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
-
广东甜玉米种质资源于永涛 等本书为作物种质资源类学术专著。分超甜玉米、普通甜玉米、加强型甜玉米三篇,重点介绍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收集保存的2000多份甜玉米种质资源中精选出的188份具有代表性的甜玉米种质资源,每份种质资源介绍其来源、外观形态、典型特征、农艺表现、抗性、营养组分含量等,并配以3-4幅特征清晰的彩色照片以利辨识。可供广大从事甜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的科技人员参考,为我国进一步推动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甜玉米育种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发展助力。
-
中国北方专用小麦新品种培育及育种技术陈希勇,吕亮杰本书属于小麦育种技术研究方面的著作,由中国小麦种植起源与发展、中国北方春小麦与冬小麦、北方小麦种植制度及其技术体系、小麦的遗传学基础、小麦的生产环境研究、小麦的品质育种及策略、新品种北方专用小麦育种技术、北方气候灾害及小麦病虫害防治、小麦机械化生产及生产培育后处理等部分构成,全书主要研究中国北方小麦的培育流程及育种技术,分析北方光照、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对小麦育种的影响以及小麦的培育策略,阐述中国北方专用新品种小麦的培育与育种技术,对从事种植业的研究或工作人员和研究小麦培育技术的工作人员有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
白及实用栽培技术孟珍贵本书从白及药材的简介入手,先介绍了白及药材的基源植物和正伪品,后介绍了白及的供需状况,又详细地阐述了白及的育苗移栽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技术等。本书语言通俗易懂,辅以生动有趣的卡通图和清晰的实物图,可读性强,符合广大农民朋友的阅读习惯。
-
冬季马铃薯露地高产栽培技术郭华春,于德才,张红骥马铃薯是粮菜兼用型大宗作物,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商品需求量日趋增加。我国的马铃薯生产春种秋收,秋冬两季供给充沛,但春夏两季鲜薯供给不足。近年来,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利用塑料大棚生产马铃薯,大棚鲜薯在6月左右上市,解决了部分鲜薯供给不足的问题,但春季至初夏的全国市场鲜薯供给缺口甚大,因此发展冬季马铃薯栽培能有效缓解我国春季至初夏鲜薯供给矛盾。本书内容涉及马铃薯植物学特性、生长条件、种薯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管理等,对提高云南省冬季马铃薯栽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稻田种养加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汪发元,杨代勤,袁科平,苏应兵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世界经济正在从全球一体化走向“有限全球化”。为此,争取国家粮食和食品自给自足,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商品粮的主要产区,是稻田“种养加”的重点区域,而且已经探索出了很多稻田种养一体化模式,并正在形成稻田“种养加”模式。如何提高稻田“种养加”水平,促进稻田“种养加”模式高质量发展,威为农业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本书著者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稻田“种养加”一体化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做出应有的贡献。本书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稻田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剖析了稻田“种养加”模式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解析了稻田“种养加”高质量发展模式,包括“稻-虾”“稻-鳝”“稻-鳅”“稻-蟹”“稻-鳖”等五种模式,以及稻田“种养加”加工环节。分析了稻田“种养加”高质量发展人才体系、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并从稻田“种养加”战略、典型和基地三方面提出了稻田“种养加”模式高质量发展措施。本书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有机绿色生态种养理念,突出规模化经济的特点,突出稻田“种养加”抱团发展的产业链原理,全面阐释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稻田“种养加”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作物病害防治李洪波《作物病害防治》是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扩招学生编写的系列教材。教材共分四个模块:植物病害防治基础知识、农作物病害防治、蔬菜病害防治、果树病害防治。每个模块结合教学实习安排一项技能培训,便于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目的地提高实践能力。
-
草种质资源抗性鉴定评价报告陈志宏为进一步加强草种质耐盐性鉴定评价工作,本书对2007-2016年开展的草种质耐盐性鉴定评价工作进行梳理并编制成册。全书共收录耐盐性鉴定报告43篇,涉及1355份种质材料的耐盐性鉴定评价。其中,豆科牧草20篇报告591份材料,禾本科牧草23篇报告764份材料。本书草种质耐盐性鉴定评价方法参考全国畜牧总站印发的《牧草耐盐性鉴定方法(试行)》或其他公开报道的鉴定评价方法执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可供相关科研工作者或牧草生产者借鉴。
-
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 果梅高志红书稿站在技术实践的角度,全面总结了果梅在我国的栽培、研究、应用历史,介绍了果梅的自然分布、栽培分布、区划、果梅的遗传研究进展、果梅的栽培技术、果梅的产业发展、果梅产品的传统和现代加工、果梅的成分、营养等内容,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果梅适宜栽培区的管理者以及果梅及其加工品经营者参考。书中注重于实践,对于种质资源、优良品种及其特性,各适宜栽培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分析,分子生物学在果梅研究中的进展等均有结合最· 新进展和最佳结果的介绍。
-
东北早熟区玉米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葛选良玉米生产过程中,栽培技术是生产管理者干预特定生态环境下玉米生产的重要手段,可以协调玉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玉米生产向人类所需要和要求的方向发展。因此,探讨实现玉米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与制定栽培技术措施,对特定生态条件下玉米生产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书以年有效积温为划分依据,将年有效积温在2700℃以下的东北早熟玉米区划分为以黑龙江省第二至四积温带、吉林省西北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为主的四个区域,通过分析该区域玉米生产资源优势、劣势以及存在问题,总结归纳玉米整地技术、品种选择与布局、营养调节技术、播种技术、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化学调控技术、收获及贮藏技术等,集成适用于不同生态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提出东北早熟区玉米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进而为东北早熟区玉米提质增效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中国甘蔗新品种试验罗俊 等《中国甘蔗新品种试验》介绍了甘蔗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甘蔗品种试验与审(鉴)定环节。主要内容为甘蔗品种试验的原理与要求、甘蔗品种试验设计、甘蔗品种试验设计与观察记载、甘蔗品种的抗性和品质评价、甘蔗品种的稳产性与适应性分析、国家甘蔗品种鉴定、审鉴定甘蔗品种、国家甘蔗品种试验,以及附录部分甘蔗相关的技术规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