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全球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日] 桥本功二 著,李向阳,张波萍 译《全球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指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应对全球变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解决方案。第一部分阐述了当前全球变暖和世界能源消费的严峻形势。第二部分展示了笔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即通过太阳能发电的绿色电能电解水制氢气,尤其是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气,并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合成甲烷,《全球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详细描述了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全球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还介绍了笔者在1996年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转气”装置,展示了样机装置和中试装置。*后一部分,阐述了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才能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
四川省环境功能区划应用实践王金南 等 著暂缺简介...
-
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庞燕 等 著本书基于课题组“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洱海流域的水专项科研工作积累,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集成系统构建”课题的资助下,针对现行许多湖泊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缺失、低污染水成为湖泊富营养化驱动力之一的问题,开展了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技术集成与洱海流域应用研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翔实、数据量丰富,本书从基础理论出发,延伸至技术集成,落脚于实际应用,涉及的内容和数据较多;二是立意较新颖,区别于传统污染源,以湖泊富营养化驱动力之一的低污染水为核心,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阐述了低污染水概念的来源和发展,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的意义和理论方法;三是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净化体系构建理论方法分析的基础上,以云南高原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为对象,提出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方案;四是所选主题承接传统污染源工程治理与控制体系,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为湖泊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
生态系统生态学方精云,刘玲莉 编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下的7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变化与演替、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目前生态系统生态学快速发展,致力于理解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研究,成为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基础,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本书是国内首部全面涵盖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经典研究、前沿理论发展和研究手段革新的原创专著,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
气候变化的应对刘竹,逯非,朱碧青 著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包括气候变化成因、影响、主要应对路径和全球碳中和目标与进展。第二部分介绍了碳中和的科学基础,包括全球碳收支与碳平衡、碳排放、碳汇与人工增汇措施。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国碳排放的现状、趋势与驱动因素。同时,因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全球及全中国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本章详细分析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各个碳排放部门的具体影响。本章最后从科学的角度上对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期做出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中国碳增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因自然碳汇在过去及目前仍是中国碳汇的主要来源,本章详细介绍了陆地自然系统和海洋系统这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情况。第五部分多种角度综述了中国碳中和的相关政策措施,覆盖经济结构、低碳能源、市场机制、零碳示范区及国际合作等。
-
北方季节性河流水质水量协同保障技术研究与实践刘培斌等 著《北方季节性河流水质水量协同保障技术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妫水河为例》在总结国内外河流水质水量协同保障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气候特征和山区河流特点,选择妫水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系统研究适合流域水质目标的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并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为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面治理妫水河流域提供了水生态环境领域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妫水河枯水变清水的转变,对于引领和推动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指导书梁延鹏 著本实验教材按照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体系的教学进程,分模块介绍相关实验项目,每个模块中既包含必做的教学实验又有配套的应用性和研究性实验拓展。基础和分析指标类实验项目参考国标和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进行编写,综合性、创新性等拓展类实验项目则结合学科专业前沿凸显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调查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验基本理论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科学地设计和组织环境污染监测以及处理工程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环境污染调查与处理工程实验的一般技能以及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和测试工具的基本能力,训练学生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本实验教材是在笔者多年从事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和实验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高校环境类学科本科专业知识体系重构以及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把本学科专业实验内容重新整合为专业实验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实验和环境处理工程实验三部分。专业实验基础理论包括误差理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和实验设计等内容;专业基础实验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处理工程实验包括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环境工程处理工艺综合训练实验。《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指导书》在编排上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在内容和编写体例上,结合理论知识体系,系统地介绍环境问题研究中污染物指标的测试分析方法、监测技术、处理处置实验技术以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实验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的实验技能。本实验教材内容涵盖了环境类学科本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全部必做实验,并推荐了许多选做实验。《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指导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上述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在应用时,各院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培养目标与要求和学时设计,酌情选择与组合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
-
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李萌 著《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将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并开展研究,期冀通过城市发展范式的重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条新的路径。但这一极具理论挑战性和实践复杂性的重大课题需要不断求索、不断深化、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转型。
-
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研究万军,于雷,左华,张培培 等 著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是我国海洋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市自然条件优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山、水、城、林、田、海、岛生态系统兼备,岸线资源和港湾资源丰富,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城市特色明显,2016年GDP总量突破万亿,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2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是我国滨海发展的特大城市。“十三五”以来,青岛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1月,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青岛定位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青岛市西海岸国家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发展战略向东西南北扩张,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既是青岛市持续发展的优势,也是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新一轮的发展战略中,环境资源超载、生态破坏加剧、环境风险累积、环境质量与国际旅游城市定位不匹配等问题不断凸显。为此,青岛市委、市政府自2015年9月启动青岛市环境总体规划工作,积极探索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多规合一、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模式。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评估及典型案例解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按照《通知》要求,在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上随机抽取了48个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开展验收效果评估工作。项目涉及全国20个省市,涵盖了钢铁、石化、煤化工、冶炼、火电、汽车等32个污染影响较大的行业,环评审批级别有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其中国家审批环评的重大项目占到了42%。通过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评估,分析总结建设单位自主验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及后续监管建议,督促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开展自主验收,不断提高验收质量,督促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的监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效果评估及典型案例解析》基于效果评估工作,回顾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介绍了验收效果评估工作的背景、评估技术方法,通过典型评估案例,解析了项目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提出了项目验收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实例演示了如何落实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及技术要求,展示了验收监测报告各章节编制内容,为建设单位依法依规自主验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