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污染源数据治理的方法与实践毛庆国,徐怀洲,尹民 等著《污染源数据治理的方法与实践》共分3个部分。第1部分主要介绍了数据治理及相关术语、核心内容、标准与框架,厘清了数据治理的相关概念,归纳了目前主流的数据治理模式,提炼了数据治理的核心要点,可为读者提供较为完整的数据治理逻辑框架。第2部分除概述外,重点从顶层设计、现状调研和分析、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6个方面阐述了污染源数据治理的基本方法。第3部分基于深圳市污染源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运用第2部分的方法理论介绍了污染源数据治理的具体实践,总结了深圳市污染源数据治理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板”。
-
江苏省空气质量改善路径与策略赵秋月“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2013-2022年,在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7万亿元台阶的同时,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56%,优良天数比率提升18.7个百分点,灰霾天越来越少、“水晶天”越来越多,总体形成经济平稳增长、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的良性互动局面。虽然大气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距离空气质量根本好转的“拐点”还有较大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PM2.5浓度持续下降和优良天数比例提升的主要因素。推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的目标至关重要。“十四五”时期,是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江苏省空气质量改善路径与策略》在摸清江苏省社会经济、污染排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江苏省污染特征和成因,通过系统建模、情景分析等方法开展减排潜力分析、排放预测和综合研判,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的江苏省空气质量改善路线,为支撑“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路线图和时间表。
-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王娟等本书是云南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6个部分,共22章,从综合评述、自然地理环境、植被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社会经济及管理评价与建设等学科领域,分25个专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为综合评述;第二部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等研究;第三部分为植被与植物资源,包括植物物种资源、植物区系特征、资源植物、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植被类型及大型真菌等研究;第四部分为动物资源,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多样性特征和区系成分;第五部分为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包括社会经济、民族历史文化、社会林业和生态旅游等的分析研究。最后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保护区管护与发展的角度对怎样实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总体目标做出综合评述。
-
工程造价学能子礼超,邱光磊,罗川,余江 编工程造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工程造价的定义是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所在行业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工程造价应用特征。例如,环保类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要求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背景或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隧道桥梁类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要求具有一定的道路工程学科背景或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等。《工程造价学》编写过程中尽量呈现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以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奠定基础,具备从事概预算、工程审计、估价、工程监理、招投标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工程造价学》适用于工程建设类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专科生。教学前,建议学生先自行查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等新版政策法规。《工程造价学》力求做到由简到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力求做到工程造价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
-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评价资源与环境新闻分析李淑晶 著本书以生态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生态哲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系统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语料库分析法,系统地研究环境新闻语篇的评价资源。全书共分为九章: 章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第二章阐述当前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模式和核心概念,回顾 外关于生态话语分析、评价系统,以及生态哲学观的研究进展。第三章致力于讨论本研究的哲学基础和语言学理论基础。第四章提出将“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伦理标准,并结合生态主体、主体间关系,以及语域和语类等因素,建构用于分析生态话语评价资源的框架。第五至八章是此分析框架的具体应用。第九章回顾主要发现,提出了几点启示,并对研究中的局限作了说明,展望后续可能的研究方向。
-
绿色管家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等 编《绿色管家》是中建三局联合众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行业领先单位在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及实践工作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来的,通过将实践上升至理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从而凝聚成了该书的体系和内容。全书共分三个篇章,第1篇发展篇,以水务环保领域为例,揭示生态环保治理模式由“就水治水”到“环保管家”再到“绿色管家”的变化;第2篇服务篇,主要介绍了“绿色管家”的两个服务内容,即绿色环境服务和绿色产业服务,每部分内容均从实操过程痛点出发,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服务内容,最后辅以服务过程中用到的先进技术或方法作为结尾,形成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再到技术手段的完整链条;第3篇案例篇,分享了“绿色管家”模式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领域中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绿色管家”模式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
铜铅场地重金属污染源特征及防控马倩玲,郑洁琼,李莉暂缺简介...
-
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原理唐景春,吕宏虹本书在借鉴国外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原理。具体包括热脱附及原位气相抽提技术与原理,化学修复技术与原理,生物修复技术与原理,场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协同修复技术与原理,风险管控技术,以及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
-
汉江流域陕西段非点源污染特征及控制研究李家科,郝改瑞,李亚娇,李怀恩本书通过监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开展了汉江流域陕西段非点源污染研究,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非点源污染的通量特征及过程,自主构建基于时变增益和暴雨径流响应的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SWAT 模型和MIKE 模型对不同区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量化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基于景观理论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价,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未来气候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提出适宜的流域非点源污染优化控制措施。
-
土地利用碳蓄积和辐射强迫效应崔耀平,蒋琳,周磊,刘帅宾本书系统地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应的碳蓄积和辐射强迫效应,主要内容涉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基本概念辨析、通用的几个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全球大尺度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时空动态分析及其对应的地域特征;具体到中国,特别强调了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市扩展和耕地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在区域尺度上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应的碳储量、碳封存潜量、生态效应和辐射强迫。本书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机理性认识,还能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并且对科学调控人类土地利用行为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