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四川省环境功能区划应用实践王金南 等 著暂缺简介...
-
移动源环境保护知识问答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编为配合做好移动源污染防治,尤其是落实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任务,实现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和精准治污,切实解决环保、产业及相关方面的实际困难,方便相关业务人员学习使用和提高业务能力,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了“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和治理”系列丛书。“机动车船污染防治和治理”系列丛书涉及移动源法律法规、地方规章、规定及排放标准、污染治理基础知识等内容。《移动源环境保护知识问答》分为六篇,依次介绍移动源排放基础知识、相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移动源排放标准、排放控制技术、车用燃料和机动车船使用常识等。
-
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庞燕 等 著本书基于课题组“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洱海流域的水专项科研工作积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系统构建”课题的资助下,针对现行许多湖泊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缺失、低污染水成为湖泊富营养化驱动力之一的问题,开展了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技术集成与洱海流域应用研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翔实、数据量丰富,本书从基础理论出发,延伸至技术集成,落脚于实际应用,涉及的内容和数据较多;二是立意较新颖,区别于传统污染源,以湖泊富营养化驱动力之一的低污染水为核心,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低污染水概念的来源和发展,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的意义和理论方法;三是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净化体系构建理论方法分析的基础上,以云南高原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为对象,提出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方案;四是所选主题承接传统污染源工程治理与控制体系,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湖泊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湖泊生态修复原理与实践王圣瑞 等 著《湖泊生态修复原理与实践》基于国家水专项湖泊生态修复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其他相关研究进展,按照原理解析—技术应用—工程维护管理的湖泊生态修复链条,以机理原理创新和修复工程的维护管理为重点,也涉及生态修复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实践等内容,重点从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及稳态转化与生境要素及主要生物类群修复的视角,围绕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过程、生境要素驱动与蓝藻水华发生、沉水植物修复、食物网调控及高原重污染湖泊滇池、高原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和长江中下游湖泊生态修复机理等问题,总结了我国湖泊生态修复原理主要研究进展及成果;从湖泊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及应用与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的层面,对我国湖泊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我国湖泊生态修复进行了展望。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条文案例解读王学堂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条文案例解读》是编者结合自己26年基层司法、执法、法制监督工作经历,为政府公务员量身定做的一本行政处罚法培训教材。
-
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及空间优化研究张殷波 著暂缺简介...
-
金属与塑料的表面处理欧洲委员会发布,陈瑞 等 编《金属与塑料的表面处理》首章和第2章提供了有关工业行业和该行业内使用的工艺流程相关的一般信息。第3章提供了有关当前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的数据和信息,反映了本文件编写时现有装置的具体情况。第4章详细描述了减排和其他被认为与确定可行技术和基于可行技术的许可条件非常相关的技术。这些信息包括被认为可以通过使用该技术实现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与该技术相关的成本和跨媒介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及该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可用于需要IPPC许可的安装范围,如新装置、现有装置、大型或小型装置。一般认为不包括已过时的技术。第5章介绍了一般意义上被认为与可行技术兼容的技术以及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因此,目的是提供关于消费和排放水平的一般性指示,这些指示可被视为帮助确定基于可行技术的许可条件或根据第9(8)条建立具有约束力的一般规则的合理参照。然而,应当强调的是,本文件没有提出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适当的许可条件应考虑当地的、特定的因素,如相关装置的技术特征、其地理位置和当地环境条件。就现有装置而言,还需要考虑升级这些装置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即使是确保实现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这一目标,也往往涉及在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之间做出权衡判断,这些判断往往会受到当地因素的影响。尽管试图解决其中的某些问题,但在本文件中不可能对其予以充分考虑。因此,第5章中介绍的技术和水平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装置。此外,确保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这一责任,包括尽量减少长距离或跨界污染,意味着许可证条件不能完全基于当地因素。因此,非常重要的是,颁发许可证的当局部门应充分考虑到本文件所包含的信息。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9编 著,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编委会,委会 编2016年以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两本《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从内容上看,《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数据分析,还有实践案例;从覆盖范围来讲,《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中包括了对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状况的概括和分析;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力求创建符合西部地区特点的全新指标评价体系。课题组编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态势、成果和经验的调查、评价和研究,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广大一线工作者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这也是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履行推进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的一项具体举措。课题组在编制《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9》的过程中,从建立体现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目标定位出发,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要求和路径选择上的普遍性与独特性,通过进一步细化、落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探索构建能反映纵向动态变化和横向空间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域综述和专题报告等形式,集中反映并分析了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重点分析。
-
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著《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共8章。第1章是编制说明,介绍了编制《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的背景和目的、工作过程、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等。第2-8章是《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的主体内容,其中第2~5章为各介质暴露量和贡献比,包括空气、饮用水、土壤、膳食;第6-8章为各途径暴露量和贡献比,包括经消化道、经呼吸道和经皮肤接触。对于各介质和途径暴露量和贡献比,均先介绍其定义及计算方法,表中列出了样本量(N)、算术均值(Mean)、标准差(Std),以及百分位数值(P5、P25、P50、P75、P95)。《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矾、硒、锰、银、钡)》旨在为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构建邵喜武,王海艳,邵玺文本书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应然与必然。运用历史分析法,探寻高校智库的发展轨迹,分析判断现今高校智库的着力点。以个案研究方法,分析比较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分析高校智库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并对美国高校智库研究文献,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高校智库建设经验、高校智库决策影响力的评价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