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
森林城市发展规划研究李顺,薛瑞琦 著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贵州省林业局组织编制《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对今后一个时期贵州森林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布局、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重点以及保障措施进行规划。《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机遇,以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出发点,立足贵州岩溶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现实,以解决贵州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总目标,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营造城市良好宜居环境为总抓手,构建功能体系更加完善的“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多彩贵州公园省奠定重要的生态基础。《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城,通过全面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与森林城市群、全面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全面建设森林乡镇、全面建设森林村寨、全面建设森林人家(五个全面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结构完备、功能完善、健康稳定的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功能体系更加完善的“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扩大生态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增加生态福祉,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为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贵州做出应有的贡献。到2025年,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符合省情、特色鲜明、分布合理的贵州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以森林城市群、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和森林人家为主的贵州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生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森林城市生态资产及服务价值不断提高。《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贵州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现状等为基础,借鉴贵州地理分区、主体功能区划、城镇体系规划、林业发展区划、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布局,以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为重点,以黔中城市群、乌江经济走廊、贵广高铁经济带等发展格局为依托,综合考察森林资源条件、城市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规模,对贵州山水林田湖草城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和系统建设,让森林融人到城市的每一个组成单元,提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努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的贵州森林城市发展格局。《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统筹森林城市建设与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草城综合治理、林业现代化建设、森林惠民项目建设、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森林乡镇建设、森林村寨建设、森林人家建设的具体任务与要求,指出了重点保护现有森林资源、重点提高森林风景质量、重点恢复喀斯特森林系统、重点提升弘扬生态文化、重点满足群众生态需求。《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制度保障、提高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支撑、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绿化用地保障、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强化职责和考核等保障措施。为了提高《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科学性,《森林城市发展规划研究:以贵州省为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本底调查与专题研究,现将专题研究的成果和《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整理出版,以图科学的指导贵州省森林城市建设和给同类型规划以及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编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由此拉开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序幕。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194个城市获此殊荣。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增长,是推动我国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的重要途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长期从事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实践工作,承担了100多个城市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由彭蓉博士主持编写,带领长期从事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的专家和团队,从森林城市建设要求、称号批准流程、规划编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大量的实践案例,致力于形成科学完善的森林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内容,做到理论上有深度、内容上成体系、案例分析有代表性,为当前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编制与建设推进提供指导和借鉴。《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体系科学合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通过梳理森林城市发展进程,解读新时代森林城市建设政策,分析各项指标要求,总结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提出规划编制流程和调研方法。从规划原则、目标、依据、布局、建设体系、规划内容等多个方面,构建了科学、全面、系统的森林城市规划编制框架体系。二是内容丰富全面。《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对森林城市五大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要求深刻解读、科学归纳,提出森林生态、生态福利、生态文化、支撑保障四大规划体系,涵盖城区绿化、乡村绿化、生态廊道、生态产业、生态文化、资源管理等多项森林城市的重点建设内容,并对各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闸述。三是案例生动典型。《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基于现场考察、科学分析和系统梳理,在森林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均列举了全国不同地区的多个优秀案例,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是近年来有关森林城市建设与规划方面罕有的书籍,既有科学合理的编制体系,又有丰富全面的实践案例,对我国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推动作用。
