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2006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年鉴·环境监察分册》编委会 编本书概括并总结了全国环境监督工作全貌,涉及政策,法规,领导人讲话,环境监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
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汤铭潭 等主编《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是《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丛书》的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卷。全书内容分规划理论、方法、实践及研究四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导论、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系统及系统分析流程、生态规划理论基础;方法部分包括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环境规划、规划标准(研究稿);实践部分为生态规划案例及分析;研究部分为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编写主要基于编者多年从事的生态环境规划、教学及“九五”、“十五”国家攻关课题和重点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全书集小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理论、方法、实践及研究的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相融性、互补性于一体,可同时作为从事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研究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建制镇与乡镇领导学习工作的指导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用书和规划建设行业相关培训教材。
-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美)卡伦,(美)托马斯 著在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中,很少有像环境问题这样对消费者行为、企业战略和公共政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已经见证了在产品设计、投资、税收政策、产品包装和技术等方面发生的许多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因为环境问题把私人决策和公共决策整合在一起。《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第4版)》的一大特色是结合了当前环境决策中关于商业实践的许多案例,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学理论的概念,相反它可以促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及时运用。《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第4版)》对微观经济学基础及公共物品的主要概念和外部性理论进行了必要的回顾,这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学习基础。《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第4版)》适合作为经济学本科生和MBA学生的教材。《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理论、政策和应用(第4版)》第3版的中文翻译版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高等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王卫平《高等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辅导书,可与国内通用的各类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同步使用。全书共分为8章,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级数等。《高等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按章节编排,每章的各节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疑难解析,方法、技巧与例题分析。《高等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对高等数学的理论与概念作了凝练与归纳,明确指出了所叙述内容的重点难点,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疑难解析,对例题作了分析与解答,许多例题至少给出了3种不同的解法,对解题方法与技巧作了点评与指导,使读者易于掌握高等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高等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是受益匪浅的教学参考书,是无师自通的自学指导书,更是您的良师益友。
-
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生态学。《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重点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经典理论成果,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论著。《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是“生态文明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分为5章,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经典理论成果进行了重点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述、从技术批判到生态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理论、革命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的生态学等。
-
高等数学刘志峰,罗成 主编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本教材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切实贯彻了“ 拓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应用”与“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与高中数学课程中高等数学内容的衔接。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在复习函数和函数极限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分别引出导数与定积分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学习利用微分、积分、常微分方程等用于解决工程技术与其他实际问题的方法。下册包含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初步、无穷级数、拉普拉斯变换、线性代数基础、概率论初步等。下册可根据高职高专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生类别选学不同的内容。本书注重突出应用和典型问题与例题的分析,以培养读者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叙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理论分析注重几何和物理解析,有必要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书中每节安排有适量习题,书末附有习题的参考答案。本书适用于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开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两年制和三年制(少学时)工程类、经济管理类专业。
-
环境保护与发展战略林定恕从强调“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形成和逐级贯彻,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党中央和国务院极其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重庆市的领导也真正把环保摆上了重要的日程,不仅继续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而且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环境建设。可以说,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协调发展,但可以期待将走上比较协调发展的路子。老一代的环境保护工作者为此感到高兴。《环境保护与发展战略:重庆市环境保护》分两部分,前半部分选编了笔者1980年至1998年间个人撰写的部分文章;后半部分,是作者在1992年至1996年作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CCICED)污染控制专家工作组成员,任“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若干问题——重庆案例研究”课题组长,主持研究并主笔撰写的两篇报告和一篇报告摘要,反映了个人的观点。
-
环境化学(美)托马斯《环境化学(第2版)》介绍了能源、大气、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方面的主要环境问题,利用化学原理解释了引起有关环境问题的机制,并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的联系。《环境化学(第2版)》适合具有普通化学知识的学生使用。可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探索和研究自然界能量流动、温室效应、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有毒化学品以及酸雨等问题,学习如何利用化学基本原理解释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化学(第2版)》内容丰富,文笔简练,从区域到全球范围,从历史的和未来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反映了最新发展。《环境化学(第2版)》特点是完美地将化学原理与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相结合,解释了相关环境问题的化学根源。《环境化学(第2版)》可用作高等院校环境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环境、化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
-
环境保护知识450问张树春 主编《环境保护知识450问》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通过问答方式阐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他污染的方法和途径。《环境保护知识450问》的特点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专业及一般环保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关注环保事业的人员参考、阅读。
-
生态设计Ken Yeang 著Sav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continued devastation by our built environment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r our tomorrow, feeding into our post-millennial fears that this third millennium will indeed be our last. Ken Yeang reconstructs and revisions how and why our current design approach and perception of architecture must radically change if we are to ensure a sustainable future. He argues forcefully that this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adopting the environmentalist’s view that, aesthetics apart, regards our environment simply as an assembly of materials (mostly transported over long distances), that are transciently concentrated on to a single locality and used for living, working and leisure whose footprints affect that locality’s ecology and whose eventual disposal has to be accommodated somewhere in the biosphere. This manual offers clear instructions to designers on how to design, build and use a green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The aim is to produce and maintain ecosystem-like structures and systems whose content and outputs not only integrate benignly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whose built form and systems function with sensitivity to the locality’s ecology as well in relation to global biospheric processes, and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biodiversity (as opposed to reducing it). The goal is structures and systems that are low consumers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built with materials that have low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are designed to facilitate disassembly, continuous reuse and recycling a (a cyclic process that mimics the way ecosystems recycle materials), and that at the end of their useful lives can be reintegrated seamlessly back in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ach of these aspects (and other attendant ones) is examined in detail with regards to how they influence design and planning. Ecodesign provides designers with a comprehensive set of strategies for approaching ecological design and planning combined with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material not found else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