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程杨丽、廖传华、许辉 主编本书分别对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设备与仪器的选用、有机固废的理化性能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及污染物的脱除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基本程序及其重要性、实验设计的方法、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与仪器、有机固废和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及污染物脱除技术。本书针对能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能源化利用问题设计了32 个实验,其中有机固废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包括13 个实验,有机废水的理化性质测定及能源化利用包括10 个实验,有机废气的理化性质测定与污染物脱除包括9 个实验。本书可作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环境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从事化验与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
二氧化硫植物学仪慧兰著本书内容是作者有关二氧化硫植物效应的研究结果,反映了二氧化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对环境高浓度二氧化硫的响应,以及二氧化硫保鲜果实的生物学机理。主要内容包括: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遗传毒性试验,氧化胁迫和氧化应激,气孔运动调节,小分子信号的作用,全基因组转录分析,基因组重编程,次生代谢、硫同化作用的改变。研究特色:阐明了毒理学作用,也揭示了植物逆境适应和果实保鲜的生物学机制,发现二氧化硫可以诱导植物获得交叉抗性,并能诱导植物防御反应。书中数据丰富,系统阐述了植物与二氧化硫的相互作用。可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学和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
油气甲烷100问秦虎大气中的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作为一种短寿命的温室气体,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化石能源排放的甲烷在20年尺度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是二氧化碳的82.5倍,化石能源排放的甲烷在100年尺度下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 29.8 倍。因此,减少甲烷排放是一种快速、有效且经济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式,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被认为是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于 21 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 1.5 ℃以下的必要条件。同时甲烷还是对流层臭氧的前体物,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此外,与二氧化碳不同的是,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被回收后可以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同时也是制造合成气和诸多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因此,重视甲烷排放控制问题,具有气候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健康效益产品认证。等多重效益。
-
面向大数据的环境预测与决策研究蒋洪强 等 著暂缺简介...
-
水体达标与保护方案编制的方法与成都实践贾滨洋 著暂缺简介...
-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编暂缺简介...
-
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系列研究.拉美地区及太平洋小岛屿篇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著暂缺简介...
-
环保信用体系的构建与案例李珊珊 等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章必循、有诺必践、有法必依是诚信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改变,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尚未缓解,同时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暗管偷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违法失信行为依旧屡见不鲜。当代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用经济,信用已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又是社会经济来往质量和效率的保证。将环境与经济相结合,就必须建立环保信用体系,从而有效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将资源更多地引向对环境更有益的投资中去,有效控制环境破坏风险的发生。
-
环境监测谢囯莉,曹奇光,李艳波 编本书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基础、水和废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等七部分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结合,突出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二维码链接了微课,方便随时扫码学习。每部分都有相应的拓展阅读材料,可以帮助了解行业新规范、新技术。每部分有相应的课后练习,便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保护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环境保护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培训教材,以及环境专业“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参考用书。
-
环境土壤学曾广娟,赵美微 编《环境土壤学》是土壤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地位、环境土壤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前沿,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土壤中碳、氮、磷等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介绍和讨论了土壤环境体系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及其迁移转化规律,重点论述了土壤质量变化、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全书共分8章,分别是绪论、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土壤污染及其特点、土壤退化及其防治技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为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本教材还附有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两大模块。同时,还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其中,使本书兼具承载知识传播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双重功能。教材反映了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适应各高校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书可作为高校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土壤学、园林、生态学等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供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