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Material Flow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物质流分析及其应用曾现来本教材将从多学科交叉角度出发,反映世界科学前沿和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成就,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背景下,考虑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第二,本教材将从理论角度,对物质流分析框架进行深入揭示,从数学角度,阐述数据收集、误差分析、误差传递、不确定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处理方法,科学准确引领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应用;第三,本教材将配备丰富的新型案例,包括工业与信息化领域相关产业、金属、区域等各个维度。本教材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科研工作者使用。
-
碳达峰约束下中国能源环境效率与回弹效应时空演进研究李治国,王杰本书分别从增强政府能源管理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和清洁化,加快技术进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适度扩大出口、鼓励进口贸易,建立节能型社会、形成全面节能的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提升能源环境效率并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
废气活性炭吸附实用手册张洪玲,蒋欣,苏敬为遏制具氧污染严峻形势,进一步压降我省VOCs排放总量,2022年7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知各区市深入开展涉VOCs治理重点工作入户核查。活性炭吸附装置作为 常用的VOCs治理设施是核查的重点。针对涉气企业在使用活性炭处理工艺中出现的设计不规范、以次充好、填充量不足、 换不及时等实际问题,本书将全面介绍活性炭吸附工艺的参数选取(包括从设计风量、设备质量、气体流速、活性炭质量及填充量、 换周期)、正确的操作规程、排污许可管理及废活性炭的处理处置方式等内容,以期对涉气企业的环保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所帮助。
-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公众有序参与机制研究陈迎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 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面对日益频发的应对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自然灾害, 外学术与管理实践基本形成了政社协同、公众参与、多方协同应急的共同认知。如何促使公众有序参与到应急救助活动中,如何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与组织体系成为当前保障民生和加强社会治理亟需解决的现实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本书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系统研究公众有序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探索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及保障机制,对公众参与进行机理框架搭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铈酸钡基质子导体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谭喜瀚暂缺简介...
-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李晟之,李晓燕《四川生态建设报告》四川蓝皮书系列,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撰写,联合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企业界各方专家共同参与。本书紧扣当前四川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亮点、焦点,全面呈现四川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前沿性探索,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基于天体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监管技术与示范刘晓曼等著本书针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日益增加的压力,首先根据卫星遥感影像,对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监测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开发建设活动的快速识别,并构建了不同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然后,通过构建评价方法和模型,计算了不同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指数,并通过分级,评价了不同建设项目对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程度。 ,选择典型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应用示范。本书的出版,能为自然保护区各级主管部门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及其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教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书共分13章。第1章从我国污染源监测的发展历程及管理的框架出发,引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在当前污染源监测管理中的定位及一些管理规定,并理顺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与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关系。第2章主要介绍了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从监测方案、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的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记录和保存五个方面进行了概述。第3章在分析目前火电行业概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行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节点进行分析,并简要介绍了火力发电行业采用的一些常用污染治理技术。第4章对火力发电及锅炉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自行监测方案中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要求等如何设定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排污单位制定规范的自行监测方案提供了指导,在附录中给出了参考模板。第5章简要介绍了开展监测时,排污口、监测平台、自动监测设施等监测设施的设置和维护要求。第6章和第8章针对火力发电及锅炉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中废水、废气所涉及的监测指标如何采样、监测分析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一介绍。第7章和第9章对废水、废气自动监测系统从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管理及质量保证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0章简要介绍了根据火力发电及锅炉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开展厂界环境噪声、地表水、近岸海域海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时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章从实验室体系管理角度出发,从人—机—料—法—环等环节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奠定了基础。 2章是关于自行监测信息记录、报告和信息公开方面的相关要求,并就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运行等过程中的记录信息进行了梳理。 3章简要介绍了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报送提供了方便。
-
全国多尺度乡村生态景观资源特征分类方法与图谱吴雪飞,张婧雅著既往乡村景观分类研究中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缺陷。 ,既往分类研究多集中于单一视角,如功能、价值、用地属性等特定分类视角,这些分类无法考量乡村景观的综合景观属性与特性,针对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千村一面”、片段化、片面化管护等问题,本书把分类的着眼点放在景观资源特征的识别上。第二,既往研究的范围多为小微尺度,大尺度的研究较少,缺乏全国层面上对乡村生态景观资源的摸底和宏观分类,因此本书将研究尺度拓宽到国土、区域、地方和场所4个尺度,且不同尺度拟定与之匹配的方法范式, 、多尺度地进行景观资源特征识别分类。除此之外,多层级的嵌套式分类结构在我国目前景观特征分类研究中尤为缺乏,本书试图构建相互衔接、具有嵌套性的层级关系,这种嵌套式的分类体系能够实现对整体景观系统的结构化理解。第三,既往研究的分类特征要素多集中在自然层面,如反映自然特征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而反映人文特征的要素要么被忽视,要么流于表面形式。而本书以地脉与文脉相结合为导向,综合识别自然与人文乡村景观特征要素,将自然与人文融入特征分类体系,全面突出乡村景观的地域性、在地性、传统性等特有属性。
-
中国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案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书分为政府 、社会力量推进、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科技支撑4章,共收录中国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40个成功案例,案例包括成功经验、技术、方法和模式。本书的主要读者为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者,同时也可为有志于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企业、个人和机构提供参考。希望读者能够找到适合本地、本机构、本人的案例,进行复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