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
农药登记知识问答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编《农药登记知识问答》共分十一部分,内容包括登记政策、资料申报、产品化学、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标签核准、登记延续和再评价、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批、试验备案、农药生产和经营许可等,全面解答了有关人员在登记初审、登记试验、资料准备和标签执法中存在的疑惑。《农药登记知识问答》内容侧重解答了农药登记政策及产品化学、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等五大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问题,仅对基础性知识进行解答。需要说明的是,书中内容是以现行农药管理法规为基础,而随着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的修订和更新,应以新发布的政策文件和解释为准。
-
植物激素概论马倩,金尚卉 著本书介绍植物激素的定义和九大类植物激素的概述,分别详细阐述了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独脚金内酯等九大类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和代谢、生物功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植物激素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生理效应的一些有机信号分子,对植物的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生长发育过程起着极重要的调节作用。本书作者收编了植物激素研究方面的经典研究成果和分子领域内的前沿进展,可供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
稻麦病虫草害飞防技术陈国奇,宋杰辉,王茂涛,邢志鹏,朱凤 等 著《稻麦病虫草害飞防技术/高素质农民培育系列读本》围绕我国水稻、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草害飞防问题,分别介绍了飞防技术发展进程、飞防装备、药剂和操作技术、主要病虫草害飞防技术与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以及相关法规等。可为从事稻麦种植人员、植保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沙漠蝗防控手册张泽华,涂雄兵,李霜 著在有记载的历史上,蝗虫造成了周期性的人类灾难。直到今天,蝗灾仍是世界农业生产的威胁,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Forsk.,1775)] 是发生最为严重的蝗虫之一,不仅导致了重大经济损失、粮食危机,也造成了生态灾难。考古发现,公元前4500年埃及古墓中有关于蝗虫的饰物,公元前2800年乌干达语中就有关于沙漠蝗的词汇。据公元2世纪以来的历史文献分析,沙漠蝗几乎连年发生。二十世纪以来,沙漠蝗大规模暴发15次,波及两大洲约3000万平方公里,影响了65个国家8.5亿人口的生活。以1988年为例,为防治沙漠蝗灾害,约一千三百万升有机磷化学农药倾倒在非洲大陆上。次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道了化学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自2019年5~6月沙漠蝗从也门向北迁飞,现已到达北非,飞越红海,进入中东和南亚,今年年初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危害,暴发的沙漠蝗数量已超过4000亿头,并持续增加,危及多个国家粮食安全。迁飞性蝗虫之所以能成灾,主要有3个特征:能吃、能生、能飞。例如,现阶段入侵巴基斯坦的沙漠蝗每天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一对成年沙漠蝗可产约300粒卵,这也是导致沙漠蝗自去年1月份至今呈几何指数增长的原因;同时,沙漠蝗具备很强的迁飞能力,有文献记载其迁飞能力超过飞蝗,它们能借助低空风场单日飞行可超过200公里,并且可以越过大西洋。在我国关于沙漠蝗有4次报道,1956年蔡邦华先生记录云南有分布,1974年中科院动物所采集到沙漠蝗,1982年陈永林先生报告西藏有沙漠蝗分布,2002年,陈永林先生撰文《警惕沙漠蝗的猖獗发生》,指出西藏、云南等边境地区应加强监测工作。这些报道表明沙漠蝗之前确实到过上述地区,由于没有形成种群,尚未造成灾害。但近30年来我国未发现沙漠蝗种群,也没有采集到相关标本。这也标志着沙漠蝗一旦入侵,将对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实验室高度重视沙漠蝗防控工作,今年3月份,紧急启动了沙漠蝗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任务,并组建了沙漠蝗科技攻关工作队伍。我们基于对沙漠蝗的认识和近期的研究进展撰写了本书,重点介绍了沙漠蝗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布与危害、预测预报、防治手段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沙漠蝗及其危害规律,以期为科学防治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
-
农药管理新政策问答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编2017年2月8日,国务院修订了《农药管理条例》,对我国农药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已全面进入法治轨道。为了便于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领会、学习和利用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农业部药检所组织编写了《农药管理新政策问答》,配套《农药管理条例》共同使用,大程度发挥新条例的作用。《农药管理新政策问答》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答文件中的难点和重点及热点。内容包括农药登记、农药生产、农药标签、农药经营、农药使用及法律责任。对各级农药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农药行业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学习新《农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文件有所帮助。
