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王文卿 著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北海红树林时指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基于全球红树林新研究成果,全面梳理了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和利用的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主要结论结论1:通过严格保护天然红树林和大规模人工造林,2000年以来,中国成功遏制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近5万h㎡的红树林。在经历了60-70年代的围海造田、80-90年代的围塘养殖和90年代的城市化及港口码头建设之后,中国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至2000年的2.2万h㎡,仅为20世纪50年代初的44%。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愈加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通过严格保护天然红树林和大规模人工种植红树林,成功遏制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红树林的面积由2.2万h㎡增加至2019年的约3万h㎡,年均增加1.8%,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建立了38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地,超过75%的天然红树林被纳入保护地范围,远远超过25%的世界平均水平。红树林是中国保护力度大的植被类型。结论2: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体稳定,但局部地区红树林退化明显。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局部地区退化明显,主要表现有:红树植物成片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局部地区红树林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群落结构由以木榄等为主的成熟植物群落向以白骨壤、桐花树为主的先锋植物群落逆向演替;病虫害危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一些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种类野外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①海水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存在;②来自美国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战略研究的互花米草和中国本土的鱼藤对红树林造成了严重威胁;③海堤建设使得中国近90%的红树林位于海堤外侧,阻隔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海堤内生态系统的联系。结论3:中国红树林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居世界前列,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和实践的能力不强。保护地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亟须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管理与监测体系。虽然中国红树林面积仅占全球的2‰,但中国红树林研究位居世界前列。全球发表红树林学术论文多的5家单位中有4家在中国(中国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红树林保护、管理与利用经验,正是“一带一路”沿线红树林分布国家迫切需要的,而“一带一路”沿线如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是全球红树林的分布中心。全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总人数为208人的红树林保护地管理人员队伍,但保护地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等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生态、海洋及保护地管理类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在现有的38个保护地中,36.8%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18.4%没有编制总体规划,18.4%没有科考报告,23.7%没有明确边界。虽然历经多年努力,但目前尚未建立完备高效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针对红树林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的决策,有时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因缺乏有效的基于社区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机制,中国现有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与管理成效更多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虽然效果较为明显,但也存在行政成本投入大、短期见效快、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有些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结论4:滩涂造林是目前中国红树林修复的主要方式,对中国红树林面积在过去20年的显著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关键问题仍须加快解决。滩涂造林是增加红树林面积的主要途径,也是目前红树林修复的主要方式。滩涂造林因操作相对简单、投资大、见效快、造林成功后社会影响大而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睐。自2000年以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净增加了约7000h㎡,大部分是通过滩涂造林实现的。部分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将植被修复作为主要甚至是目标,较少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修复和提升。在修复地点选择、修复面积、修复措施、树种选择等方面,存在科学依据和科学评估不足的问题,个别地点存在过度修复的现象。滩涂造林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有:①造林成效相对较低;②造林成本高;③造林树种单一;④技术难度大;⑤生态风险无法预测;⑥外来物种入侵;⑦人造纯林生态功能有限,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研究解保军 著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人们熟悉的显性批判路径;另一条是人们不太熟悉的隐性批判路径。显性批判,主要是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隐性批判,主要是从生态角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当然包括生态批判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研究》的特色,就是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著的研读,整理出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研究》主要整理出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农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生产外部不经济问题、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生存环境等领域的生态批判。有些研究领域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需要对该研究感兴趣的学界同仁一起努力,推进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研究。
-
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及应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著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题。通过各类预报方法与手段相结合,可对痕量气体、气溶胶等多种大气污染物在城市、区域、全球尺度下的不同类型污染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气象、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包含宏观、微观多种过程,是当前城市及区域污染调控与治理的技术支持。目前,国际上空气质量预报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利用现有数据,基于统计分析,研究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建立大气污染浓度与气象参数间的统计预报模式,预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称为统计预报。常用的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方法包括回归方程法、天气形势分类法、神经网络法、趋势外推法和决策树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具有相对简单易行的特点,适用于污染情况较为单一或污染规律性明显的城市。另一类则是以大气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对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理解,在给定的气象场、源排放以及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通过一套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描述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输送、扩散、转化、沉降等),并利用计算机高速运算进行数值计算和求解,预报污染物浓度动态分布和变化趋势,提供时空高分辨率的污染物浓度区域分布,同时可用于污染来源解析与贡献分析。
-
废纸造纸行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应用史惠祥 著《废纸造纸行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应用》以废纸造纸行业为研究对象,以提升行业水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目标,从废水、污泥、生物质能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造纸废水多级回用、污泥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再生使用三大技术模式,在此基础上集成了造纸废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建成了成套技术的示范工程。第三方监测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吨纸排水量≤5m3-t,能源自给率≥100%,纤维回收率≥80%,资源化利用水平总体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全面提升废纸造纸行业水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提供了成套技术和工程案例。
-
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成杰民,徐坤 著《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主要介绍碳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碳纳米材料对蚯蚓毒理效应研究方法,碳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表征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不同形貌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碳纳米材料表面改性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碳纳米材料用于Cd污染土壤修复对蚯蚓的毒理效应,*后探讨了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机理,并指出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
-
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手册赵健 等 著《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手册》继承“六五”至“十五”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吸收“十一五”以来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新研究成果,对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本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水污染负荷核算、水环境规划水质目标选择与核定、设计水文条件选择、水环境容量计算模拟方法、水环境容量模拟参数选择和流域水环境容量规划计算方法等。为进一步落实我国实行的面向环境质量的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体系。
-
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杜雯翠 著《高质量发展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全球视角与中国启示)》围绕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主题,以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新常态为背景,以1971-2015年全球106个国家的跨国数据为样本,比较了典型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历史趋势与特征,检验了增速调整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差异化关系,并从城市化和老龄化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最后落脚到中国,以中国县级市为视角,从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环境影响评价牛显春,涂宁宇,杜诚 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以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固体废物、生态、土壤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
中国农业用水安全中国水安全出版工程裴源生 著本书是国内首部以农业用水安全为论题的专著
-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系统调查与综合解析段昌群 等《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系统调查与综合解析》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水源涵养林保护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2012ZX07102-003)”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高原山地生态与湖泊综合治理保护”丛书之一。《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系统调查与综合解析》总结了高原湖泊滇池流域大调查和综合研究成果,分析了面源污染的产生量、入湖量、污染负荷产生输移规律,分析了面源污染负荷与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及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揭示了流域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为滇池流域污染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