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西北典型河谷城市多介质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来源及人群暴露风险王利军 著城市是人口非常密集、人类活动非常频繁的区域。受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交通、建筑活动等的强烈影响,城市水体、土壤和空气等环境介质被重金属、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等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是两类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均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效应”和内分泌干扰效应。人群可以通过多种介质、多种途径暴露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而产生健康危害。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介质中的构成特征、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它们的环境来源。同时,准确鉴定环境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来源与贡献、明确城市环境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影响因素对它们的污染控制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典型河谷城市多介质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来源及人群暴露风险》以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河谷盆地型城市西安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了城市土壤、城市地表灰尘及城市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累积水平、构成特征和时空分布等多介质污染特征,诊断了城市土壤、城市地表灰尘及城市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来源,评估了人群多途径暴露城市土壤、城市地表灰尘及城市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健康风险,分析了城市土壤和城市地表灰尘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城市气象条件对其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影响,旨在为城市环境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与风险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典型案例高红杰,袁鹏,宋永会 著《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典型案例》根据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对黑臭水体的治理要求,针对典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案例,系统地介绍黑臭水体的基本概况、整治目标、整治方案、整治措施、关键技术和整治成效。通过实际整治工程案例, 可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提供可借鉴的治理思路理念与技术方法路线。
-
生态水文学概论王根绪等 著《生态水文学概论》在广泛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从叶片到流域尺度的生态水文学主要理论进展及前沿发展方向;从学科体系角度,分别阐述陆地植被生态水文、水域生态水文、环境生态水文、城市生态水文以及流域生态水文等主要领域的基本内容、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较全面地展现生态水文学理论框架及知识体系。
-
水质基准的理论与方法学导论吴丰昌等 著《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第二版)》汇编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文献,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水质基准指南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保护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和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推导的理论和方法、健康风险评估和生物累积因子推导的理论和方法及水质基准相关参数推导的案例分析;同时结合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该领域*新的进展和成果,系统梳理了我国水质基准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应用,总结了我国水质基准理论方法学框架体系及典型案例。《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第二版)》内容包括水质基准的概念、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中外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的比较;水质基准的应用与实践。 《水质基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第二版)》是对当下水质基准的理论和方法学的系统总结,涉及了很多有关水质基准理论与相关参数的基本概念,并对环境暴露、生物富集和风险评估等国际前沿学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国内外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的科技动向,是水质基准相关学科及有关环保部门进行水质管理、制定水质标准及评估水环境质量的参考性资料。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陈代芬,李洁,张宏哲 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数值建模与仿真技术》基于作者近15年来在燃料电池跨尺度多场耦合工程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梳理汇编而成。主要包括:针对不同多孔复合电极类型(包含电子传导材质、氧离子传导材质、质子传导材质及混合导电材质)发展的系统逾渗理论模型和主要研究结论;针对各种类型纽扣电池建立的动-质-电化学-电子/离子耦合模型和主要研究结论;针对各种不同平板和管式模块化电堆三维大尺度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建立方法,系统研究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电堆内部物理场分布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开发了多种优化的新型电堆设计方案。 本书可供燃料电池研究人员、技术人员,COMSOL和Ansys软件应用人员参考,也可供能源动力专业、新能源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生态治理研究张厚军等 著《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生态治理研究》以河流动力学、河床演变为基础,充分利用以往研究成果,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等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宁蒙河段来水来沙、河道冲淤演变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宁蒙河段主槽淤积萎缩原因,提出了宁蒙河段的各项治理措施,研究了各项治理措施的效果,总结提出了宁蒙河段治理策略。
-
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水土效应卫伟等 著《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水土效应》基于野外长期定位监测、 水文模拟、遥感解译和 meta集成分析等多种方法, 系统阐述了以植被恢复和整地工程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措施对坡面和流域水土过程的综合影响;定量刻画了降雨、土壤生物结皮、植被类型及其配置、坡面整地工程及其与植被耦合的水土效应,同时基于国家和全球相关数据,系统集成和量化评估了大尺度梯田格局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固碳、粮食安全和生态恢复的服务效应与宏观影响, 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及类似地区生态保育、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水蚀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生态恢复实践的国际原则与标准[美] 乔治·甘恩(George D. Gann) 等 著,刘俊国,李德龙,张学静 译作为*新的生态恢复标准,《生态恢复实践的国际原则与标准(第二版)》首先界定了生态恢复的定义、 相关术语和基本假设,然后系统介绍了生态恢复的八项原则,制定了规划和实施生态恢复项目的实践标准,并阐述了构建生态恢复参考模型和确定适当生态恢复方法的途径。
-
讲述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曹立,郭兆晖 著本书选编浙江省湖州市、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等22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精彩动人的故事、感人至深的精神,用成功的实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有助于让整个世界的“容颜”变得更加美丽。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关乎人类福祉,愿以此书的出版为起点,讲好中国绿色发展故事,分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
环境学苏玉萍 编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绪论,科学与科学研究方法,生态与环境,人口与环境,能源与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物理性污染,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重点内容配有中文翻译,每章配有中文小结,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生态环保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