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陆地生态系统高光谱观测方法与应用王绍强等 著高光谱遥感作为监测植被碳动态的新手段已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发展,利用地基和卫星高光谱观测技术,可以快速识别陆地植被光合动态变化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准确估算陆地碳源汇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参考。《陆地生态系统高光谱观测方法与应用》详细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高光谱观测的方法、技术及规范,重点阐述了近地面和卫星水平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观测技术、反演算法、数据处理及生态应用,为改进植被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深入认识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生态遥感和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拓宽我国自主研制高光谱观测系统的应用面,提高仪器设备的国有化率,提升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国际地位。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技术路线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编本书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领域进行分类梳理,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发展趋势分析;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土壤侵蚀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石漠化防治工程学、山地灾害防治工程学、林草生态工程学、流域综合管理学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对比分析、应用前瞻、热点问题及未来预测。
-
生态环保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生态环境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行业资源优势,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11月-2020年2月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征集了一批生态环保助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经专家评审,筛选出40个做法经验比较典型、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案例,与相关地方共同完善后汇编成册,供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参考借鉴。同时,为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夯实脱贫成效、擦亮脱贫底色、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作用,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推动广大农村地区厚植生态优势,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推动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为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牢基础。
-
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减排路径田成诗,盖美 著《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减排路径》系统地讨论了中国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尤其侧重考察人文因素在碳排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口、行业因素及制度创新。《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减排路径》通过对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和途径的探讨,挖掘人文角度的节能减排路径。
-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管理新政解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编管理新政创新性地提出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污染物排放超标等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罚依据,填补了自动监测数据直接用于行政处罚的空白,实现了对垃圾焚烧行业的全天候实时监管,可有力震慑违法排污行为,促进垃圾焚烧厂自觉守法,让行业监管愈加透明,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管理新政出台的同时,生态环境部推动垃圾焚烧厂自动监测数据上网向社会公开,按季度公开垃圾焚烧厂环境违法行为处理处罚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管理新政出台后,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组织开展了多次宣贯培训,覆盖了纳入“装、树、联”管理的每家垃圾焚烧厂及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但仍有一些垃圾焚烧厂存在对管理新政理解不够深、自动监测数据质量不够好、不按规则进行标记等问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管理新政解读》以全面解读相关内容,帮助垃圾焚烧厂和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更好地理解领会。
-
垃圾分类白丹丹 著要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垃圾分类是根本,而垃圾分类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生活垃圾的准确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大大减少后续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时间和成本。但目前来看,多数大中型城市虽设置了外观统一的分类回收垃圾桶,但混投现象严重。究其原因,除市民认知度不高以外,分类方式不易识别也成为正确投放的障碍。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市民介绍了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垃圾怎么分类、分类后的垃圾去哪儿了以及垃圾减量小妙招,并结合新发布的《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年版)介绍了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原则“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广州市垃圾分类投放注意事项及投放常见的误区,为广州市民的垃圾分类投放提供指导与答疑。
-
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郭苏建 著本书围绕“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进展”“环境治理与产业政策的探索实践”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本书的核心观点认为,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今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契约。把握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动态,探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鉴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未来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以统筹协调的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为此,当前阶段要着力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全球层面,如何与各国交流互鉴,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二是国家层面,如何将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地方层面如何将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本书通过系统论述相关领域的中国经验和全球进展,希望为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
清洁生产及应用雷兆武,张俊安 编本书依据国内清洁生产发展的要求、清洁生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在编者多年清洁生产教学、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等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清洁生产的应用性为主旨,以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为核心内容编写而成。第一章介绍了清洁生产的产生和发展、概念与内涵、清洁生产要求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清洁生产审核内涵与程序,清洁生产审核报告、验收报告与评估验收要求;第三章根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和清洁生产验收报告编排了案例;第四章介绍了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2015);第五章介绍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案例;第六章介绍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生态工业及实践。 本书为高职高专院校清洁生产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清洁生产管理人员、清洁生产审核人员、环境保护工作者等参考使用。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家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基地(上海) 编为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处置,在商务部的协调和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作为代表)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紧急合作开发并实施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国应急响应援助项目。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依托项目与国家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基地(由上海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和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组建)共同编制完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并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指南》立足于中国现行的医疗废物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高度结合疫情期间中国在医疗废物管理与应急方面的一系列举措,涵盖医疗废物概况、分类收集、包装,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转移、处理处置、EHS管理、监督管理,疫情期间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要求、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单位的管理要求及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案例等内容,汇集了上海、武汉等城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与处置的经验和智慧。
-
推行河长制工作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续衍雪,孙宏亮,魏明海,郜志云,井柳新 著《推行河长制工作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论述河长制工作实践,从河长制产生的背景入手,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实际,对河长制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梳理,并从不同角度挖掘了河长制的理论基础。从目前全国推行河长制的现状出发,总结提炼出以组织机构、重点任务以及长效机制维护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管理支撑体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河长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和改革建议。下篇是典型案例分析,针对组织构架、考核体系建立、监管执法、“互联网 ”、补偿机制建立、民间参与、河道采砂管理七个方面分别收集各地的典型经验做法、分析主要成效与案例启示,为其他地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