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土壤污染暂缺作者土壤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是工业活动中所使用的或产生的化学品和副产物,如家用、牲畜和市政废物(包括废水),农用化学品和石油衍生产品。这些化学物质被无意(例如来自石油泄漏或垃圾填埋场的沥滤)或有意地(例如使用化肥和农药、用未经处理的废水灌溉或在土地上施用污水污泥)释放到环境中。土壤污染也可以来源于由冶炼、运输、喷洒农药造成的大气沉降,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以及由武器试验和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沉降。药物、内分泌干扰物、激素和毒素,以及包括细菌和病毒生物污染在内的土壤微生物污染物等新型污染物也引起了人们新的关注。本书旨在总结土壤污染的现状,并确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并对那些存在于农业系统并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的污染物进行特殊关注。最后对评估和修复污染土壤的最佳可行技术进行了一些个案总结。
-
南亚热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优化调整方法与思路张修玉,李丹,范中亚,植江瑜,腾飞达本书主要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理论与水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我国地表水体质量恶化、污染加重,逐渐体现在有机污染严重和湖泊富营养化。获得安全饮用水是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40年以来既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的过程,也是不遗余力地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强人民健康保障的历史。本书主要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理论与水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通过理论政策篇和典型案例篇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我国饮用水的现状及优化调整方法与思路。
-
互联网+生态站暂缺作者随着互联网+新的经济发展引擎的来到,各行业都在抢占互联网+跨界融合的先机从而形成具有发挥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新产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站遇见了它的转型机遇期,本书叙述方式采用原理、技术、方法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互联网+生态站软件平台——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从大尺度、跨地域、多站点的角度对生态系统大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农业污染防治熊文全书共有六章内容:第1章主要对农业污染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对污染源的种类、特点和成因及农业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并剖析了农业污染产生的规律、理论和机理;第2、3章分别讲述了种植业污染防治和养殖业污染防治,分别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第4章主要介绍立体污染防治理论、进展、研究重点和展望,分析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基本特征,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第5章主要讲述了农业清洁生产,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分析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的主要实践经验,提出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措施及途径;第6章主要讲述农业污染管控,分析农业污染防治动态、面临的困难以及采取的政策,分析农业污染管控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朱平国,孙建鸿,王瑞波为支撑服务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业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组织编写了本书。本书收录农业农村部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部分政策调研成果,内容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两山”理论地方创新实践等方面。这些成果均属于首次出版,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政策制定及实施效果,以及今后政策创设走向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考伊文婧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作为正在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经济与温室气体减排两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的日益增大,我国节约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能源界、环境界等长期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协调平衡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本书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重点区域、关键部门等,探索为实现全国碳减排目标该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将碳强度指标分配到各省,研究了第三产业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国际贸易带来的“碳泄漏”问题,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本书是对中国碳排放各方面问题的一次全面探索。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陈宜瑜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陕西安塞站2008—2015年数据,对安塞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8—2015年安塞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曹广民,张法伟本书对海北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和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海北站近15年(2001-2015年)的代表性生态系统高寒矮嵩草草甸、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和高寒小嵩草草甸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青海高原153个调查点,6种类型的高寒草地碳储的空间格局及剖面分异特征数据;2003-2010年,高寒金露梅灌丛草旬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观测数据。以期从事高寒生态学研究的学者、学生了解海北站,利用海北站的平台开展自己的研究,从而提高高寒草地生态学研究的水平,丰富高寒草地生态学研究内涵,亦可为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工程的实施及从事高寒草地生态学研究的学者、学生、社会公众和政府咨询提供基础数据。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陈宜瑜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站2009-2015年数据,对呼伦贝尔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9-2015年呼伦贝尔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
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陈宜瑜本书包括2008-2015年间哀牢山生态站长期监测的气象、生物、土壤和水文等数据,以及台站基本情况、主要研究成果、观测场及采样样地信息等内容。本数据集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对生态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使用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