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 制革及毛皮加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著为规范和指导制革及毛皮加工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2018年7月,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为进一步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行为,提高自行监测质量,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的指导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共同编写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制革及毛皮加工》。本书共分13章。第1章从我国污染源监测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的框架出发,引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在当前污染源监测管理中的定位及一些管理规定,并理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与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关系。第2章主要介绍了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从监测方案、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的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记录和保存五个方面进行了概述。第3章在分析目前行业概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制革及毛皮加工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制革及毛皮加工行业采用的一些常用污染治理技术。第4章对制革及毛皮加工企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自行监测方案中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要求等如何设定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排污单位制定规范的自行监测方案提供了指导,在附录中给出了参考模板。第5章简要介绍了开展监测时,排污口、监测平台、自动监测设施等监测设施的设置和维护要求。第6章和第8章针对制革及毛皮加工企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中废水、废气所涉及的监测指标如何采样、监测分析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一介绍。第7章和第9章对废水、废气自动监测系统从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管理及质量保证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10章简要介绍了根据制革及毛皮加工企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开展厂界环境噪声、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第11章从实验室体系管理角度出发,从人一机一料一法一环等环节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奠定了基础。第12章是关于自行监测信息记录、报告和信息公开方面的相关要求,并就制革及毛皮加工企业生产、运行等过程中的记录信息进行了梳理。第13章简要介绍了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报送提供了方便。本书在附录中列出了与自行监测相关的标准规范,以方便排污单位在使用时查询和索引。另外,还给出了一些记录样表和自行监测方案模板,为排污单位提供参考。
-
村镇环境居民健康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曹红斌 等 著《村镇环境居民健康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首先梳理了村镇环境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村镇风险源,提出了“源一环境受体”及“环境受体一源”的双向识别模式。以乡镇企业工业风险源及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例,详细探讨了风险源判别、污染物排放量推算及风险源等级划分的方法。针对村镇重点污染物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采用比率法、主成分分析法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等源解析方法,识别排放源并确定各排放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提出了基于区域内多站点多变量模态模拟的方法,生成某种极端气象情景(如春季持续干旱而夏季集中降水的情景),以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为框架,自主开发了以不同形态重金属相互转化为核心的模型,实现不同背景污染强度和气象水文情境下流域重金属的行为模拟。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城镇居民生活模式调查,对居民生活模式参数进行了结构和数据库化。基于信息论AIC准则构建生活时空模式参数模型,应用于环境污染暴露评估及健康风险评估,以及灾害情境下的人群分布仿真及死亡人口快速评估。梳理了主要国际组织多化学物质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框架,介绍了基于剂量相加和效应相加,考虑物质间交互作用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动物毒性试验,研究了村镇环境常见的5种重金属在吸收、分配、代谢、排泄方面的交互作用及其毒理作用方面的交互作用。介绍了多途径暴露评价及风险评价方法,对村镇居民在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中多途径暴露于当地水体及土壤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恶臭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在污染源排放、环境介质浓度及居民健康风险三个层次上构建了环境污染综合预警体系,并对预警发布下的公众响应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
-
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组 著,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编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科学治水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第1次修正时,即在“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中增加了关于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及其制定修订程序的内容,明确了“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经批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2008年修订时将此条内容调整至“第1章总则”之后,与标准并列,构成“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2017年第二次修正时,为保障水污染防治规划得到贯彻落实,增加了要求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每年报告和公开执行情况的内容。重点流域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实践也在以往各期规划中不断发展。同时,“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1个五年。就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而言,重点流域规划也将由“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统筹保护”转变,从主要追求水质改善向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转变,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等也将有新的发展。为此,迫切需要一本较为系统全面的著作,为从事重点流域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遗憾的是,相关知识散见于各期规划编制阶段相继出台的大纲、指南等文件,迄今为止尚未有这样一本著作。