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以渔净水 一举多赢蒋发俊、吕军 著本书阐述了湖库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净化的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和体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包括底泥有机物)通过水域生态系统转化为饵料生物,进而转化为渔类,随着渔获物年复一年的捕捞,将有机营养物质带出,脱离湖库水体,从而达到一举多赢的效果。本书对淡水生态学、水生微生物学、湖库生态渔业、水生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相关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水库渔业、湖库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以及碳汇项目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与其他从业人员等均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樊翠芹暂缺简介...
-
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彭羽 著《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结合国内外新研究动态和发展,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核心理论主要包括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的基本原理,光谱变异性假说的来源、发展与完善,光谱物种的概念等。在技术方法中主要介绍了光谱指数及其组合、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系统综合方法等。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遥感,并系统地总结了植物多样性遥感的关键问题。《植物多样性遥感估测原理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生态学、生物学、地学、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等专业及相关应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
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汪磊、陈翠红 主编,王婷、卢媛 副主编《环境监测与仪器分析实验》共包含28个实验,其中前15个实验主要介绍不同环境介质中各类常规污染物的监测方案和技术,后13个实验主要介绍环境监测和检测中的大型分析仪器应用方法。针对水体、土壤、大气、固体废物等主要环境监测对象,介绍了相关大型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努力兼顾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和前沿性的综合实验设计,旨在增强学生对环境监测及其涉及的大型仪器基础知识和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环境监测研究方案设计与综合实践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环境监测实验、环境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
湖北省生态环境经济形势分析技术方法研究魏珊、张晓晴、周玉容 著本书立足于湖北省省域范围内,通过构造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的大数据采集系统,并设计出社会经济形势运行的仿真系统,形成大数据背景之下湖北省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形势的技术分析方法集,包括三个方面:,构造出湖北省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大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大数据采集工作为进行监测提供依据。第二,构造出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生态环境和经济之间的运行状态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第三,对社会经济运行结果的评估方法集合,包括对于生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省内的分类聚类、政策评估、空间效应、参数拐点分析、环境效率影响、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研究等技术方法的运用和示例。通过上述方法终完成对湖北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形势之间的综合判断,并采取措施使得社会—生态—经济之间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
正在变暖的星球李康燕 成贝贝 张文山 著.本书讲述了绿碳仔与贝博士、豆糖一起坐着“哈哈号”列车,从哈哈森林出发,到各地探寻全球变暖现象和原因的历程。主要以全球变暖现象为背景,向普及相关科学知识。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需要低碳。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传递低碳生活理念,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吧!
-
农田与草地碳交易项目监测及核算方法李玉娥等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改善农田水肥管理、优化草地管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农田和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土壤固碳量。《农田与草地碳交易项目监测及核算方法》通过梳理全球碳市场农业项目减排固碳方法和规则,阐明了国内开展此类项目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适用于碳市场的农业减排固碳项目监测和核算方法,提出了保护性耕作、可持续草地管理、农田氮肥管理、稻田节水灌溉4项方法学;编制了种植业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为推动农业减排固碳项目进入碳市场、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
河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英]斯蒂芬·艾迪 (Stephen Addy), [英]苏珊·库克斯利(Susan Cooksley)人类对河流开发治理的不当导致河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河流功能退化问题。英国和爱尔兰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河流修复工作,遵循基于自然过程的修复理念。本专著针对河流和湖泊流域水生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介绍了在保护、修复水生生态系统时如何规划、筹资、实施和监测。内容取材于全球实践案例,综合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多方面专家的专业知识,探讨实践经验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对于从事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和推动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郭华东《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一带一路”篇》聚焦零饥饿(SDG 2)、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气候行动(SDG 13)、水下生物(SDG 14)和陆地生物(SDG 15)六大SDGs目标,重点专注于新方法新指标的探索、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跟踪评估,以及多指标交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针对22个具体目标汇集了42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在典型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四个尺度上针对SDGs指标的研究、监测和评估成果,包括37套数据产品、19种方法模型和32个决策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对监测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了在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框架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方法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可为各国加强该议程的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
-
互利关系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途径和机制探讨陈又清,卢志兴本书以大量的手研究资料为主,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三个层面即物种层面、群落层面和生态系统层面阐述紫胶虫与蚂蚁互利关系的生态效应,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书共14章,包括绪论、互利关系对云南紫胶虫和蚂蚁的影响、互利关系对紫胶虫天敌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蝗虫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蝽类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蚂蚁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蜘蛛群落的影响、互利关系对蚂蚁群落物种共存的影响、互利关系对砂仁生产的影响、蚂蚁与产蜜露昆虫互利关系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作用等内容。各部分内容都有具体的试验设计、分析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等,有翔实的图表数据和图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