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南极洲和南大洋基础生态环境图集何剑锋,张侠为了能够 为直观地了解南极的基础地理环境、冰盖、海洋、生态和人类活动状况以及区域特征,作者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相关基础知识和 科研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撰了本书,以求对南极洲和南大洋有一个较为宏观的科学认知,为科学决策、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提供基础资料。作者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贡献绵薄之力。
-
河流水质指标伴生性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吴奇,范博,贾铭洋,栾策,全占东等本书基于太子河辽阳段近15年水质监测数据及相应的Landsat 8卫星OLI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通径分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太子河辽阳段各水质指标的关联伴生性,评估了近15年太子河水质综合等级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水质指标的潜在社会、自然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MIKE21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阐明了太子河辽阳段主要污染指标的衰减规律,为水质指标的精准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遥感反演模型,预测并分析了氨氮、总氮以及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的时空演变规律,为水质等级的实时预判提供了新方法。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提高河流水质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好地指导水污染控制和管理。本书可供水利和环境相关部门的科研、管理及决策者参考使用,也可为大专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
基于GIS的宁夏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孟旭晨,孙玉芳本书是研究基于GIS的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部专著,是编者对所承担的宁夏水文环境地质调查院自筹项目“宁夏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AC03460)在这一领域的研发成果的总结。主要包括区域背景概述,系统环境介绍、系统功能应用等,对实现宁夏地下水的科学管理,确保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
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学毛绪美本教材阐述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知识,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基本理论,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理论;依据环境同位素的示踪和定年两个主要功能,对 水循环过程中环境同位素的组成、分馏机理及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行讲解和论述;阐述环境同位素方法和人工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原理,讲解其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水文、工程地质等中的应用等。本教材以 水循环过程为基础,以地下水为主要对象,在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的基础上,阐述环境同位素的示踪和定年功能。本教材强调水文地质学科的系统性,内容基础性和新进展相结合,突出原理和方法并重,并能解决地下水相关的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
-
长江中游河湖湿地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刘广宁,吴亚,黎清华,王世昌,伏永朋本书以“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为指导思想,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针对“两湖一库”地区,①开展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河湖沉积演化研究、地表水-地下水-湿地营养元素和污染组分迁移转化研究及动态监测;②建立了河湖湿地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水资源-环境-生态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③划分了丹江口库区官山河流域水生态空间风险区;④提出了湖区湿地综合治理、库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与修复、鄱阳湖地区防洪减灾、支撑水质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汪洋,董腾飞,黄天浩,任婧文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学与旅游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书以原洛阳市地质矿产局开展的洛阳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布特征、形成条件、景观成景机制、分类组合评价、旅游景观组合区划及编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例,探讨开发与保护过程中的生态修复、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方向及建议,对进一步拓展研究新兴领域、地质旅游资源化、发掘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富有山野情趣的地质旅游科普书,可供从事旅游开发工作者、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及有关学者参考。
-
黑碳气溶胶排放观测、中国清单及减排孔少飞本书重点对比分析了黑碳气溶胶的定义,总结了黑碳气溶胶的气候、环境与健康效应、黑碳气溶胶的监测方法和来源解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现有主要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标准限值以及法规监测技术。针对固定源的烟气连续排放监测和烟囱口排放污染物的稀释采样方法,以及移动源、开放源、特色生活源等的台架测试、走航测试、车载排放测试、遥感测试、隧道测试、烟羽原位观测、室内模拟燃烧观测等多种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文献总结。此外还介绍了 外黑碳气溶胶排放清单研究现状,对比了各类黑碳气溶胶源排放清单的构建方法和结果差异;梳理了典型源排放黑碳气溶胶减排情景设计和减排效果。
-
以乌梁素海为例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创优评优的思考和实践李根东生态修复工程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承担着极为重大的责任。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过程中,如何使其达到 的效果,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书以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典型案例,重点介绍生态修复工程创优评优背景及意义,论述了生态修复工程创优评优的主要方法,同时总结了试点工程入选成功案例的经验。旨在为后续生态修复工程创建 质量及创优评优提供参考。
-
2020—2021黄河研究进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 战略的实施,对黄河研究领域提出了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由此也必将推动黄河保护治理重大实践的科技进步。为及时了解和总结黄河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展望需要深化和拓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与课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特组织撰写了黄河研究进展年度报告,以期为黄河管理科学决策、保护治理实践、科研攻关及教学传业等提供参考。本书为 尝试,分别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与治理、黄河水沙变化、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和数字孪生流域等研究方向,分6章概要提炼了2020—2021年度的黄河研究主要成果。每一章由引言、主要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与研究展望等部分组成,重点介绍了相关研究方向涉及的河情概况和研究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应对建议和研究课题。本书可供水利、生态、环境、信息技术、地理等领域的管理者、科研人员、企业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环境化学魏正贵近年来化学污染新兴污染物不断涌现、污染热点领域也不断新陈代谢,本教材内容新颖,引入环境领域社会热点问题解读, 新环境化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三类方法,计算、归纳、实验,由熟练到精通。此外,本教材由重视双基双能,升级为四基四能,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重视结果性目标发展为结果与过程性目标并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重视理论到理论实践并重。本书适用于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次、渐进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过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