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污染气象学廿一讲蔡旭晖,宋宇 著本书介绍了大气中与污染扩散有关的不同尺度气象学内容。本书从气象学基础出发,综合边界层气象学、微气象学、大气湍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扩散和沉积等过程与规律,大气扩散理论以及大气扩散的定量化描述方法。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编排体例方面有两点特色,一是正文中夹有一些线框,以标记课堂中顺便提出的问题、注意点、或是附加扩展的内容;二是页眉标记了书名所称“廿一讲”的各讲位置。本书可供大气环境和应用气象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参考。
-
诗意地栖居李陈 等 著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科学。1990年代初期,吴良镛先生率先引入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的人类聚居学说,他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本书是作者李陈及其合作者近十多年来在人居环境领域的初步研究成果。本书重点利用地理学的时空分异与区域差异方法评价城乡人居环境,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乡人居环境地理时空分异特征和发展规律,对城乡人居环境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注意到城乡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同,部分指标选择有一定价值,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仍需改进。这也决定了研究是不能止步的,作者将持续关注社会动向和学界探索,分析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本质,透视规律,将评价研究运用到人居环境不同维度中来。
-
河流污染物的水夏星辉 著《河流污染物的水-沙界面过程及环境效应》将污染物的微观界面过程和河流的宏观水沙条件相结合,深入系统地阐述有机污染物的水-沙界面过程及环境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概述世界河流的水沙条件,以黄河为例,分析多泥沙河流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在水相、悬浮颗粒相和沉积相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②分析泥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颗粒浓度效应和不可逆吸附作用,剖析颗粒浓度效应的产生机制,研究悬浮泥沙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作用的影响;③剖析悬浮泥沙结合态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效应,分析泥沙的粒径和组成对泥沙结合态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而阐述泥沙对水质评价的影响;④分析沉积物组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和生物富集作用的影响,阐明吸附态污染物的解吸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之间的关系;⑤分析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导致沉积物再悬浮作用下污染物的释放作用,进而以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为例,分析水利工程对河流沉积物再悬浮作用、水沙条件及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贵州石漠化顾永顺,王华 编贵州省石漠化监测工作与全国同步,始于2001年,2005年完成全国一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至2017年底完成了三次石漠化监测。为了能够及时梳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成果,系统总结三次石漠化监测形成的数据、结论,科学评价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与防治形势,全面总结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推广典型成功经验,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各地下一阶段石漠化防治提出建议意见,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同意,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为主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及8个省级林业监测规划设计单位为主编单位,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编写出版石漠化治理丛书。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编写《贵州石漠化》。《贵州石漠化/中国石漠化治理丛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岩溶区基本情况,第二章简述了石漠化现状与危害,第三章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第四章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进行了评价,第五章总结了贵州岩溶石漠化治理与模式,第六章对石漠化防治管理及治理进行了展望。
-
生态文明公众读本刘晓静 著,贵州省生态环境厅,郑红艺,张勇 编《生态文明公众读本/生态环境知识读本丛书》分十个部分,内容包括:生态文明概述、水环境保护常识、大气环境保护常识、土壤环境保护常识、声环境保护常识、固体废物等。
-
防风生理生态学特性及次生代谢研究韩忠明 等著《防风生理生态学特性及色原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书稿共分九章,对北方道地药材防风生理生态特性、药效成分色原酮的提取工艺、不同产地野生防风及栽培防风的药材质量评价、水分对防风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及防风色原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书稿内容丰富全面,插图合理清晰,能够为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以及生产实际提供重要学术参考。
-
新疆戈壁与沙漠生态环境与保护萨根古丽,袁磊,付尔登《新疆戈壁与沙漠生态环境与保护/新疆生态环境与保护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荒漠的形成、分布与类型;中国的沙漠概况;世界的荒漠概况;新疆的荒漠生态;新疆的风沙地貌;新疆戈壁类型与分布;新疆的荒漠植被;新疆荒漠动物有趣的生态习性等。
-
干散货港口粉尘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究白景峰,刘殊 编《干散货港口粉尘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究》在对国内主要干散货港口开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干散货港口的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从环保管理、污染控制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国家对干散货港口的管理要求:重点针对干散货港口粉尘污染控制各项技术开展研究,分析各类粉尘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及运行效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干散货港口粉尘污染配套控制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干散货港口进行应用,以期为我国港口粉尘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干散货港口粉尘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究》可为从事粉尘污染防治的相关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
生态困境的道德哲学研究牛庆燕 著生态困境是人类的生存困境、自然生命系统的失衡困境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个转折和再生的契机。生态困境的道德认识论根源是“自然观”的误置、“科技观”的歧途和“人性观”的偏差,人类应当以“类本质”的精神价值理念规范生物本能的生命冲动,追寻生命的“自由”之境。生态困境的实践论根源体现为“伦理的实体”往往作为“不道德的个体”去行动,从而造成需要加以警醒的“伦理-道德”悖论,通过“个体-集体-实体”的提升和“实体-主体”的转换,使生态自然世界的“伦理的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去行动并成为“道德的主体”,才能克服并扬弃“实体个人主义”的实践困境,走向伦理世界“预定的和谐”与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推进精神价值世界与生态自然世界“和谐”的辩证复归,从而超生存困境,走向生态文明。
-
自然教育探索陈粤超 著,陈粤超 编本书编写组聚集大陆、台湾教育、湿地、红树林、鸟类、生态、环境保育诸多方面的专家学者,该书涵盖湿地红树林及鸟类,自然教育概念,关于自然教育导师,自然教育课程构成要素,自然教育课程开发和活动设计,自然教育课程教学评估及风险管理,关于红树林湿地自然教育示范课程等内容。本分为七章展开论述,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文字严谨。是一部为中小学校教师、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从事自然教育工作者设计的,并针对湿地、红树林的自然教育指导用书。深入浅出探讨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工作方法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