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
林地产权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林业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庞娟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基于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的两大制度背景,分析石漠化地区现行林权制度下林地产权安全性及林地产权完整性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林业治理行为决策的作用机理,实证检验林地产权安全性及林地产权完整性及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林业治理行为的影响,以期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石漠化林业治理的积极性,确保石漠化林业治理效果的巩固,实现石漠化林业治理及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
花映清泉郝爽,郭业先,陈振明 著暂缺简介...
-
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实践李水雄本书以修复与重建红树林为主线,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红树林湿地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树种有真红树树种9个,半红树树种8个。本书以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基层实践经验为基础,比较系统地对秋茄、白骨壤、红海榄、木榄、桐花树、老鼠簕、榄李及外来树种无瓣海桑、拉关木等9个真红树树种和海漆、杨叶肖槿、海芒果、银叶树、水黄皮、玉蕊、黄槿和海滨猫尾木等8个半红树树种的植物学、生态学和造林学特性及其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同时,还介绍了困难立地造林的特有技术和方法等。
-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多样性研究吴少斌 著暂缺简介...
-
火龙果种质资源图孙清明 谢玉明等本书为系统梳理收集火龙果种质资源的图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织编写。介绍了火龙果的品种资源概况、品种分类及分类标准、主要品种、产地、品种评价等,全书图文并茂,每个品种文字搭配5~7张高清原色生态图片,以便读者阅读。内容依次介绍了国内育成品种、国外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品系、株系)、野生及近缘种。
-
浙江省森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汤孟平本书是关于浙江省森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的专著,详细介绍了浙江省森林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成果,建立了浙江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探索了乔木林和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并给出具体应用实例,可以为森林经营中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造林树种、制定合理经营措施提供充分依据,为发挥立地生产潜力、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提高森林经营效益提供参考。
-
中国东北可食本草王家庆 等我国东北地区的林下草本资源丰富,其中很多味道鲜美、口感独特,且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深受群众的喜爱。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东北山区林下本草资源。书中共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为总论部分,主要从草本资源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开发利用情况等方面对东北山区丰富的林下草本资源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下篇为各论,将东北山区林下经济价值较大的69种草本资源按被子植物类、蕨类、真菌类进行分类,其中又将被子植物分为五加科、百合科、伞形科、唇形科、毛茛科、菊科、桔梗科,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每种资源的植物形态、生境与分布、使用方法及保健价值。
-
中国茶全书王德安,周长树 编2008年,《茶全书》构思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2009-2015年,本人对茶的有关著作,中央及地方对茶行业相关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2015年5月,项目在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立项,经过整3年时间,项目团队对全国18个产茶省的茶区调研和组织工作,得到了各地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局、供销社、茶产业办和茶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并基本完成了《茶全书》的组织结构和框架设计。2017年6月,在中国林业出版社领导的指导下,由王德安、段植林、李顺等商议,定名为《中国茶全书》。2020年3月,《中国茶全书》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中国茶全书》定位为大型公益性著作,各卷册内容由基层组织编写,相关资料都来源于地方多渠道的调研和组织。本套全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大型的茶类主题的集体著作。《中国茶全书》体系设定为总卷、省卷、地市卷等系列,预计出版180卷左右,计划历时20年,在2030年前完成。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将茶产业推动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
-
森林调查技术管健本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林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据修订的专业教学标准进行编写,是校企“双元”育人的职业教育改革成果。本书内容包括林地测量、单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森林抽样调查4个模块,20个工作任务,16个子任务。主要讲授森林罗盘仪测绘平面图、全站仪测图、GNSS手持机的应用、地形图的应用、单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及森林抽样调查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为森林资源调查和各种专业调查提供图面材料,为林业生产提供所需的可靠数据来源。本书注重对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符合“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林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养成规律和岗位技能强化规律,可作为林业技术、林业信息技术应用及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等专业人员学习森林调查技术的教材,也可作为林农和社会学习者的培训指导用书。
-
都市农业采收机器人杨其长,马伟 著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农业采收机器人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的系统研究与总结。作者利用自身的交叉学科背景,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多个创新团队和相关合作企业,在国家与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以粮、果、菜和菌等作物为对象,系统开展农业采收机器人的工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并通过实用化验证、产品化创制和产业化应用,证实了采收机器人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重点介绍采收机器人研究背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第二章主要介绍水稻和油菜收获机器人,以及无人机估产系统等主粮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第三章阐述了茶叶和柑橘等丘陵地区园艺作物采收机器人研究进展,以及园艺估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第四章介绍了番茄与生菜采收机器人研究进展,以及自动化估产系统的实际应用;第五章重点介绍筛选式食用菌采收机器人和无差别食用菌收获机器人的系统研发,以及智能化估产方法的应用;第六章重点介绍未来采收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并对如何推进采收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本书选用了大量原理图片和实用场景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同时还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和趣味性描述,希望尽可能打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将读者带入研究和应用场景的真实环境中。本书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农业采收机器人知识读本,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为广大科教单位的同行和学生提供了解行业动态的有益参考,而且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