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渔业
-
怎样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刘炜本书在剖析黄颡鱼养殖场、养殖户的认识误区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进行了全面阐述。主要内容包括:掌握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做好黄颡鱼苗种繁育,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掌握苗种运输技术,了解黄颡鱼新品种,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掌握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掌握黄颡鱼季节管理技术,掌握池塘水质底质控制技术,掌握现代渔业机械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做好黄颡鱼的上市营销,黄颡鱼养殖典型实例。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技术实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另外,本书附有大量的图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黄颡鱼养殖技术。本书可供广大黄颡鱼养殖户和相关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戴小杰,许柳雄本书阐述《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公约》,以及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 WCPFC)通过的有约束力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内容涉及热带金枪鱼的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鲣鱼的管理措施,以及温带金枪鱼的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和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渔获量配额制度、捕捞能力控制以及禁渔区制度等,也涉及金枪鱼渔业兼捕的旗鱼、鲨鱼、海龟、海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养护和管理措施。其他内容包括渔业统计数据提交,捕捞策略,渔船注册和授权捕捞,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 IUU)捕鱼,公海登临和检查,海上渔获物转运,区域观察员计划,港口国措施、履约监管计划等。本书是深入了解中西部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
南海渔业资源分布图集杜飞雁 等本图集通过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自1961年以来在南海开展的74个渔业资源科学考察项目的原始数据、报告等资料的整理,将南海分为南海北部、北部湾、珠江口、大亚湾和南海诸岛五个区域,对南海渔业资源分布情况进行图件绘制,形成南海渔业资源分布图集。图集直观地展示了南海渔业资源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情况,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近60年来南海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可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积极作用。
-
海水养殖鱼类生物学及养殖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海水养殖水化学王宪 编著本书根据高等院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用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阐述了海水养殖水体中的化学组成和主要性质,海水中与水生生物相关的主要化学构成及反应,养殖类型及其水环境的基本特点以及与水文、生物、气象和地质等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本书主要内容有:(1)养殖水体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特点;(2)海水中的初级生产力;(3)养殖水体的溶解氧;(4)影响养殖水体的主要化学因素; (5)养殖水体的有害物质;(6)养殖水体的有机物污染及其防护;(7)养殖底质的环境及防护;(8)养殖水体的水处理技术。本书较系统的讨论了养殖水体中常见的各类主要污染物在海水养殖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其防护方法,突出了二者在海水增养殖与水化学关系中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同时,本书还注意吸收和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海水养殖水化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本书是在近二十年的《海水养殖水化学》课程教学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海洋水产生物增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长江十年禁渔实用手册秦伟 主编自然环境决定着社会的样态及其演进方向和内在品质。苏州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水环境,所以其文化底色也是水文化。所谓“水乡泽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或一种经济样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总体自然文化的主要架构。苏州的稻作文化、渔捞文化、蚕桑文化、茶业文化等自然农业文化无不由此孕育和得到滋润,所谓“鱼米之乡”也。当我们用“鱼米之乡”来概括苏州自然的面貌和特征,当我们把这“鱼米之乡”分解为稻作文化、渔捞文化、蚕桑文化、茶业文化等诸多的样式,再把每种样式分解为一系列特定的人生理念和行为方式、生产工具和技术、生活知识和经验、社交礼仪和习俗、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时,“吴文化”的脉络和功能就鲜活地浮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些不同的文化样式的存在正是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稳定性、系统持续性)和文化多样性相互耦合的体现,正是多样性的文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高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典范。“鱼米之乡”上连“丝绸之府”“工艺之市”“园林之城”“文物之都”,下接广阔肥沃的田野、纵横交错的河道、星罗棋布的湖泊,浑然一体,难以分割,形成了以自然农业为中介和中心的、以水乡为主要景观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内在关联的传统苏州文化与文化苏州。而这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起源,始于长江,始于我们的母亲,始于我们共同的母亲,有歌赞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诚然也。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我们依恋着长江,长江爱恋着我们。
-
基于硬组织信息的茎柔鱼生活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陈新军,胡贯宇《基于硬组织信息的茎柔鱼生活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形态学和微化学在东太平洋茎柔鱼生活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气候变化对茎柔鱼生活史的影响。《基于硬组织信息的茎柔鱼生活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别利用角质颚和耳石的形态学,探讨气候变化事件对茎柔鱼生长和游泳能力的影响;通过在时间序列上对角质颚侧壁进行取样,测定其稳定同位素,较为全面地分析气候变化事件对茎柔鱼洄游特性以及摄食生态学的影响;通过在时间序列上对耳石微结构进行取样,测定其微量元素,重建茎柔鱼的洄游路径,分析气候变化事件对茎柔鱼洄游路径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建立一套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形态学和微化学的大洋性头足类研究技术体系。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实训向枭本教材是“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实习教材”系列之一,为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实验室安全与仪器操作、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实训部分。实验室安全与仪器操作包括实验室安全、常用仪器介绍。基础性实验包括样品准备、常规成分测定、矿物元素测定、氨基酸及脂肪酸测定、饲料加工质量指标测定。综合性实验包括常用水产饲料原料的识别及掺假鉴定、动物性蛋白原料的综合评定、油脂性原料的综合评定、生物性饲料综合评定。实训部分包括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及预混合饲料配方的电脑设计、水产动物配合饲料质量评定、饲料加工工艺流程的认知、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室建制的认知。
-
广西淡水鱼类分类图鉴肖珊,蓝家湖 等著作者经过 3 年实地调查及 40 年鱼类标本采集积累,通过制作鱼体原有的形态标本,利用现代的高清摄影技术进行拍摄,并标注鱼体大小的比例尺,对鉴别特征特写放大,展示鱼体全貌,以图片形式弥补以往专著对鱼类物种文字描述的不足。本书共收录 42 科 338 种鱼类的标本照片,以图谱展示广西的淡水鱼类资源,并对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等相关信息做了简述。本书介绍的鱼类种类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色彩真实,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又有很好的欣赏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分类工具书。本书可作为野外采集、分类鉴别的工具手册,供鱼类学初入门及业余爱好者、生物野外调查工作者、环境保护者和渔业工作者及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
东北盐碱湿地鱼类与渔业杨富亿,姜明,李晓宇,文波龙内陆天然盐碱湿地是国际《湿地公约》中的主要湿地类型之一。本书面向湿地科学的国家需求、学科前沿和国际前沿,是作者基于多年来从事内陆天然湿地鱼类资源调查和盐碱湿地渔-农-牧综合利用试验示范所获取的资料,总结科研与生产单位的新技术成果和群众经验并参考有关文献撰写而成的,旨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全书共两篇6章,内容涉及湿地全球效益的两个方面——物种基因库功能和渔业功能,包括盐碱湿地鱼类种群多样性与群落多样性、盐碱湿地水环境与渔业的关系、沼泽湿地生态渔业、稻-渔-牧综合种养以及苏打盐碱湿地对虾的驯化移殖。书末给出相关附录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