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地震灾害及损失预测方法尹之潜本书系统叙述了预测地震灾害和损失的基础理论及实用方法;建立了确定各类房屋建筑震害矩阵的统一方法,并提出由于经济的发展。房屋建筑数量和质量变化对未来一个城市或地区震害矩阵的动态进行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类房屋在不同烈度的地震时,单体和群体发生某种破坏程度的概率计算方法和现有各类建筑的震害矩阵,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分析方法,人员伤亡和无家可归人员的估计方法,次生灾害的估计,减灾对策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以及震害预测应包括的内容和工作步骤。这些方法在国内很多城市和地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书可供从事防灾、地震灾害预测、地震工程、保险和制定防灾措施的有关人员阅读,对各级防灾机构和政府管理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
减灾与发展河南省灾害防御协会本书是1994年3月召开的河南省灾害防御协会成立大会暨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本书围绕“减灾与发展”这一主题,汇集了农业、水利、植保、地质、地震、气象、城建、环保、消防、保险、救灾等不同学科论文30余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体现了现代灾害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这对促进防灾减灾、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书可供企业事业单位各级政府和从事灾害研究的各界人士参考阅读。
-
生存与发展王伟主笔献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 献给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
-
天气和人类活动(美)Rob DeMillo编著;(美)Pamela Drury Wattenmaker绘;冯志强译暂缺简介...
-
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汇编国家地震局,国家统计局本书汇编了1990-199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资料和数据,包括1990-1995年间每年的中国大陆地震灾害述评和1993年以来历次破坏性地震灾害损失评佑报告两部分内容。各年地震灾害述评介绍了当年中国大陆的主要地震事件及灾害数据,分析了当年地震灾害的特点。破坏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记述了各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灾区概况、建筑物破坏、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经验教训。本书的震害述评和数据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震减灾计划、规划和有关科技人员研究震害提供权成依据。
-
环境地质研究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编本文集对环境地质学科的研究范畴、内容、研究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如环境地质学的理论与研究领域、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变化等。本文集内容侧重于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防治,如三峡链子崖防治工程方案的比选优化、新滩等地古滑坡稳定性分析以及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填埋,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如包气带上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城市水污染、水资源优化、铁路隧道开挖、粉煤灰渣修建子坝、煤矿地裂缝等分别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科学、水利建设等专业的教学、科研、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河北省震灾社会调查陶如谦,王子平本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949年以来发生在河北省境内,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邢台地震、大城一河间地震、唐山地震(唐山市与丰南县)以及大同一阳高地震(阳原波及区),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上述地震震前、震时、震后灾民的心理行为反应,救灾的组织与实施、物资救灾与精神救灾,社会组织、工农业生产等的破坏与整合,以及地震灾害引发的社会问题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本书可供从事地震社会学、灾害学以及地震对策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综合减灾对策提供了重要借鉴。
-
环境项目和政策的经济评价指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施涵,陈松译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好地将经济因素纳入环境决策过程,特别是使用经济学手段来评估项目和政策。这已成为广泛共识。因此,OECD决定为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编写有关经济评价技术应用的手册。本书的目的是对经济评价技术进行简要而全面的介绍。本指南阐述了经济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应用领域及信息来源,旨在为非专业人员提供实用指导。本指南应看成是对1994年出版的技术手册的补充苯指南的编写参考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
-
乌鲁木齐市减灾研究《乌鲁木齐市减灾研究》课题组本书首次对乌鲁木齐市气象、洪早、地震、地质环境、农业病虫害(含园林、蔬菜)、传染病、鼠害等自然灾害以及大气污染、水资源环境、火灾和道路交通等人为灾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包括灾害的基本概况、成因、特征和规律的分析;未来10年尺度的灾害趋势预测和评估;减灾管理和减轻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同时对城市的垃圾、煤气和房屋建筑隐患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此外,本书对乌鲁木齐1903~1995年的重大灾害进行了辑录。此书以城市减灾为主线,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各级政府机构、有关科研单位以及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毒性金属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张光辉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包气带环境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共分六章,第一、二章阐述了毒性金属污染环境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迁移转化的背景状况;第三、四章以丰富的实验资料为根据论述了毒性金属福在包气带中的行为特征及其控制作用,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第五章阐述了毒性金属对作物危害,危害效应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本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结论。本书可供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土壤化学、环境保护、农业化学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教学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