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研究
-
高原城市湖泊流域的口述环境史周琼《高原城市湖泊流域的口述环境史——以滇池流域为例》立足于滇池流域的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滇池的地位和作用,从口述史的角度积极探索探讨了滇池流域环境变迁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路径,主要包括历史时期滇池的环境变迁、围海造田时期的滇池环境变迁、滇池的保护与再开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高原城市湖泊流域的口述环境史——以滇池流域为例》尝试总结和推广滇池流域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探寻实现高原城市湖泊流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路径,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提供学术理论支持。
-
环境公共治理与环境传播李異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由党和政府总揽全局,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环境保护纲领进行战略调整,为全社会走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发展之路提要钩玄;大众媒介作为环境公共治理的一支社会力量,通过揭示环境污染事件背后的生态价值冲突,凸显产业资本逻辑与生态伦理思想、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思想之间的价值背离现状,从而开启了广阔的环境公共治理“话语实践场域”,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机制、解决自然资源过度耗竭等问题提供公共治理方略;同时,民间环保组织、社会教育机构在传播公民环境权、公共利益、多元参与等环境公共治理理念的基础上,从实践的维度演绎“环境公共治理”的协商模式和话语体系,促进了全体社会对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和政策的价值认同与遵从意愿。总体而言,我国环境公共治理与环境传播是一场根除困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环境冲突问题、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历程。
-
构建生态社会肖育欣 著构建生态社会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而用和平的方式去化解当前人类群体所共同面对的生态危机、经济危机,以及持续动荡的国际危机。而且,构建生态社会的提出,也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应该何去何从的发展方向。并因此而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国家间共同的良性发展。
-
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模式周廷 主编生态功能区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未来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多数的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缺少对于建设模式的直接研究。本书主要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为对象,针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模式开展相关研究,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同时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资源提供者的角色,但经过多年超负荷的木材采伐和毁地开荒,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书对其建设模式、相关理论、国内外生态区域建设模式比较分析、生态功能区建设现状及矛盾分析、建设模式的构建与机理分析、建设模式的运行以及建设模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书可作为从事生态功能区研究的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高校研究生研究学习的参考书。
-
城市与环境研究潘家华,魏后凯 编《城市与环境研究》面向城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内外从事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个人和团体,体现我国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前沿理论,探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进程,宣传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取得的业绩,突出专业性、综合性、交叉性、前瞻性等特点。本书为2013年第1期,内容包括城乡发展一体化解读、气候变化下的城市脆弱性及适应以长三角城市为例、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生态城镇化发展质量控制标准等。
-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李浩淼 著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收获了丰硕的经济成果,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我国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单位国內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深层次污染问题不断暴露,农村环境问题同样堪忧。 鉴于此,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迫切愿望,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本书共分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生态文明;第二章,西部地区特征;第三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旅游建设;第四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五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没中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
城市环境生态学戴天兴,戴靓华 著城市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运用环境生 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及城市问题。戴天兴、戴靓华编著 的这本《城市环境生态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环境生 态学基本原理,阐述并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影响因素及控制,以及城市生态环 境的构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 书共十七章,内容包括:导论、生态学基础、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与调控、城市人口、城市大气污染与控制、城市水 资源及水污染控制、城市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城市噪声及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城市 气候、城市灾害及预防、城市植 被、城市景观、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建筑环境、绿色建筑与评价体系、城市生态环境可 持续发展等。 《城市环境生态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可作 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城市园林和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 为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环境保护 等相关领域科技人员以及城市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林区系统脆弱性成因分析及路径解决研究于波涛 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林区系统脆弱性成因分析及路径解决研究》揭示了国有林区经济一生态一社会复合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提出植入生态环境要素的增长理念,以生态位思想为导引,从脆弱性分析视角人手,开展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界定了国有林区区域、林产工业发展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国有林区企业、产业、区域生态位的关联性,建立了国有林区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脆弱性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继而从投入产出视角人手,解析相应分析数值的经济内涵,继而挖掘国有林区林产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脆弱性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有林区系统脆弱性成因分析及路径解决研究》提出近期和远期两套切实降低国有林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脆弱性和林产工业运行脆弱性的优化调整方法:一方面确立环境要素内生驱动的产业集群理念,提出生态环境要素内生驱动的国有林区产业集群模式和保障策略;另一方面确立基于使用权证制度的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化理念,构建三种主要模式的森林生态服务资产多级交易市场体系。
-
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赵尘,张正雄,余爱华,陈俊松 编著《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将工业生态学、工程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到森林采运工程的生态学研究中,以提升传统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本著作总结了近10年的生态采运研究进展,阐述了采运工程的工业生态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采运工程生态学的研究方向。针对我国南方人工林的采伐运输生产,重点研究推出了南方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系统、按生命周期评价的人工林作业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影响分析、南方人工林采运作业的清洁生产。《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集中反映了近年来生态采运研究和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采运工程生态学研究的前景。
-
生态重建的文化逻辑付广华 著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博士都能具备这种素质和激情,但如何使他们向这个目标靠近,则是博士生教育所应担当的责任。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大建校l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是中国高校,特别是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所努力探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