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流域污染控制与水源地保护暂缺作者全书内容共分7章:第一章介绍水源地的相关概念、水源地安全的内涵、水源地现状、水源地水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特点;第二章介绍水源地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标准;第三章对我国水源地保护的人文环境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介绍了水源地环境保护典型技术与工程模式;第五章介绍了国外典型水源地生态保护案例;第六章介绍了我国湖泊型水源地的治理案例;第七章介绍了我国水库型水源地的治理案例。
-
辽宁省海岛整治修复研究与应用刘明,龚艳君,张云,席小慧 著本书是项目组多年来对辽宁海岛资源环境特征、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海岛保护规划技术以及海岛整治修复项目实施的研究成果。书中对海岛整治修复的内容、意义以及整治修复工程技术进行了论述;作者结合辽宁省海岛整治修复项目的典型案例,在海岛整治修复规划与体系建设、海岛整治修复项目跟踪监测、海岛整治修复工程预测评估及海岛开发潜力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技术方法与建议,对于保护海岛、合理利用海岛,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国家公园综合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闵庆文 等 著《国家公园综合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从“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理念出发,采用“分区、分类、分级”的管理思路,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全面阐述了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体系构建、灾害风险管理、社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管理评价、综合管控分区与管控技术及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有关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进行了应用。
-
坝控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评价魏霞,魏宁 著《坝控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评价:基于坝地分层淤积信息》以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小流域的典型淤地坝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淤地坝坝地淤积物包含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变化信息,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地观测与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提取典型淤地坝分层淤积信息;基于分层淤积信息和黄土高原暴雨径流产沙理论,研究典型淤地坝坝地淤积过程与侵蚀性降雨响应,溯源分层淤积泥沙对应的次暴雨或特大暴雨,量化侵蚀性降雨对淤积过程的影响;结合分层淤积物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和分形理论,评价典型淤地坝淤积年限内坝控流域已有水土保措施的合理性。
-
中国绿色城镇化推进研究朱翔“绿色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绿色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一个城镇其实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原理可以指导城镇发展中如何保持动态的平衡,对城镇发展中的资源不足、人口膨胀等问题,注重整体系统的平衡性。本书在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城镇化进程及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城镇化的基本框架,并对其要点进行详细阐述,进而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绿色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追溯理论与方法杨海东 著《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追溯理论与方法》是专门研究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应急追溯模块相关问题的著作,主要内容来源于作者及学生多年研究的积累。《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追溯理论与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大数据视角、原理分析、模型构建及方法设计等方面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追溯管理模块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丰富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废弃矿井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生物降解机理高波,冯启言,周来 著本书以废弃矿井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污染为介绍重点,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模拟等手段,分析了我国主要矿区煤、矸石、井下沉积物、矿区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多种统计学手段分析矿区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分析煤矿关闭后多煤矿地下水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规律。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实验章,骅,何品晶本书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的课程实验教材,共29个实验,包括性质分析、预处理、生物处理、热化学处理、固化与稳定化、土地处理与处置等通用技术,以及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物等分类利用技术的实验,并介绍了固体废物实验特征性的采样、制样规范、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 著建立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是中国城市温室气体工作组的一项重要、长期的工作目标和成果。《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是第1期成果,初步形成了可持续更新迭代的数据初始版本,错误在所难免,且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内在逻辑矛盾,如由于数据来源不同,一条完整的生产链条中不同阶段产品的排放系数可能存在不一致。
-
四川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韩剑萍,李秀萍,杜漪,许小君 著《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由九个章节构成:首章绪论在概括21世纪以来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写作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和效率、民生水平和发展基础四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构建了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差异指数测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等,也确定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水平及增长分类标准等。第三章运用测评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时序演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时序演变分析,分别从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增长率以及在183个县域中的位序等多个方面分析其演化特征。空间分异分析,除了在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和2018年五个时间截面运用变异系数分析其差异性,还通过对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数及其增长率进行排序、分类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利用ESDA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第四章分析了四大类型(城市主城区、重点开发区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近20年来的演化特征和趋势,也分析了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的差异性(内外部差异性)及分异规律,为促进县域经济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第五章从行政区划角度,分析了四川省21个市(州)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差异性规律,为促进各市(州)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依据。鉴于四川省的许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及管理措施等多是基于五大经济区开展的现实,第六章以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为基本尺度单位,分析、探讨了各经济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差异性规律,为推动五大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合前面的分析,第七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验证了区位、经济、社会、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和分异的驱动作用。第八章基于前述实证分析结果,综合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提升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第九章结合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绵阳市县域2005-2018年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及其耦合协调水平的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异,为绵阳市各县域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制定相关政策、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当然,这一研究也是对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时空演化研究的重要补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四川省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