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聚焦(美)马克·利纳斯《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聚焦:来自一个正在变暖的世界的讯息》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改变来为我们揭示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水升温、海平面上升、降水紊乱、生态平衡被破坏,等等。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们经历了越来越多的暖冬。通过媒体,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气候变暖”这个词。气候变暖是科学事实吗?如果气候变暖真实存在,那么它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
全球变暖(美)S.弗雷德·辛格、丹尼斯·T.艾沃利盖亚理论认为:地球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整体,并作为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而进化。一个有力的证据是,虽然自地球形成以来,太阳光照增加了30%,可化学性质并不稳定的地球大气层依然基本保持不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北极冰盖持续缩小,也可能是因为地球在向下一个冰期过渡所产生的自然现象。科学研究发现,因太阳活动规律性变化导致的史上4次冰期,期间每一次过渡,都存在升温现象。……无论北极冰盖圈的缩小,还是南极臭氧洞的扩大,都是人类在关注自身的命运,都需要科学与严谨。需要科学严谨对待的,还有全球到底是否变暖了。同样需要辨析的,还有人类活动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麻省理工学院气候专家林森声称,科学界对地球是否变暖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他批评说,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信仰者根本听不进不同意见。持同类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地球气候本身就存在周期性的变化。17世纪,地球经历了一次小冰期。19世纪末以来地球温度的上升不过是这次小冰期的结束。他们还指出,造成地球变暖的因素很多,包括太阳的活动甚至宇宙射线的变化等等。加拿大首位气候学博士蒂莫西将自己的疑问写成《全球暖化:有硬数据支持吗》一文,他说:“有人提到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会‘超出地球恒温的安全警戒线’,有地球恒温这样的东西吗?难道他没有听说过冰期吗?在20世纪70年代,热门话题是全球冷化,现在是全球暖化,低几度和高几度都会有灾难,难道目前地球的温度就是最理想的?2007年3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纪录片《全球暖化大骗局》,以全然迥异于当前主流观点的态度,讨论全球暖化的议题。这部影片不断提出“暖化现象并非人类活动所致“的说法,并访问多名气候学家,最后结论认为太阳活动才可能是暖化的主因,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微不足道。……这个影片在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一股逆流。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应该听一些反潮流的声音?
-
改变汪永晨 编《改变: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2006年卷)》谨慎收录和选择“绿色GDP”、“污染转移”、“江河开发”、“水污染”等12个重大问题调查,以真实、客观、公正的视角深入研究和发现,用“点”的力量通观中国2006年的环境状况和问题,展示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和维度。丛书宗旨,召集著名媒体的知名记者,就年度环境重大事件进行深度调查和跟踪,反映中国整体环境状况,现实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探讨、出路、对策等等。
-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郑粉莉,高学田,李靖 主编本书分七章介绍了AGNP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操作指南。第一章,AnnAGNPS V2用户指南;第二章,AGNPS安装步骤;第三章,AnnAGNPS-ArcView界面使用程序;第四章,AGNPS输入数据准备模型用户指南;第五章,AnnAGNPS V 3.5输入文件规范;第六章;AnnAGNPS V 2输出文件规范;第七章,AnnAGNPS污染负荷模型程序更新;附件,AnnAGNPS污染物负荷模型自述文件。可供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地理学、国土整治、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水土保持和环境管理的管理人员使用。
-
纳米光催化及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刘春艳 编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包括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起源等。目前,光催化研究内容大体分为:分解水或相关溶液制氢、太阳能电池、光伏器件、大规模污水处理、氮和碳的光化学固定、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光催化反应化学等。本书在定义光催化反应、光催化剂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光催化剂设计、制备与修饰基础;光催化反应的基本机制,包括光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和反应过程动力学。对半导体表面光诱导电荷过程、金属一半导体纳米结构界面的光诱导过程做了比较深入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发展的需求,重点介绍了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的工作原理、目前的应用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与以往不同的是,本书中介绍的很多内容是作者的研究组的研究结果,这使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更贴近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和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的应用市场,反映了该领域科研关注的问题和工业应用反馈的信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和材料专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郑度《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主要内容:以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为传统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具有跨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一直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发展成为区域学派。地表自然办界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变化往往影响其他要素的地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国而,区划是地理学的传统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
-
爱我地球科学素质丛书编委会本丛书涵盖了有助于提升科学素质的新科技热点知识,包括:科学发展,应该如何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达到环境与效益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与资源有限,如何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实现宝贵资源的再生与利用;面对市场化的国际竞争,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市场经济知识,以及金融与投资的常识;电脑与网络的运作原理,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宇宙航天的前沿科技成果;奥运竞技,科技比拼,2008北京奥运不容错过的高科技风景线;天灾无情人有情,了解防灾抗灾的相关知识,就能遇灾不慌,化险为夷……本书为该丛书之一《走进市场》,让我们一起回溯地球被破坏的过去,见证正在恢复的现在,面对希望与问题并存的未来。
-
地球政治学(澳)约翰·德赖泽克本书全面阐述了在过去四十多年中主导环境政治事务讨论的四种主要理论方法或环境话语,即生存主义、环境难题解决、可持续性和绿色激进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经过修订的2005年新版本是对现行生态政治理论或地球政治学的系统而清晰的评述,因而特别适合环境政治与政策专业的学生和对环境议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
全球环境展望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编本书是联合国规划署对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10年来和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30年以来全球环境状态的主导性报告。通过对过去1972-2002年间重要环境问题进行跟踪和分析,GEO-3为塑造我们环境延续的主要趋势提出比较综合的解释。延续发前GEO报告的全球和区域重点,GEO-3对过去30年的环境状态和趋势,以及土地、森林、生物多样性、淡水、海崖带和海洋地区、大气、城市地区和灾害等专题下的相关政策和响应进行回顾。本报告重点分析了人类应对环境变化的脆弱性,尤其突出风险及对人类的影响。报告的展望部分,通过情景分析的方式展现了未来30年发展态势。这种创新性的方法给予所有为美好未来奋斗的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
黄土高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与气候环境变化上官周平《黄土高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与气候环境变化》的内容反映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发展全球生态环境变化、植物生态学、抗旱生理机制、气孔优化调控、光合生理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旱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分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研究植物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是揭示全球生态环境变化下植物对环境适应性机制的有效途径,因而开展植被水分生态与气候环境关系的研究,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植物表征气候变化敏感的气孔特征参数、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值为突破口,从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近100年典型植物的叶片气孔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变规律、主要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养分组成的空间变异等方面论述了黄土高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与气候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