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钟明春 著利益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一切社会矛盾和根源都可以从利益方面来求得解释。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社会利益不断发生分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日益激烈,用北大社会学家孙立平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已进入一个利益搏弈时代,为使各方利益均衡,亟须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而环境问题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实质是其相关经济主体之间的力量均衡与利益协调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本研究力求通过环境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机制及其相互博弈关系的研究,探求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治理机制,寻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之道。同时,通过对环境问题背后所存在的人与人(或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揭示,为制定协调这种利益关系所需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主要从利益的视角出发,首先根据我国环境问题产生及发展的现实情况,确定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直接、重要的几个经济主体,并把它们视为环境利益相关者;其次根据当前环境问题产生的实际,对环境相关利益者参与环境治理的利益动机与约束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再次,详细论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环境相关主体的利益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并对现行约束条件下的环境相关主体行为与利益关系进行探讨;然后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就环境治理领域中居民与企业、居民与政府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进行定量分析,此外还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就农民环境维权集体行动进行分析;在生态示范区建设方面,则分别以F省及福建省长汀县为例进行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就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与生态利益的优化方案进行探讨;最后通过对环境相关利益者参与治理的影响因素及他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具体分析,提出制衡与约束各相关主体的对策或建议。
-
环境化学实验顾雪元,艾弗逊 编《环境化学实验(第2版)》为《环境化学》配套的实验教材,全书选编了36个实验,内容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个部分。其中“基础性实验”主要涵盖了污染物在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形态以及迁移转化过程的测定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环境化学课程的基本训练;“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相对复杂,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为目标,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实验。附录中包括环境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实验涉及的大型仪器使用方法、国家近期新颁布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此外,根据南京大学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经验,将部分实验拍摄成了小视频,读者可以扫描实验名称旁的二维码观看,以增强对实验操作的感性认识。《环境化学实验(第2版)》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环境、化学、化工等专业本科生的环境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
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防御体系构建张平仓 等 著山洪灾害是当今世界上防治难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三级阶梯,地质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降水丰富,时空变异大,流域内山洪灾害普遍发育,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本书在山洪灾害影响因素分析、成灾条件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山洪灾害开展风险评估,并针对区域山洪灾害类型特点,提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效组合模式,为构建和完善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供科学支撑。
-
环境影响评价吴春山,成岳 著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与管理;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其中对大气、水、噪声、生态、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编制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本书不仅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阐述,同时注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在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各章中均有案例分析。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
污灌区盐渍化农田汞污染及安全利用郑顺安,杜兆林,倪润祥 著《污灌区盐渍化农田汞污染及安全利用》共分10章,在全面分析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盐渍化土壤、土壤与农产品汞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津市污灌区,开展了土壤盐渍化单因子及综合敏感性评价,得出天津市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级空间格局,重点研究了盐分累积对土壤汞的赋存形态、吸附行为、甲基化、释放通量的影响,并结合天津市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污染调查,开展了污灌区稻田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在综述农艺调控、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联合修复等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的基础上,基于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书中提出了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和农艺调控的措施。此外,还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汞吸收的影响。《污灌区盐渍化农田汞污染及安全利用》可供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有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阅读和使用。
-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王兆军,张怀成,高翠玲,刘建军,姜腾龙 等 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以济南市为例》系统地提出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对济南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做了深入研究,摸清了济南市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了济南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状和问题,并综合自然条件、生态功能区和物种分布等多种因素,划定了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策略。并对照济南市生物多样性的战略目标,提出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领域和行动计划。通过该书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济南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应对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对地市级城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已收集了济南市较为翔实的数据资料,但部分重点区域缺少更细致的调查数据,下一步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
-
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关键技术韩永伟 等 著《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关键技术》是作者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研究成果,针对城镇化造成的自然生态体系破碎化、城乡接合部绿地与农田等生态用地被挤占的问题,结合城市化水平不同地区的技术工程示范效果评估和配套政策建议,重点就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技术、城乡接合部生态缓冲带建设技术和城郊保留农田生态经济服务功能转型技术做了论述,虽然相关研究完成时间较早,但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今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维护城乡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生态服务管理水平仍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2018年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编《2018年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以河南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对2018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总结了总体情况和主要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报告中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来源于国家监测网和省级监测网,河南省环境质量监测网包括:18个省辖市共75个国控、3个省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67条河流、28个大型湖库的169个地表水水质评价监控断面;153个地下水监测井位;46个饮用水源地监测点位;50个降水监测点位;3539个建成区环境噪声监测点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总长度约1515.2km、75个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多个辐射监测点位。
-
贵州石漠化顾永顺,王华 编贵州省石漠化监测工作与全国同步,始于2001年,2005年完成全国一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至2017年底完成了三次石漠化监测。为了能够及时梳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成果,系统总结三次石漠化监测形成的数据、结论,科学评价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与防治形势,全面总结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推广典型成功经验,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各地下一阶段石漠化防治提出建议意见,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同意,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为主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及8个省级林业监测规划设计单位为主编单位,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编写出版石漠化治理丛书。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编写《贵州石漠化》。《贵州石漠化/中国石漠化治理丛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岩溶区基本情况,第二章简述了石漠化现状与危害,第三章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第四章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进行了评价,第五章总结了贵州岩溶石漠化治理与模式,第六章对石漠化防治管理及治理进行了展望。
-
中国外购电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马翠梅 著《中国外购电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共分五章。第1章回顾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包括电力生产和供应、电力消费以及跨区域电力交换情况。第2章概括了中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现状、中国电力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第3章梳理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西兰等定期发布电网排放因子的国家的情况,总结了国内相关的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以及WRI提出的中国区域电网企业外购电排放因子,从排放因子用途、含义、区域划分、电网间电力交换及进出口、涵盖气体种类以及更新频率等方面对上述国内外排放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第4章提出了中国外购电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范围、计算方法、数据来源、计算过程以及分析了2010-2016年中国全国、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结果。第5章汇总分析了中国外购电排放因子应用现状,包括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全国及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以及省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最后对不同层级排放因子的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应包含的气体及更新发布机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