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作为支撑历期重点流域规划编制的技术牵头单位,完成这本著作责无旁贷,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高尚宾 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是在总结我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各项目团队在“十三五”期间研究所得的新成果撰写而成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理论、技术与实践》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相关理论技术与实践案例有机结合,着重围绕“调查监测一风险评价一安全利用一效果评价”全链条、全环节进行了系统介绍,为构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套体系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借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问答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著当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仍然高发、频发,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尤其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生活周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如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不当、沟通渠道不畅,就极有可能引起环境群体性冲突,危及社会和谐,造成社会动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性较强,公众缺乏获取环境应急知识的渠道,加之部分网络舆论的引导与传播,极易混淆视听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因此,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基本知识,强化环境应急意识,让公众对环境应急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公众的环保科学素养。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问答》编撰出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问答》从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概念、污染物危害及环境行为、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后期工作、环境应急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和社会责任与公众参与等七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地将专业性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公众了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环境应急领域的知识水平,从而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工作中来,不断提高各层级的环境应急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
沙棘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综合卷赵英 等 著2000年以前,新疆沙棘的总体情况是:沙棘处于野生自然分布状态,仅有少量的人工野生沙棘栽培,野生沙棘刺多、果小、产量低,经济利用价值不高,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没有良种、没有育苗和栽培技术,同时加工利用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无法形成沙棘产业和经济效益,导致政府、农民种植沙棘的积极性低,使得优良的沙棘树种在新疆生态建设和林果业发展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沙棘生态、经济效益功能,促进新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我们沙棘繁育研究小组从1998年开始引进国外沙棘优良品种,陆续开展了引种与选育、种苗快繁、高效栽培、有害生物防控、果叶采收、加工利用等系统性的研究,培育出了一批沙棘良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繁育体系,解决了沙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截至2020年年底,沙棘在新疆已形成了百万亩的种植规模,12家沙棘加工企业入驻新疆,加快了沙棘全产业链的发展,彰显了沙棘作为优良生态、经济型兼用树种的价值。
-
有明海的生态修复之路[日] 楠田哲也 著,贾后磊 等 译关于有明海的书籍虽然不少, 但是几乎都是从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的某一个视角来阐述有明海的现状, 还没有哪本书是专门阐述有明海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及其效果的。 本书就是鉴于这种状况, 以纵览全局的方法为基础, 设定环境改善目标, 明确指出哪些环境条件是应该改善的, 提出改善环境条件所必需的技术并进行实证。 以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资助的“有明海生物栖息空间的全面修复和实证试验” 研究项目的成果为基础, 描述实现修复的整体情况。 而且, 该项目的目的是要开发出可适用于有明海的宏观的修复方法论、提出具体修复方案、技术和修复过程、开发和利用支持修复的生物栖息模型、开发并实际验证用于修复的技术等。
-
纳滤水处理技术侯立安 等 著纳滤作为一种先进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适用性广等技术特点,可实现水溶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以及依据离子价态的差异实现混盐的选择性分离,在饮用水深度处理、苦咸水软化和工业废水回用等水处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纳滤水处理技术》简要回顾了纳滤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著者团队在纳滤膜材料研发、膜系统过程设计和水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各种纳滤分离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滤水处理技术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
环境变化下荒漠草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黄菊莹 等 著《环境变化下荒漠草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入手,以全球变化中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沉降增加为背景,基于2011~2015年设立于宁夏荒漠草原的环境变化野外原位试验(降水量变化、氮添加、降水量变化及氮添加、氮和磷添加)和盆栽控制试验(供水量变化、氮添加、氮和磷添加),通过长期的野外试验观测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植物、凋落物、微生物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了植被-土壤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植物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土壤呼吸和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关系,从生态化学计量学角度深入探讨了环境变化下荒漠草原服务功能,为科学评价全球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
滨湖城市河网区面源污染水质响应与调控高永年 等 著《滨湖城市河网区面源污染水质响应与调控》针对近年来城市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而面源污染引起的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超载日益成为制约城市河网水质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基于大量野外现场监测和模型构建,详细分析复杂雨洪条件下滨湖城市面源污染源解析技术,阐明城市河网水质对面源污染的响应特征;研发滨湖城市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目标分配技术,核算复杂雨洪条件下城市河网水环境承载力和削减目标;提出复杂雨洪条件下面向河网水质改善的城市面源污染调控技术方案与实施路径,为实现滨湖城市河网区水质提升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