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渔业
-
大连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环境调查与研究冯多,桑田成,勾维民 著大连地区位于千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黄海、渤海,形成碧海环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由于地质构造,尤其是受第四纪以来的新地质构造活动和海水动力对陆地的长期作用的影响,本区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滨海岩溶地貌形态较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并发育着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大连地处北温带,三面环海,同时受季风影响,属温带季风气候,同时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太阳年总辐射量(135-140)×10(4)kcal/m2,年日照时数2500-2800h,年日照率约62%,年平均气温10.4℃。多年平均降水量687.7mm,多集中在7月和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60/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48.1mm。大风速28-30m/s(10-11级),季风明显。区内河流属黄渤水系,多数独流人海,为流程短小的季节性河流。大连市海岸线长2211km,40m水深以内近海增养殖可利用水域面积200万亩,沿岸滩涂面积97万亩。丰富的海域资源和黄渤海沿岸特有的海域环境为大连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其建置和发展得益于海,海洋是大连大优势。协调发展已被世界公认为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好选择,海域特别是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环境状况对城市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大连海域特别是近岸海域基础信息是海洋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动能转化性工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连就在全国率先开发了贻贝浮筏养殖,随后又相继开发了紫菜、海带、裙带菜、对虾、扇贝、鲍鱼和海参等海珍品养殖。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大连的海水增养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皱纹盘鲍、刺参、扇贝、海胆、裙带菜和海带等为代表的大连特色海珍品闻名海内外。海水增养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大连具有鲜明特点的特色产业。21世纪以来,国家宏观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为海水增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是宏观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要求海水增养殖业生产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传统的生产方式暴露出许多不适应现代海洋开发理念和束缚海洋产业发展的问题。二是现代海水增养殖产业发展要求大连对海水增养殖产业进行生产方式的调整,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海水增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牧场作为一种生态型的养殖模式,不但可以彻底解决目前养殖区大面积占用海面的问题,还可以非常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海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增养殖生产面积,极大地改善了养殖种质,提高产品品质。三是海水增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的调查、论证和规划作为保障。伴随着海水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经历了减产、死亡、病害等各种生产问题。
-
渔业船舶概论初文华 著《渔业船舶概论》系统地介绍渔业船舶相关的基础知识,涵盖船体几何形状、船体结构、渔业船舶基本性能、渔业船舶轮机、渔业船舶电气、渔业船舶设备等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渔业船舶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
泥鳅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王冬武,何志刚,高峰 著泥鳅具有耐缺氧、生活力强、食性杂、浅水底栖等优良的养殖生物学特点,适宜庭院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尤其以稻田养殖方式有代表性,并能与多种水产品种进行混养,具有占地(水域)面积小、养殖技术简单、管理运输方便、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其巨大的养殖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泥鳅稻田养殖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项产业,已有许多成功的新方法和养殖效益显著的案例,但也不乏盲目匆忙上马导致失败的结果。本书介绍泥鳅的生物学与繁殖技术,泥鳅苗种培育,稻田泥鳅养殖技术,鳅田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泥鳅的营养需求与饵料,稻田泥鳅的病害防治,泥鳅的捕捞、暂养、运输与越冬,并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稻田养殖泥鳅案例供读者参考学习。
-
稻渔共作杨勇 著传统的污染控制模式是对污染进行终端控制,这种方法只能防止污染物的排放,而不能阻止污染物的发生,不能减少污染源。因此,集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于一身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主题。稻渔共作就是近年来生态农业发展的杰出代表之一。稻渔共作是水稻种植与蟹、虾、鱼等水生经济动物养殖互利共作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稻渔共作”一词起源于以往的“稻田养鱼”“稻鱼兼作”“稻田养殖”,但随着稻田内水生经济动物品种的不断丰富,作为脊椎动物的常规鱼类在养殖稻田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节肢类动物(如蟹、虾等)、爬行类动物(鳖、龟等)、两栖类动物(蛙)及名特优鱼类等的养殖,而稻田内以蟹为主的蟹、虾、鱼混养模式非常具规模。鉴于上述这些情况,为了方便研究与科学地认识这种农渔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张洪程院士将其定义为“稻渔共作”,似能较客观地体现这一生态农业类型。
-
水产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汇编高勇 编水产种业标准化建设是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为贯彻落实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中关于标准化扩繁生产的要求,规范水产苗种生产工作,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会同有关***水产原良种场编撰了《水产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汇编》一书,将现行有效并具代表性的水产原良种生产行业、地方技术标准收录其中,以供水产管理、科研推广、生产经营等人员查询、参考和应用。本书共收录标准35项。按两个维度编排,首先按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其他类排序;最后按行标和地标排序。
