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陈盛彬,张利香 编暂缺简介...
-
野鸦椿生物学与药用化学邹双全 等 著《野鸦椿生物学与药用化学》整合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从五个方面开展了详细的探讨。第一部分主要对野鸦椿的遗传多样性开展研究,表型标记联合分子标记揭示了野鸦椿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信息,为野鸦椿的分类、保护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揭示了野鸦椿果皮呈色机制,探讨了果色与种子传播、群体遗传变异的关系,重点解析了野鸦椿果皮着色与呈色的分子机制;第三部分开展了野鸦椿主要化合物提取、鉴别与代谢过程研究;第四部分详述了圆齿野鸦椿中色原酮碳苷提取及纯化工艺:第五部分着重描述了果皮提取物药理学的研究成果。《野鸦椿生物学与药用化学》中将呈现自然生物资源保育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全体人员对野鸦椿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奉献给国内外同行以资研究批判。
-
生态安全法治研究林平,张崇波 著《生态安全法治研究/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丛书》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切入点,以生态安全法益保护为主轴,从生态安全保护的理念、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入手,探索构建我国生态安全法治体系。《生态安全法治研究/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丛书》阐释了生态安全法治的内涵,以林业行政执法为视角回顾了深化综合改革执法的实践历程,分析了生态安全法治的路径,进行了改革执法模式的比较考察,重点就深化生态安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生态安全法治研究/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丛书》分析了生态犯罪刑事规制的正当性、现状及问题,从更新生态犯罪的基本理念、把握构成的认定路径等提出了完善生态犯罪刑事立法对策。从生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程序、生态犯罪刑事规制司法的专门化、追诉主体的专业化等方面探讨了生态犯罪刑事规制司法的完善。《生态安全法治研究/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丛书》还整理了生态犯罪的具体罪名、生态犯罪的犯罪构成、生态犯罪刑事案件的证据指引等3个附录,便于一线工作的读者便捷查阅生态环境犯罪相关刑事法律规范。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生态安全法治研究/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丛书》期望通过系统梳理生态安全法治的基本脉络,阐述生态安全法治的基本内涵,探索生态安全法治的基本路径,提出应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措施,促进我国生态安全法治理念的更新,为完善我国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提供理论参考。期望通过生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研究探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良好运行机制,为提高执法成效,完善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的法治保障提供对策建议。
-
元宝枫油李三原 著2014年元宝枫被国务院列入重点发展的油料树种,渭城兴森源生物科技和扶风宝枫园林用低温冷榨法生产出元宝枫油;2019年国家列入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元宝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此元宝枫进入研究利用的新时期。元宝枫油是正在引起人们重视的中国国宝,元宝枫油的发现给人们提供了维护脑神经通路健康、延缓机体衰老过程的可能。盼通过这本小书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好油脂,关注中国元宝枫油。
-
环境犯罪预防论邓琳君 著《环境犯罪预防论/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丛书》在对国内外环境犯罪预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环境犯罪产生的原因,初步构建了环境犯罪的预防体系。该体系以消灭“带菌个体”“犯罪情境”和“社会控制弱化”这三个致罪因素为目的,通过多方主体的共同作用,形成由横纵交错的两个子系统构成的环境犯罪预防体系。其中,横向子系统围绕犯罪预防和被害预防展开。纵向子系统则按照环境犯罪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与先后顺序将环境犯罪预防分为“一层预防”“第二层预防”和“第三层预防”。社会预防作为“一层预防”,是三层预防体系中广泛的防线,具体包括宏观社会预防和微观社会预防两方面。其中宏观社会预防包括确立预防优先的指导思想、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原告资格、树立公民环境道德意识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微观社会预防主要是以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和被害人作为主体,通过这五类主体的自我完善来进一步巩固环境犯罪的一道防线。情境预防是“第二层预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围绕增加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和排除犯罪借口这五类措施对环境犯罪进行预防。作为“第三层预防”,刑罚预防是环境犯罪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可分为环境犯罪立法预防和环境犯罪司法预防两个方面。
-
武平林改志中共武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武平林改志》一部关于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题志,旨在资政、存史、交流。《武平林改志》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全面、系统、翔实、图文并茂地记载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业发展的情况。上限自2001年1月1日,下限至2017年12月31日。大事记、附录部分内容延伸至2018年底。
-
苏州市古树名木志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编苏州古树名木涉及40个科、69个属、92个树种,以银杏、圆柏、马尾松、桂花、枫香、香樟、黄杨、紫薇、板栗、朴树、蜡梅、榉树、三角枫、重阳木、枫杨、臭椿等乡土树种为主,也有黑松、白皮松、五针松、孩儿莲、浙江楠、广玉兰、南紫薇、刺槐、二球悬铃木等外来树种。单种数量以银杏多,其次是圆柏、桂花、枫香、黄杨。
-
自然观察笔记蒋厚泉,陈银洁 编《自然观察笔记(动物篇)》是基于华南植物园多年科普教育课程而编写的,凝聚着科普教育团队的辛勤付出。该书用的视角展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智慧,通过自然观察,使读者与动植物们深情“对话”。徜徉书中,常常感动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悟生命的哲理。书中精美的照片时常让人惊叹不已。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引人入胜,不仅向孩子们普及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展开一场生动的探究之旅,启迪他们学会思考。
-
中国木荷周志春 等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自2001年起就联合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和生产单位,以珍贵优质用材和生态抗逆为培育目标,持续开展了19年的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中国木荷》主要是利用项目研究团队近20年的木荷育种和培育技术研究成果撰写而成。《中国木荷》分为10章,对木荷资源分布和用途、生物学特征、地理变异和优良种源选择、育种群体构建和品种选育、无性系种子园技术、优质苗木繁育、人工用材林定向培育、生物防火林带和生态景观与防护林营建、木材性质和利用,以及主要害虫与防控技术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
精准治沙思路研究张炜,杨文斌 编防沙治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将防沙治沙上升到定量化、科学化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准治沙思路研究》从精准分类、精准方案、精准政策、精准技术、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6个方面诠释了精准治沙的内涵,并基于3个一级气候区,11个二级自然区,划分了30个三级类型区,按照不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构建以低覆盖度治沙等理论为支撑的精准治沙体系,核心是量水而行、以水定林、林水平衡。实施过程中,通过天地一体化与固定样地实时长期动态监测体系,监测生态效果(植被、风沙、土壤、水文)与经济、社会效益,系统掌握工程进度与质量,确保精准治沙的顺利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