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
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张启翔 著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项目“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系列书中的新疆卷的第一卷,该卷收录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60多个科约270属450余种植物,对它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介绍,每个种包括其主要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及观赏价值评价等。并编制了区域性的检索表,方便读者使用。是对新疆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家底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并给出优先开发序列,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利用机制,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
-
天山维管植物名录潘伯荣 著天山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天山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还有诸多的特有成分,在植物的许多科属内,以“天山”命名的植物屡见不鲜。《天山维管植物名录》实为野生植物的汇总,个别外来种也是入侵后逸生的,原则上栽培植物不收入。本“名录”包括蕨类植物门17科21属51种,裸子植物门3科5属22种,被子植物门98科884属6703种,合计共118科910属6776种。
-
盐碱地适用性植物任全进 等著本书主要从全国各地荒漠沙地和盐碱地植物的生长情况来分析,目前各种盐碱地的沙漠化特别严重,植被保护严重匮乏,大面积的土地退化造成国土环境污染严重。现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与生态保护部门对此提出了改造和改良的计划,来减少荒漠化的程度。根据此现状,作者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其中最典型的方案就是采用大面积的绿色植被来保护地表。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减少土地沙漠化。
-
马铃薯金线虫风险分析刘慧,彭德良 编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属垫刃目、异皮线虫科、球胞囊属,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害马铃薯等茄科植物,目前在我国没有分布。据国外报道,在马铃薯金线虫广泛分布地区实施严格的防治措施后,该线虫危害造成的马铃薯产量损失仍达9%。本书通过介绍马铃薯金线虫的生活习性、分布特征等相关知识,使人们能掌握更多的控制疫情的技能。
-
黄淮海地区小麦农药施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王秀东,王佳新,高延雷,臧良震 著本书以作为我国两大口粮作物之一的小麦农药使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定我国小麦最主要产地——黄淮海地区作为研究范围,运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方法,深入展开了该地区农户种植小麦用药影响因素方面研究。首先,本书梳理了农药的定义分类,确定了小麦的合理用药标准量,并对农户种植小麦使用农药的经济理论依据进行了解释分析;其次,本书在分析黄淮海地区小麦农药总体使用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黄淮海地区小麦农药使用强度,并将其与小麦合理用药标准量进行了比较,得出该地区农药使用强度高于合理用药标准量的结论;再次,本书对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332份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农户缺乏生态用药安全意识,得出了农户用药生态不安全的结论;最后,本书对黄淮海地区农户种植小麦使用农药不合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农药使用强度和生态安全用药,分别应用双对数函数模型和probit排序选择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
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研究王文信 著《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研究》分为4部分,包括16章,内容涉及6个牧草种植、贸易发达国家牧草产业情况介绍和1□个国内苜蓿种植案例。《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研究》分是认识篇,重在介绍。其包括对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和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进行介绍与梳理。第□部分是分析篇,重在实证分析。其包括利用各种计量模型,对我国的苜蓿产业发展进行宏观分析以及对影响我国苜蓿发展的因素进行微观分析。第3部分是实践篇,重在学习借鉴。其包括对世界各牧草生产、贸易大国的牧草种植与贸易经验进行介绍与借鉴。第4部分是案例篇,重在启迪。其包括通过对我国不同苜蓿种植主体参与苜蓿生产的影响因素、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的剖析,全面反映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状况。
-
广西荔枝龙眼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图册廖世纯 著荔枝和龙眼原产于中国,属热带带名特优水果,目前我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因荔枝和龙眼产区主要分布在热区,高温多雨的环境和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致其病虫种类较多。本书将近年广西荔枝、龙眼上发生较普遍的30种害虫、8种病害,以及4种荔枝、龙眼树上的寄生、附生植物通过图文形式介绍给读者,希望能普及并提高广大果农对荔枝、龙眼上主要病虫害的认知与科学防治水平。本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共同编著,主要介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与为害特点,病害症状、病原与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同时介绍了20种目前对相应病虫害防治效果优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
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石福臣,邱振鲁,唐丽丽,刘国泉,赵铁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生长着北暖温带典型落叶阔叶林,是我国华北北部地区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作者基于在保护区长期定位观测和研究资料,特别是系统总结了在保护区内设置的3个一公顷的固定样地,详细分析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长动态规律,对于科学监测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过程提供重要依据,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重要支撑。本书是八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监测结果的系列专著,可为林业、自然科普及生态学研究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红树林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郑海雷《红树林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部分展示了十三五科技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红树林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成果。从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阐述了以红树林和海草床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滨海湿地生态退化机理和生态恢复技术。《红树林等典型滨海湿地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可供从事生态、环境、海洋、生物、地学、湿地管理等方面相关科研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科普工作者等参考使用。
-
南繁有害生物·检测与监测篇卢辉,吕宝乾,唐继洪 著本书重点论述南繁有害生物检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标准、南繁检疫对象、南繁外来入侵生物监测方法的基础上,以严重威胁与危害我国南繁基地的几种重要入侵物种为对象,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与行为学的特征与特性,针对性地介绍不同入侵物种的快速检测技术;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扩散与传播途径及方式,重点介绍监测技术;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发生与危害特点,论述不同南繁入侵物种的快速诊断技术与监测体系。这些成果为发展南繁有害生物的监测和检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