-
彩色图解小龙虾高效养殖技术大全汤亚斌 编本书共七章,第一章了解小龙虾,主要介绍了小龙虾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第二章稻田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稻田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三章池塘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池塘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四章其他水体养殖小龙虾,主要介绍其他水体内养殖小龙虾的各种模式与技术要求;第五章虾稻病害绿色防控,主要阐述小龙虾和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第六章典型案例分析,着重列举了一些生产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第七章常见问题答疑,主要介绍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本书内容主要来自作者第一手资料,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力求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发挥科技引领和指导作用。 本书编写采用目标导向法,构思新颖,文字简练,可操作性强,反映了我国当前小龙虾养殖的成果,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本书可供广大小龙虾养殖户学习并借鉴,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和行业技能培训教材,也可供基层水产技术人员及水产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与参考。
-
循环水产养殖系统金光 著《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原著第5版)》的章节设置为第1章RAS导论,客观介绍了RAS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方便读者快速了解RAS行业的背景;第2章至第14章分别详细介绍了RAS中各个运行单元的原理、算法和设计案例,包括水质、养殖池设计、颗粒物去除、生物过滤、反硝化反应、气液交换、杀菌消毒、水动力、系统监控和温度控制等方面;第15章和第16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管理运营和鱼类健康管理,为循环水系统的运营者提供了管理规范和运营参考;第17章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循环水养殖的投资者;第18章重点讲解了占据水产养殖生产直接成本的饲料与营养;第19章从单纯水产养殖的角度向热门的鱼菜共生领域做了适当延伸,由于鱼菜共生具有更高的水利用率,因此在某些地区和条件下也是一种优秀的模式;将中国的循环水产养殖作为第20章,朱松明教授结合国内水产养殖的发展特点,详细介绍了中国循环水产养殖的几种典型创新形式。第20章的增加,产生了“大黄书”的第5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原著第5版)》主要是水产养殖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大家如何设计、建造和管理一套水产养殖生产系统,为读者提供开始水产养殖生产的基本知识,但更注重实践经验而非深奥理论的探讨。
-
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陈傅晓,林川,谭围 编海南省管辖的海洋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海洋资源丰富,地处热带,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具备发展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十五”以来,在各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海南省立足于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调整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加快转变海洋与渔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鱼产业的崛起,为沿海渔民开辟了“耕海牧鱼”的新天地,水产养殖由海洋的近岸和内湾向深水区转移,不仅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更有力地保护了海洋环境。深远海抗风浪网箱1998年引入我国时,有人将其翻译成“深海网箱”,为了方便阅读,该书文段中出现的“深海网箱”或“网箱”即指“深远海抗风浪网箱”。《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立足于海南发展深海网箱养殖业的生产实践,着重介绍深海网箱的结构与类型、适养海区和种类选择、苗种培育、养成技术、经营管理、环境保护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注重实际、实用、实效、通俗、简明。
-
鱼类生物法腌制加工技术吴燕燕,赵永强,王悦齐 著《鱼类生物法腌制加工技术》是作者十多年来在鱼类生物法腌制加工技术领域的系统总结,既有精深的理论探讨,又有切实可行的实际应用指导。《鱼类生物法腌制加工技术》所有数据和图表,除了特别注明外,均是作者的研究结果,具有原始资料的价值。《鱼类生物法腌制加工技术》共分五章,首章概述了腌制鱼类加工现状。第二章讲述了传统腌制鱼类品质形成机制,包括传统腌制鱼类风味、微生物多样性、内源性酶类、脂质、质构与感官等特性及品质形成机制。第三章讲述了腌制鱼类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包括传统腌制鱼类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品质评价模型建立等。第四章讲述了鱼类生物法快速腌制加工技术,包括食盐含量对鱼肉品质影响、低盐腌制加工技术、生物法低盐快速腌制加工技术、腌制鱼类低温热泵干燥技术等。第五章讲述腌制鱼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包括亚硝基化合物控制技术、生物胺控制技术、脂质过氧化控制技术,以及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研究探明了传统腌制鱼类的特征风味、关键功能微生物、加工过程潜在危害因子的形成规律,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建立了鱼类生物法低盐快速腌制加工技术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化,为鱼类腌制加工产业带来革命性的改进,成果已经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的鱼类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书中总体技术经科技查新和成果评价被评定为达到****水平。
-
小龙虾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王亮,龚进 著本书以小龙虾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小龙虾的繁殖、小龙虾的幼虾培育、小龙虾的成虾养殖、水草与栽培、小龙虾的病害防治、小龙虾的运输、小龙虾养殖的地域差异、小龙虾文化产业链的延伸等内容。书内容科学系统,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指导性和实用性强,既可作为养殖专业户和广大农民在生产上的技术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基层养殖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