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河流遥感帕特里斯E.卡尔博诺 著长期以来,在遥感专业人员的眼中河流通常是作为线(有时是网或者面)出现并进行处理的;在环境、水文等河流科学研究人员的眼中,河流则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系统,其内部结构及其动态过程更受到关注。早期遥感影像分辨率较低,主要应用于流域宏观尺度研究,微观尺度的河流科学研究,通常借助地面观测手段获取数据。遥感科学和河流科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自独立发展,尺度上的不一致是两者早期未能有效结合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成像技术日益成熟,遥感数据对河流微观特征的表征能力逐步增长。同时,河流科学家对河流尺度上的生物、非生物的自然过程和流域尺度上集水区与河流系统的交互作用更加关注。近二十年来,河流遥感技术及应用相关研究和文献数量出现快速增长。可以说,河流遥感是遥感科学和河流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交叉与融合。近年来,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逐步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质、生境和生物为一体的水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目标管理转变,河流生态修复等应用需求对遥感技术的需求也日显迫切。尽管国内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出现,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尚无系统介绍河流遥感技术的专业书籍。《河流遥感:科学与管理》系统介绍了天、空、地基传感器获取的遥感、照片、视频等不同类型数据在河流水体、生境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河流遥感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充分探讨。翻译该书,可以为从事河流生态环境、水文地貌、地理等科学问题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9编 著,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编委会,委会 编2016年以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两本《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从内容上看,《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数据分析,还有实践案例;从覆盖范围来讲,《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包括了对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状况的概括和分析;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力求创建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全新指标评价体系。课题组编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态势、成果和经验的调查、评价和研究,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广大一线工作者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这也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履行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一项具体举措。课题组在编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9》的过程中,从建立体现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目标定位出发,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要求和路径选择上的普遍性与独特性,通过进一步细化、落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构建能反映纵向动态变化和横向空间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域综述和专题报告等形式,集中反映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重点分析。
-
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著《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共8章。第1章是编制说明,介绍了编制《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的背景和目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等。第2-8章是《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的主体内容,其中第2~5章为各介质暴露量和贡献比,包括空气、饮用水、土壤、膳食;第6-8章为各途径暴露量和贡献比,包括经消化道、经呼吸道和经皮肤接触。对于各介质和途径暴露量和贡献比,均先介绍其定义及计算方法,表中列出了样本量(N)、算术均值(Mean)、标准差(Std),以及百分位数值(P5、P25、P50、P75、P95)。《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旨在为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陈昆松 著《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以特色果蔬、水产品和粮食等为对象,贮藏物流过程品质控制为核心,贮藏物流微环境调控为手段,重点研究品质的动态代谢机理及腐败劣变的生物学机制,探索产后品质调控新路径。《生鲜食用农产品物流环境适应性及品质控制机制》共8章,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主要从果蔬成熟衰老与品质变化的生物学基础、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环境应答及其调控、粮食与水产品产后品质劣变的环境应答及其调控、粮食和果蔬真菌病害发生机制与控制途径、超级冷链和蓄冷传热与生鲜食用农产品品质劣变控制等5个方面介绍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生鲜食用农产品贮藏物流研究进行展望。
-
污染源普查中的数据审核评估思路与方法刘孝富 著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我国在新时代开展的大规模的生态环境领域国情调查。数据质量是决定普查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普查对象覆盖全面、不重不漏,普查数据完整、规范、真实、准确,数据审核工作至关重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程参与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工作,其在清查数据审核、基本单位名录库审核、宏观经济比对审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该书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成,以期为未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案例参考。《污染源普查中的数据审核评估思路与方法——基本信息与产业活动水平》介绍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的背景、思路及定义等,主要从清查数据审核与评估、普查数据审核与评估、综合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审核评估内容、技术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相关数据均进行了脱敏处理。
-
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为更好地帮助全军官兵充分认清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及使命任务,激励官兵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军营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军事环境保护丛书”。“军事环境保护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管理》《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分册。“军事环境保护丛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军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污染防治、区域生态恢复、生态营区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法制机制建立、监管体制完善、支援地方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举措,系统总结了军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普性。掩卷长思,任重道远。衷心祝愿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再立新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
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 编为更好地帮助全军官兵充分认清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及使命任务,激励官兵积极投身建设美丽军营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军事环境保护丛书”。“军事环境保护丛书”这套丛书是“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军事环境科学研究》《军事环境保护管理》《军事环境污染防治》《军事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分册。“军事环境保护丛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军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研究、污染防治、区域生态恢复、生态营区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法制机制建立、监管体制完善、支援地方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举措,系统总结了军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普性。掩卷长思,任重道远。衷心祝愿军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再立新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王晓斐 著2000年3月,《东亚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第1版(英文版)在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络第二次临时科学顾问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正式文本为英文,是在“湿沉降监测技术指南”编写专家组讨论的基础上对第1版的修正,并于2010年由第十届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络科学顾问委员会审议通过。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国分中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于2001年正式运行。为更好地完成网络任务和工作、更新湿沉降监测技术,中国分中心编译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湿沉降监测技术手册》的翻译和出版得到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网络中心的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东亚酸沉降监测至今已开展20多年,在湿沉降监测技术上已形成一套完整、有效、严谨的技术体系,对我国酸沉降监测技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编译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和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报告绿色交通发展指数报告研究组 著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非常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未来一段时期是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中国不能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要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切实推动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交通运输总体布局、生产方式、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还自然以宁静、让交通更绿色。《绿色交通发展指数报告》提出了绿色交通的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评价全国及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交通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
-
河长制中的集体行动研究余益伟 著维持干净可持续的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集体行动。“河长制”之前我国水治理集体行动面临诸多困难,“河长制”使得全国范围的水治理集体行动得以形成。由此产生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河长制”下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本研究提出“河长制”下的实践是一项结合了协调和合作的复杂的集体行动,可以从协调和合作双要素出发对“河长制”下的集体行动机制进行解释。“河长制”下的集体行动主要采用“积极协调下的合作”发生路径,以协调带动合作,在解决协调困境和合作困境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积极协调下的合作”发生路径相对应的是“自主合作上的协调”路径,本研究以江苏省“河长制”案例与加拿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水可持续法案》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这两种集体行动路径的区别,并说明了情境对于集体行动发生路径选择的影响。回归集体行动理论,本研究提出的协调与合作的双因素分析可以将对集体行动困境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推进一步:集体行动困境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合作困境和协调困境,相应地,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也可以从合作和协调两方面进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