尊重自然、经济问题、第三世界发展、技术解决之道、生态女性主义以及社会变革等问题上的进路。
-
上善是水尹应武 等著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真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吗?目前大力倡导的碳捕捉真能冶本吗?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加重,百年不遇的洪涝、干旱、台风在我国频繁发生,这些极端气候与全球变暖有关吗?拯救地球、恢复生态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本书对片面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等主流观点以及碳捕捉效果提出了质疑,明确指出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是误判,提出“水失衡”才是一切危机之“源”,“保水”才是破解诸多危机的“上善”之策。通过对“天”、“地”、“人”活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探讨,力图从自然、科学、人文高度及地球大气与能量平衡的角度分析和破解全球变暖及其错综复杂的环境恶化、能源紧张、资源匮乏等生存与社会危机问题。提出了“上善是水”——水是天地人的灵魂,水是很好的储能、换热物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平衡地表温度、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是地表与大气进行恒温换热的主要空调物质。“保水”才能解决危机,才是上善之策,才能治“本”;本书分别从“顺天”——弄清和遵循天气变化规律, “应地”——保护和顺应地球生态,“和合”——遵循天地规律、和谐相处、归顺自然等多个层面进行了
-
没有冰的世界(美)波拉克 著《没有冰的世界》关于冰和人类——地球上冰对气候、居住的人类的冲击以及人类对于冰和气候的影响。用清晰的文字和独到的远见,地理学家亨利波拉克博士描绘出了地球与冰之间微妙的地理平衡的画面,令人信服,同时说明了冰快速流失的原因,以及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后果。不管是雕凿山岭、调节气候、影响洋流或是限制人类的居住地,冰已经塑造,并将继续塑造我们生活的世界。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水手、探险家、科学家或是其他试图穿越并了解地球远端甚至是太阳系其他星球的人们,它始终拋出美丽而又苛刻的挑战。《没有冰的世界》一书解释了冰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人类正如何剧烈地改变这个地球环境中极为重要且维持生命的元素。在过去的3个世纪,快速的人口增长和工业经济的崛起已经将人类和冰的关系推到了一个临界点。不久,我们人类将第一次生活在没有冰的星球上。 《没有冰的世界》回答丁关于这个危机最急切的问题,并提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以避免在这个我们称之为家园的星球上出现的严重的冲击。
-
气候变化融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 编著《气候变化融资》试图在深入理解气候变化问题作为发展问题本质的基础上,全面阐述气候变化融资问题,综合反映对国际与国内发展情况,使《气候变化融资》读者能够以更宽的视角去认识气候变化融资问题:既有基础,又有前沿;既有历程,又有趋势;既有公共资金角色,又有私营部门资金作用;既有传统方式,又有创新机制。通过这样的综合集成,帮助读者从一个方面更好地深入气候变化问题前沿和低碳发展前沿,全面认识气候变化融资问题,包括促进广大财政工作人员立足本职,积极投身到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具体行动中。《气候变化融资》分为7章。第1章介绍有关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前沿动态。第2章介绍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三个关键问题: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第3章介绍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资金机制。第4章介绍公共财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第5章介绍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财税政策和措施的认识。第6章介绍市场机制投融资和应对气候变化。第7章在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认识和利用政府与市场的手段、国际与国内的资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支持服务。
-
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段炼 著段炼编著的《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在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指向,总结和梳理了城市规划学、地理学、人口学、经济学和区域资源环境等学科的最新动向,以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为核心,构建了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的人口、产业、空间“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同时,本书采用史论文案法对三峡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纵向梳理,并结合横向的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现状调查,完?了“资源环境容量制约下的人口再分布指引缓解人地矛盾”、“结构优化基础上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破解产业空虚化”、“基于地域格局特点的快速城镇化进程重组城乡空间结构”三方面的新人居环境建设策略。《三峡区域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可供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建筑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用于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
-
三峡库区新人居环境建设十五年进展1994-2009赵万民 等编著三峡库区自1994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到2009年三期验通过,15年内,库区移民迁建人数之多、涉及面之广、时间之紧迫、动迁规模之大,在世界范围尚属首例。三峡工程目前正在发挥着综合效益;在移民迁建的拉动下库区城镇在经济、文化、生态、居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专项设施基本完成复建,城镇功能基本恢复。而在移民迁建、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对库区聚居、社会和环境问题作综合考察和整体思考。库区城镇迁建的15年亦是人居环境建设的15年,值得通过回顾明得、鉴利弊。本书从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角度切入库区城市搬迁和移民安置,深人调查,发现题,展现三峡工程开工建设15年来的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三峡库区居环境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书可供城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景观研究人员参考阅读,亦可为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用书;还可供对山地人居环境感兴趣的城市管理工作者阅读参考。
-
基于主体功能框架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及配套环境政策研究王晓辉,喻根,徐会 著《基于主体功能框架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及配套环境政策研究:以安徽宁国市为例》从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及基础理论入手,详细探讨了两者的关系、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丰富了基于主体功能框架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观点提出的理论认识,并就具体区划的指标选择、技术方法及其可视化表达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针对国家和我省主要环境政策特点,提出了构建不同主体功能区划环境政策的方向。以我省宁国市为对象,对以上区划方法和不同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构建进行了实践验证和前瞻研究。
-
西南地区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赵万民 等著我国主要水能和森林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涵养形式是以流域地区为主要维系方式。随着国家能源开发和城市化由东向西推进,流域开发和所伴生的人居环境建设,成为我国建设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流域”为研究单元,将摆脱把区域作为孤立社会经济单元的一般思路,突出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区域内自然生态属性和地域文化属性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流域开发与生态、工程技术、地域文化、环境保护等相关联,赵万民等人编著的《西南地区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问题突出、生态平衡破坏、地域文化丧失等矛盾,从“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建构”、“城市形态发展与规划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文环境建设”等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强调区域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设定创新内容和技术关键点。凸显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密切关系,形成城镇化——城镇规划与设计——生态与文化建设的一体化关系,创新山地城市规划学科理论,促进西南地区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西南地区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者、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景观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