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铜仁实践黄江 著该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形态和绿色发展的当代实践;结合福建、江西和丽水绿色发展的不同模式,分析了新时代实现生态文明的不同路径;聚焦铜仁高质量绿色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桃源铜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最后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动力体系和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上探索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具体方法,以推动铜仁“一区五地”建设。从推广价值来说,该书还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并解决了“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山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生态与发展问题,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绿色实践蓝本。全书具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浅出,具有从绿色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演进,具有从绿色生产到生态人培养的方法追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地球化学在生态地质及环境工程的应用与研究姚美奎,吴连生,高洋 著《地球化学在生态地质及环境工程的应用与研究》由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地球的物质组成、表生环境及表生地球化学、大气环境地球化学、环境中的光化学过程、环境介质中的化学平衡、重要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置及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环境污染物质的生物化学等部分构成,内容以自然环境中化合物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为主线进行编排,较详细地论述了这些过程的基本规律及机制,较深入地阐述了人为污染物对这些过程的扰动及其机制、所产生的后果及其影响。全书对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教师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
环境过程中的离子交换[美] 阿勒普·森古普塔(Arup K.SenGupta) 著,李金泽 译离子交换技术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新兴技术,然而,它已经存在和发展了近200年。这项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如污染物去除、水体脱盐、采矿、微电子、分离提纯、纳米技术、海水淡化和新兴的新能源及碳中和领域,并展现其特有的优势。《环境过程中的离子交换:基础、应用与可持续技术》将从基础理论出发,由浅入深地介绍离子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和化学机理,使读者逐步理解离子交换剂的存在形式和关键参数,并且通过实际工程的分析解读,使读者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随着章节的发展和理解的加深,加入离子交换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讲解,即便对于未接触高等数学的读者也完全可以接受。《环境过程中的离子交换:基础、应用与可持续技术》最后两章主要介绍了离子交换领域的新发展和科研趋势,如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复合离子交换剂以及新型铝离子硬度去除工艺等,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
河长制视域下环境分权的减排效应研究李强 著本书聚焦环境分权的减排效应研究,从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两个维度阐释环境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总体框架可概括为“剖析—阐释—揭示—验证—提出”: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第一章),对我国环境分权与环境污染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对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第二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分权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理论,探讨了河长制的缘起、本质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和环境治理竞争视角阐释环境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第三章);其次,分别探讨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第四章)和能源使用效率(第五章)的影响,揭示环境分权的污染减排效应;再次,从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第六章)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竞争(第七章)两个视角验证环境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最后,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结论,提出推进我国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第八章)。
-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概论宋有涛 等 著《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概论》以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理论和发展框架为指引,基于长期的生态产品价值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概论》共10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提出、战略指引、理论实践溯源、制度支撑,第2~10章分别介绍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发展机制、资产核算、产值核算、资本损耗核算、供给与需求、生态反哺机制及支撑保障体系。
-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实践李政,王彬彬 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实践:碳中和视角下的协同路径探索(中英双语版)》精选了全球范围内28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有助于社会各界学习理解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借鉴优秀实践,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创新思路;同时,书中收录的我国优秀实践案例也为全球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21-2030年是全球生态保护和气候治理进程的关键时期,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多边进程呈现加强协同、相互促进的趋势。期待《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实践:碳中和视角下的协同路径探索(中英双语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进跨领域对话与合作,解锁更多自然潜力,激发创新动能,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护人类美好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
淮河中游生态修复综合防护林体系研究吴中能 著,吴中能,方建民,刘德胜 编本书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历史上淮河之灾,我国防护林体系的发展与环境治理启示,生态修复综合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总则和立地类型划分,特别着重地叙述了生态修复综合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抚育、更新与保护,生态经济效益等,并对森林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新能源合理利用率之路张柏林 著,张柏林,胡殿刚 编本书在分析新能源出力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措施,探究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的内涵及计算方法。书中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为“双碳”目标下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提供思路与建议,可供从事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的研究、规划、管理、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
小流域淤地坝淤积过程对坝地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机制+张祎,李鹏,刘晓君 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受侵蚀影响的土地面积达到1.094x10km,我国水蚀程度在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为164.88万km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53%,并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的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而且伴随着侵蚀过程发生的泥沙异位使土壤碳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过程。土壤碳矿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碳的动态流失和替换的影响,同时土壤侵蚀作用下土壤碳的“源一汇”效应主要受限于侵蚀一运输一沉积这3个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速率。在侵蚀作用下的土壤碳循环过程研究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动态变化过程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存在对有机碳迁移过程中的矿化作用估算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进而导致难以准确厘定土壤侵蚀过程下的土壤碳库动态变化。
-
河长制背景下流域水污染治理驱动机制及政策评估王娟 著本书首先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地方政府与水污染企业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地域、水域的视角细致评估河长制政策的水污染治理效果,分析了河长制政策执行差异化的原因,并探讨了其有效实施的障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在河长制的改革背景下,研究地方政府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驱动机制,并分别从地域、水域的视角细致地评估河长制政策的水污染治理效果,从重点城市水质监测点、长江水系中的省界监测点、太湖流域水质三大层面,分析河长制政策执行差异化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实施的障碍因素,根据不同层面的河长制政策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