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自然之友 编,杨东平 主编本书是由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自然之发理事长、著名学者杨东平任主编,一批优秀学者、NG0骨干和媒体记者等通力协作而成。2008年,党政领导系统、企业、媒体与新媒体、政协与人大、专家学者、公众——特别是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等,都对中国的环境问题作出了回应。这些回应有些是积极的.是以往所没有的,但总体而言,仍是不足的.特别是各方在回应上的合作和协同行动仍觉不够。 2008年,我们已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一切对社会发展、人类发展能感知、负责任、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予以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很多是难以逆转的,因此.治理时不我待。
-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王兰 主编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实验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内容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全书分四部分共十六章,包括基础微生物实验部分、微生物生态学实验部分、环境微生物监测与评价实验部分、污染物微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部分。基础微生物实验部分介绍了显微技术、微生物制片和染色技术、培养基制作和消毒灭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技术及分离和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生态学实验部分介绍了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与死亡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技术、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等;环境微生物监测与评价实验部分介绍了土壤、水体、空气中微生物的监测方法,微生物毒理学监测方法等;污染物微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部分介绍了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的测定、废水处理中恬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性能的研究、固体废物处理及废物的资源化方法技术等。本书是从事环境微生物教学、科研及工程人员的必备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材。
-
选择汪永晨 主编本书的形式和宗旨都秉承了第一辑《改变》,谨慎收录和选择“影视环保调查”、“过度包装”、“城市化与水资源短缺”等12个年度重大环保事件,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国的环境状况和环保界的最新动态。本书所收的文章相比第一辑笔锋更加犀利,剖析更加深刻。像太湖蓝藻的问题;长江干流、支流与鄱阳湖挖沙的问题;公众参与如何引导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江河水电开发的问题——每一篇所涉及到的问题,无一不是提醒人们在谋划一项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远近结合,统筹兼顾。这对提高社会的科学决策能力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书中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汇总成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谁毁弃了家园,谁就输掉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
-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欧阳志云 等编著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貌类型丰富,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海域广阔,几乎孕育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之一,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原因,形成了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荒漠区和海岸《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为课题“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监控技术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重点介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内容主要涉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评价方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区域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与应用,以及三个典型案例:北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国西部生态功能区划、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带等一系列典型生态脆弱区,在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土流失、草地沙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入侵突出、海岸带破坏、沙尘暴、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备受关注,人们逐步认识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仅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涉及的内容广泛、衡量指标众多,如何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并让评价结果为制定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直是生态学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十五”期间,受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大环境问题对策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的支持,课题组围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功能区划做了初步的探索,
-
环境社会学(日)鸟越皓之 著;宋金文 译《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是一部从生活者视角考察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著作。其特点是不仅向读者展示了环境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还以开放式的方式,启发读者自己来探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与传统教科书相比.《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更具阅读性。《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是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为丰富中国国内文化教育活动,充实与日本有关的题材,为大学学生提供的教材,希望能够得到读者广泛的青睐。《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也是本年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与日本财团法人大平正芳纪念财团的共同事业“日本学名著翻译出版事业”中的一本汉译日本学名著。
-
中国环境政策王金南,邹首民,吴舜泽,蒋洪强 主编《中国环境政策(第4卷)》讲述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是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规划与政策的主要研究制定者。环境规划院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专门从事环境战略、环境规划、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项目等方面的研究,为国家环境规划编制、环境政策制定和重大环境工程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完成了一大批国家下达的环境规划任务和环境政策研究课题,同时承担完成了一批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亚洲开发银行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让这些研究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环境规划院将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编写成《环境规划与政策》专题研究报告和《重要环境信息参考》,供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等参阅。近10年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已经出版了180多期专题研究报告和重要环境信息参考。这些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务院政策研究部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和重视,而且许多建议和政策方案已被相关政府部门所采纳。这也是我们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的欣慰和动力所在。为了加强对国家环境政策、重要环境规划和重大环境工程决策的技术支持,让更多的政府公共决策官员、环境决策者、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科技工作者分享这些研究成果,环境规划院对这些专题研究报告进行分类整理,编辑成《中国环境政策》,分卷陆续公开出版。相信《中国环境政策》的出版对有关政府和研究部门研究制定环境政策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马彩华,游奎 编著《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途径与机制保障》主要从五个方面对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剖析、归纳,结合国内外事例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中国环境管理特色的公众参与的建议与构想。第一部分,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问题的引入。主要从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加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背景、政府职能转变和环境管理理念、非营利机构的发展以及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另外,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公众参与可以降低成本的计算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公众参与的作用对中国环境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第二部分,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与机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公众环境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方式、参与的依据、理论及实施机制,直到公众参与的法律价值及法律制度保障,尤其对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等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探讨了其实用性。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国和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产生、发展、现状及主要机制的总结,发现国内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识及参与水平存在诸多差异。究其原因,除了与国情、文化等有关外,环境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笔者也较详细地阐述了环境教育及其演变,同时也分析了国内外环境教育的交叉点和分散点,以供借鉴。第四部分,作为实践的检验,本章通过3个项目,即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示范项目、山东名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园项目填海工程、东营黄河口文蛤海洋特别保护区项目,对公众参与环境管理进行了详细剖析。从前2个工程项目可以看出,公众并不缺乏参与的热情,只不过需要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发布详尽的信息。亲身实践的第3个项目,深感不同群体的利益的强烈影响。但应当承认,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使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相关机制更显得必要。第五部分,作为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研究的落脚点,由中国与国(境)外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现状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笔者提出了政府、企业及公众三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模式和全程周期式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以及如何保证NGO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建议。
-
投资自然(美)金 著,刘炳艳,张薇 译地球最珍贵的东西是土地。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资源,一些很有魄力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提出了全新的自然投资理念,作者以自己在商界和环保界的丰富经历写出了这本投资自然指南,并提供了实践这些自然投资理念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从保护投资银行到鼓励企业从事公益的免税激励政策,《投资自然》提供了大量实际有效的生动案例。
-
百国考察廿省实践生态修复吴季松 著本书是一本综合作者30年全球生态考察工作的专著,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的理论;在全球百国生态考察中,记述了作者1979—2009年整整30年间对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湿地、森林、草原和海岛的考察和研究,也记述了对人类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大型电站、水库和供水工程及水资源利用管理体制的考察和研究。作为全国水资源管理的最高负责人,作者于6年半的时间内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河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共21个省市区主持和参与了恢复断流、恢复湿地、保住绿洲、保护水源、治理污染、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规划、实施和监督工作,创建新的管理体制——水务局;指导生态系统修复的新机制——生态工业园的建立。本书集理念、调查、研究和实践于一体,追求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尤为强调的是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几乎全部实例都是作者本人亲眼所见,亲历亲为。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2008·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编著《2008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英文版)》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编写的一本自然资源研究报告,此书为英文版,可供广大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