-
稻田杂草原色图谱与全程防除技术唐韵,唐理 编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简述稻作生产、稻田杂草、稻田除草剂等基础知识,介绍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稻区的4大类34科65属141种稻田杂草的拉丁学名、科属名及别名,收录稻田除草剂品种200个,其中单剂品种(有效成分)100个、混剂品种(混剂组合)100个;详细介绍了水稻移栽田、抛秧田、直播田、育秧田、制种田和陆稻田6大类25小类稻田从种到收全程化学防除杂草的技术方案。书前附有稻田杂草高清原色照片近百幅;书末附有相关附录,便于查阅。本书立意新颖、内容丰富、文字精练、数字精确、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非常适合全国各地稻作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稻田除草剂研发与营销人员、农药执法监督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北方常见木本植物生态适应结构及输导组织系统演化赵凤娟,赵自国,夏江宝,赵万里 著土地盐渍化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引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是一种有效的改良和利用盐碱地的方法。但是由于对不同盐碱环境的下的耐盐碱植物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引种植物种类的选择面临困难。为了研究木本植物耐盐碱的规律性和筛选耐盐碱树种,研究组在典型盐碱土开展实验引种研究,并在实验小区里引种了一批具有一定抗盐能力的树种。并且,研究了北方常见木本植物悬铃木、接骨木、银杏、日本晚樱等对异质生态环境的结构及生理适应演变。同时,研究组开展了包括银杏、白桦、刺楸、盐肤木等多种木本植物的木材解剖学研究,阐释其木材结构分子的系统演化地位及其颉颃盐逆境的过程中演化出的适应性结构,为其系统演化以及耐盐研究方面提供了直观证据,并为揭示其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相关的数据支撑。
-
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文香英 编《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项目实践(2010-2020)与展望》分为三章,第一章:关于全球和中国植物保护概况,简单介绍了野生濒危植物保护方法,特别是综合保护法;第二章: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推动下《中国植物保护战略》(CSPC)的制定和执行进展,详细介绍了2008-2020年期间BGCI资助的23个濒危木本植物保护和恢复项目典型案例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经验和教训,特别体现了BGCI项目的主要特点——与植物园等植物保护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实施和推广综合保护方法,即:包括在野外(保护区)就地保护野生种群的同时在植物园和树木园内迁地保护(包括活体植物收集和种子库等)濒危乡土植物种类并结合物种回归和恢复;通过举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意识方面的科普教育活动并提供新植物保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利益相关者濒危植物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这种综合保护方法是目前有效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并已逐步在全国得到推广;第三章:基于BGCI在中国的工作进展并结合目前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BGCI中国未来工作计划。《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项目实践(2010-2020)与展望》提供的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和恢复案例能为中国植物保护和恢复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为科普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教育思路、为植物保护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
金叶桦研究姜静,冮慧欣,陈肃 著白桦金叶突变株的叶片呈金黄色,而且树皮洁白,形态优美,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材料。《金叶桦研究》汇集了著者在白桦金叶突变株鉴定及金叶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植物叶色突变体的形成机制、白桦金叶突变株的生理解剖和基因表达特性、白桦金叶突变株T-DNA插入位点和突变基因功能鉴定、转基因金叶桦创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阐述了金叶桦的鉴定及金叶形成机制的*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
隐花植物生物学贾渝 等 编Chenia(隐花植物生物学)系中国植物学会下有关孢子植物研究的学术性书籍,定期两年出版一册。Chenia包括藻类、地衣、苔藓和蕨类的古植物、分类、系统探讨、形态、细胞、分子生物、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生态环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是国内专享一本以苔藓、地衣研究性论文为主要内容的英文刊物,在靠前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隐花植物生物学:隐花植物生物学论文集 第14卷》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学术价值较高,对从事此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