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天山北坡绿洲城市空间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陈学刚 著绿洲城市是干旱区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典型区域。30 年来新疆绿洲城市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作为城市化在空间上的主要表现形式,城市扩展既加速了自然覆盖的景观向人工不透水面的转化,又对城市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本书拟运用“3S”技术、环境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天山北坡主要绿洲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首先,利用 20世纪70、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 3 期 Landsat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城市不透水面,通过不透水面比率划定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来监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及特征;其次,结合社会、自然资料及实地调查,利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手段,诊断出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因素,并阐明各因素间形成的驱动机制;第三,从时空角度角度分析城市扩展的生态环境效应;很后,以上述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天山北坡绿洲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优化对策,为城市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区域协同治理刘华军等 著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特征决定了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雾霾污染问题的必要手段。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围绕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及区域协同治理开展的一系列研究的成果。本书分为空间关联篇、协同治理篇、全球雾霾污染篇,共十二章。其中,在空间关联篇,基于信息流视角,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网络分析方法等,考察不同空间尺度下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特征;在协同治理篇,实证检验雾霾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效果,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分析工具考察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面临的两大困境及其破解思路,重点考察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中的“逐底竞争”问题;在全球雾霾污染篇,考察中美雾霾污染的空间交互影响,以及雾霾污染的全球交互影响及其网络结构,并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提出雾霾污染全球治理体系构建路径。本书的研究可以为中国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为雾霾污染治理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路径支持。
-
县域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评价与调控刘霈珈 著本书综合空间统计学、环境地球化学、土壤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从资源合理利用出发,通过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研究以了解其空间变异结构及特征,通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进行风险因子识别研究以了解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层异质性及其潜在影响因子,尝试探讨一套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评价与调控的研究思路,以更全面掌握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质量状况。同时基于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评价,提出县乡两级不同的调控方案并开展实证研究,为后续提出可持续的、科学合理的农用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方案做基础,为农用地的分级、分类、分区利用提供实践指导,以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控转变。
-
基于企业自行监测的污染物监测方法指南韩中豪 著本书提出企业自行监测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筛选上海市主要行业所涉及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以及地下水中的控制因子,对其监测方法进行筛查、整理和研究;从标准方法适用性、非标方法选择、自行监测方案编制和资质申请等方面建立适合上海当前环境管理需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指南。
-
环境社会学洪大用 著本教材主要采用社会学的视角,从探讨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引发的社会应对及其效果入手,揭示环境与社会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规律。全书共分11章,分别阐述了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理论流派、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影响、环境关心及测量、环境行为以及现代社会的绿色转型等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对环境社会学的基本认识与了解。该教材适用于社会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也可为一般读者了解环境社会学提供参考。
-
湖北湿地公园体系与管理王学雷 等湖北湿地公园体系与管理——湖北湿地生态保护研究丛书
-
读懂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许勤华 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既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又顺应全球绿色治理趋势,对该理念进行总结阐释,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书稿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回顾“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认识过程,第三章概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理念,第四章思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此外,书稿附有《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响应》《“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实践案例》两个附件。书稿虽篇幅短小,但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解读,有助于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践行该理念,共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国绿色环保产业政策机制技术创新与商业发展研究袁建伟,曾红,范万年,余昕 著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在大力推行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地考察评价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详细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建议和完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其中列举了较多具有实践探索意义的技术创新路径及商业发展模式,这对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加快建议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
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瞿广飞,解若松,李军燕 著《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基于“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的实施,针对高度分散的农业与农村固体废物对洱海流域造成的面源污染,阐述了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理念与关键技术。《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共6章,包括面源有机污染概况、有机污染堵源技术、有机废物沼气化技术、有机废物堆肥化技术、有机废物基质化技术和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运行机制。针对高度分散种养为特征流域的面源污染风险,《面源有机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以“源头分类、多途径梯级循环利用、集中规模与分散农户控制并存、治理工程措施与强化管理策略并重”的思路,阐述了污染和资源循环过程控制技术及其规模化长效运行机制。
-
环境化学实验罗利军 等 著环境化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环境化学实验》在实验的编排上,主要由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组成。基础实验由水篇、大气篇和土壤篇构成,主要涉及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化学物质的特性、存在状态、环境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等,并涉及部分污染控制化学的内容。综合实验是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环境化学实验》共27个实验,是《环境化学实验》的核心内容,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思考题和参考文献。另外,《环境化学实验》提供了水、大气和土壤等的相关环境质量标准,为环境化学中污染物检测和环境监测实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