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气候变化的应对刘竹,逯非,朱碧青 著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包括气候变化成因、影响、主要应对路径和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进展。第二部分介绍了碳中和的科学基础,包括全球碳收支与碳平衡、碳排放、碳汇与人工增汇措施。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国碳排放的现状、趋势与驱动因素。同时,因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全球及全中国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本章详细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各个碳排放部门的具体影响。本章最后从科学的角度上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期做出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中国碳增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因自然碳汇在过去及目前仍是中国碳汇的主要来源,本章详细介绍了陆地自然系统和海洋系统这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情况。第五部分多种角度综述了中国碳中和的相关政策措施,覆盖经济结构、低碳能源、市场机制、零碳示范区及国际合作等。
-
健康人居的理论模型与空间影响机制谢宏杰 著本书紧扣“人居环境与健康多层次、多维度、复效应的复杂关系和影响机制”这一主题,提出健康人居概念,借鉴生态学理论提出涵盖健康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和人居环境五层次,包括各种人居环境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健康位”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健康位”的健康人居系统的时空演化理论模型。将“健康位”作为健康人居系统研究的切入点,借鉴流行病学理论,提出了健康人居的行为暴露模型,拟合城市空间——健康暴露——行为方式和健康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识别影响健康的城市空间因素,探讨健康的空间影响机制,从防范和化解城市空间健康风险的角度提出优化和改善城乡规划和空间设计的策略,推动健康人居水平的提升。
-
臭氧污染防治知识问答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 著在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指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单位,编写了《臭氧污染防治知识问答》科普图书。《臭氧污染防治知识问答》涵盖了臭氧污染相关基础知识、来源与成因、环境影响与危害、监测与预报、控制与治理等方面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介绍臭氧相关科学知识,以期帮助公众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参与臭氧治理的主动性。
-
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其健康风险陈红 等著抗生素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增殖和水平转移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与传播。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分布及传播机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其健康风险》围绕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的来源、传播、风险等主题,简明扼要地概括和总结了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及其健康风险》基于抗生素抗性基因及耐药细菌在集约化养殖、人用抗生素、制药业等重要来源中的分布研究,讨论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及机制;着重探讨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从“源”到“汇”的传播途径及潜在健康风险;对目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主要研究方法、健康风险评价及控制手段等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概述。
-
人居环境论王毅 著《人居环境论》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基于浙江省首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夜间灯光数据和问卷调查等多源异构数据,以浙江省全域以及杭州城区、仙居乡镇为典型案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将客观环境供给与主观环境感知相结合、宏观整体与典型地域相结合、机制建模与成因分析相结合,对浙江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人居环境满意度的感知特征和影响机理,以及人居环境的优化与调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生态杭黄王忠合,邱文展,高志亮本书主要内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如何实现杭黄高铁与沿线生态环境融合共生,尤其是经过环境敏感路段;二是杭黄高铁建设、运营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的山水林田湖;三是如何对杭黄高铁工程创面实施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绿色设计理念,为实现“美丽杭黄、生态高铁”的生态建设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成果。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广大读者走进高铁生态保护导航。
-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与安全利用管理数据库数据字典师荣光,郑宏艳,杨琰瑛,马田田本书是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与安全利用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必备的配套工具书。字典全面定义和规范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工作中涉及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详细描述了数据项与字段的具体信息,对实现系统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可视化以及数据组织、管理、查询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字典包括四部分内容:编写说明、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表编码与描述、数据字段编码与描述。数据表和数据字段的编码与描述包含空间数据图层与描述、台账属性数据与描述。
-
大兴安岭地区湿地保护地方性立法研究陈维春 著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本书首先介绍了湿地的定义、特征、价值与功能,分析了我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湿地保护的立法目的、法律原则、监督管理体制、法律制度方面,为我国湿地保护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政策建议;最后,本书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为例,重点探讨了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湿地保护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湿地保护条例(草本文案)》的总体框架,对每一条法律条文从立法目的、理论基础、政策依据、法律依据方面做出说明解释,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朱广伟,闵屾 编本书为江苏太湖站2007-2015年数据,对太湖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7-2015年太湖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应用案例高艳妮 等著,高艳妮,刘学,杨春艳,孙倩莹,王世曦 编本书集中对生态系统服务在我国的实践应用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在政策制定、生态区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补偿、生态状况评估、工程决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相关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