-
浙江常见乔木100种傅秋华 等 著这是一个忙碌而喧嚣的时代。在行色匆匆的生活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似乎有许久,没有停下脚步,去看一朵花儿的绽放,去触摸一片叶子的脉络,去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了。那些四季的更替,细小而寻常的感动,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我们的孩子们,在电脑手机网络的包围中,与大自然更是陌生的、疏离的。浙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生态资源的宝库。因为地处亚热带中部、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较为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气候,孕育了众多的特有物种和珍稀物种,动植物资源丰富。浩渺的大自然中蕴藏了无数的知识,等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在生态文明兴起的今天,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植物,我们编著了这本集专业性、知识性、科普性为一体的科普读物,力求通过文字、古诗词、图片等形式,寓教于乐,让中小学生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乔木树种,了解树种的特性和主要利用价值,了解古人对自然、树木的认知和赞誉,让他们离大自然近一些,更近一些。在《浙江常见乔木100种》的编著过程中,参考了《浙江植物志》(1992-1993版)、《中国植物志》。图片除了极少部分为同行、朋友提供外,大部分为编著者自己拍摄。
-
面向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的自然景观保护优先区评估杜傲,卢琳琳,徐卫华本书从 公园布局规划的角度,对全国自然景观的典型性、观赏性、原真性、完整性、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明确了我国自然景观的保护重要性等级和优先分布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明确了自然景观范畴,对我国自然景观进行分类;整理了自然景观名录,并收集相关信息;制定了自然景观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估自然景观的重要性等级,明确其空间分布;根据我国 公园建设对自然景观的要求,识别了自然景观保护优先区;分析了自然景观保护优先区对于自然景观、重要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效果;提出了我国基于自然景观保护的 公园空间布局建议。由于香港、澳门、 的数据资料不全,本书关于自然景观的研究范围暂不包括香港、澳门、 。
-
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郭辉军,施本植,华朝朗《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为例》以云南省56个***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机会成本核算和生态足迹评估为基础,融合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借鉴国际国内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生态补偿的概念,提出了生态服务空间流动规律、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框架和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系统地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法规机制、财税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市场机制、协商机制、特许经营机制和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政策、技术和方法及政策建议。
-
中国林业国家碳库及预警机制杨红强,聂影 著《中国林业国家碳库与预警机制》全面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和欧美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论证了林业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甄选了国际森林碳汇(生物量和价值量体系)及林产品碳储的计量模型,构建了复合链式结构下国家林业碳库测度模型,设计了基于森林碳汇与林产品碳储关联消长机理的中国林业国家碳库的系统框架,探讨了中国林业国家碳库计量与预测的建模原理,测度了中国林业国家碳库水平和发展趋势,建立了中国林业国家碳库安全标准及预警机理,提供了中长期林业国家碳库管理策略。
-
木材美学罗建举等 著本书是系统学习木材美学属性和木材美学技术的专业书籍。全书共10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木材美学属性,下篇介绍木材美学技术。《BR》上篇分6章,分别为绪论、树木之美、红木之美、名木之美、木材宏观之美和木材微观之美。其中,第1章简单介绍人类生活、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的木材之美,可让读者获得对木材美学的初步认识和兴趣;第2章讲述树木生长之美、形貌之美和功能之美;第3章讲述国标八类红木的树木形貌特征和木材识别要点,并从材质、器形和工艺上赏析各种红木制品之美;第4章介绍柚木、蛇纹木、檀香木、金丝楠木、沉香木、愈疮木、阴沉木和化石木八类名木的特征,并赏析这些名木的制品之美;第5章从树木的树皮、材表、木节、树瘤、树根、年轮、纹理和朽木八个方面来分析木材的宏观之美;第6章从木材导管、木材纤维、木材射线、树脂道、薄壁组织、胞壁特征和胞腔内含物七个方面分析木材的微观之美。《BR》下篇分4章,分别为木美素材开发、木美图案技术、木美应用技术和木美作品赏析。其中,第7章讨论木材美学应用的宏观素材、体视镜素材、光学镜素材和电镜素材开发技术;第8章介绍天然型、对称式、联缀式、散点式、分形几何和图元重组型木美图案的创作方法与设计技术;第9章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木美画艺、木美布艺、木美陶艺、木美地板、木美箱包、木美扇艺和木美家具等木材美学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第10章与读者分享木美轴画、木美框画、木美领带、木美丝巾、木美箱包、木美陶瓷、木美地板和木美时装八类木美作品,这里读者既可以感受到木美素材的原始之美,又可以欣赏到木美作品的创作之美。
-
肉牛规模健康养殖综合技术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森林资源智能化监测及平台研究与应用方陆明,吴达胜,楼雄伟,郑辛煜,翁卫松 等 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林业管理的核心,是森林资源质量评估的基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等信息技术发展,实现森林资源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现代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森林资源智能化监测及平台研究与应用》以森林资源为对象,以现有森林资源调查、更新、评估方法为基础,基于多年业务系统和数据积累,研究森林资源智能化监测技术方法、森林资源渐变与突变的机理、树木主要指标测量装置设计与实现、样地主要指标一体化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森林资源动态更新方法与多源数据融合的蓄积量估计方法以及森林资源动态云平台架构,研发森林资源动态感知大数据平台,实现区域森林资源数据互联、动态更新、评测落地、随时出数的目标。《森林资源智能化监测及平台研究与应用》可供从事林业信息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广大信息类、林学类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作为信息类、林业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辅助教材。
-
蟠龙山省级地质公园杨颖 著本书介绍了蟠龙山省级地质公园的区位交通、面积、性质和类型、公园地质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典型地质、地貌景观的描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动植物种属特点、气候气象等多学科知识的介绍;浏览路线的安排、吃、住、购、娱、交通、通讯、医疗急救等旅游自助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