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
徂徕山植物志李顺,薛瑞琦本书记载了徂徕山林场范围内野生及露地栽培的植物161科574属1152种(含17亚种、86变种、15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3科20属40种1亚种2变种,裸子植物5科15属30种3变种,被子植物143科539属963种16亚种82变种15变型。各类植物有分科检索表,各科有分属、分种检索表。科、属、种有形态描述;种除形态描述外,还简述了在徂徕山及国内外分布和主要用途。本志中的植物中文名及拉丁名,以《中国植物志》用名为主,同时部分参考《Flora of China》等**植物分类研究成果。
-
桉树人工林培育技术与管理于晓文 著桉树(Eucalyptus)原产澳大利亚及其附近的一些岛屿,是世界三大人工造林树种和著名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桉树,中国是引种栽培桉树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截止2014年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400万hm2,桉树人工林面积排全球第3位。本书着重讨论我国部分地区人工林培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改善的建议。人工林培育的关键是用森林培育理论全面的理解人工林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和多功能效益。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然导致森林质量下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进行集约经营,提高产量。强调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关键。对桉树的种植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的影响及其恢复重建研究贾麦娥 著《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的影响及其恢复重建研究》共分12章。第1章为国内外冰雪灾害对森林影响的研究进展,由王旭执笔,主要内容包括极端气候与极端天气事件概述,自然干扰对森林的影响,冰雪灾害对森林影响的调查方法,冰雪灾害对森林的影响以及冰雪灾害的生态学意义等。第2章为南岭山地概况及研究价值,由王旭、张春生执笔,主要内容包括南岭山地的范围、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资源以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地位等。第3章为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由何功秀、王旭、邱治军执笔,主要内容包括产生极端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冰雪灾害的定义,2008年冰雪灾害的特征及成因等。第4章为南岭中段森林地理区系组成及保护生物学意义,由李家湘、王旭、邹滨执笔,主要内容包括南岭中段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地理成分组成、地理成分在群落中的结构特征,以及保护生物学意义。第5章为冰雪灾害对南岭常绿阔叶林机械损伤规律研究,由王旭、赵霞、周光益执笔,主要内容包括冰雪灾害对常绿阔叶次生林的机械损伤特征、对常绿阔叶老龄林的机械损伤特征等。第6章为冰雪灾害对南岭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的影响,由王旭、胡文强、罗鑫华执笔,主要内容包括冰雪灾害对南岭针阔混交林的机械损伤特征,南岭山顶矮林和树种组成、结构、年龄及区系特征。第7章为冰雪灾害对堇菜属等多年生草本的影响,由李家湘、王旭、李兆佳执笔,主要包括种类组成,生境特征,不同海拔梯度的分布,并评价讨论冰雪灾害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影响。第8章为“非正常凋落物”及其生态学意义,由余光灿、吴仲民、肖以华、骆土寿执笔,主要内容包括非正常凋落物的定义、冰雪灾害造成的非正常凋落物量、非正常凋落物的分解特征和对土壤碳的影响、非正常凋落物的其他意义。第9章为受损常绿阔叶林林隙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由赵厚本、王旭执笔,主要内容包括林隙研究概述,冰雪灾害形成林隙数量、大小及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10章为冰雪灾害受损常绿阔叶林萌生规律研究,由王旭执笔,主要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次生林与老龄林萌生能力比较,受损木树种、胸径对萌生率的影响,萌条数与萌条高度的关系等。第11章为不同区系成分树种对冰雪灾害的响应,由李家湘、王旭执笔,主要内容包括群落中主要地理成分组成,不同地理成分的受损特征、萌生特征、林下更新特征等。第12章为抗冰雪灾害树种选择,由王旭、胡文强、曾庆圣执笔,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冰雪灾害野外调查数据,构建筛选构型,确定筛选因素,单因素评价和综合因子评价,筛选出抗冰雪灾害树种。该书首次运用植物地理学对南岭常绿阔叶次生林对冰雪灾害响应进行研究,探讨了植物地理方法对冰雪灾害受损群落评价的可行性,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地理起源植物对冰雪灾害的适应性,为冰雪灾害干扰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定义了“非正常凋落物”的概念,摸清了冰雪灾害造成的“非正常凋落物”的凋落量,阐明了“非正常凋落物”在灾后的生态学意义。运用多维价值理论进行树种选择,为树种筛选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分享了我们团队冰雪灾害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的影响及其恢复重建研究》从雨雪冰冻灾害成因、南岭不同森林类型的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等方向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以期丰富我国在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影响的研究内容,为从事群落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以及森林管理人员和政策制定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森林经营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
中国球宿根花卉研究进展贾麦娥 著《中国球宿根花卉研究进展(2021)》分为两部分,首部分是研究论文,包括种质资源10篇,遗传育种6篇,生理与发育17篇,繁殖与栽培9篇,共42篇。同一个主题下面,一般按照百合、郁金香、朱顶红、石蒜等和不分种类的顺序排列。其中全文16篇,摘要26篇。大家都知道,期刊论文比会议论文更受重视,我们的目的也是以会议交流为主,发表论文为辅。大多数摘要可能还会在期刊上全文发表,这也是我们对全文和摘要一视同仁的原因。第二部分是球宿根花卉的新品种,包括43种(属)232个品种,反映了国内球宿根花卉育种的基本情况。其中百合新品种已在《中国球宿根花卉研究进展2019》上刊登,《中国球宿根花卉研究进展(2021)》未包含百合新品种;兰花、荷花因中国花卉协会有分会也未收录:非洲菊、香石竹因品种较多,留在下次收录。
-
经济果林病虫害防治手册王焱 编本书主要针对桃、梨、葡萄、柑橘、枇杷等经济林主要及常见病虫害进行分类介绍,重点对上海各经济果树的病虫害种类进行梳理,并对各危害病虫的生物学习性、危害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
稻麦油菜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武向文 编本书以长江中下游水稻、小麦及油菜主要病虫害为主要对象,从各病虫害预测依据、调查方法、预测预报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编写,包括病虫害26种,共23个章节。编写者根据长期工作经验积累和基层技术人员对病虫害预测预报知识的需要,从各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依据、工作实际中的具体调查内容和方法、预测预报方法等进行了编写。书籍对基层技术人员实用性强,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测报能力和水平,规范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也弥补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相关著作和文献的不足。
-
设施番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百问百答徐进 编本书内括:番茄的育番茄的种子与品种选择;番茄壮苗培育;番茄生产中通用技术问题;设施番茄优质栽培;塑料大棚春提前番茄栽培等。
-
基于森林环境与康养功能研究论文集王茜 等 著《基于森林环境与康养功能研究论文集》主要整理了本人所在科研团队近十年来在森林环境与森林康养方面研究的30余篇成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森林环境内康养指标如:空气颗粒物浓度、空气含氧量、人体舒适度、空气挥发物、空气负离子含量等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康养指标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数据分析。
-
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郭丛阳 编《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从目光温室建造、土壤改良、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方法及灾害性天气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内容简明扼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适合广大农民朋友学习使用。期望通过应用标准化技术走出节水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为蔬菜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和丰富群众“菜篮子”起到帮助作用。
-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张志强,查同刚,王盛萍 等 著举世瞩目的黄土高原,横跨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历史上曾分布着以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为主的原生植被,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甚至掠夺性开发,加上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导致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破碎景观,严重制约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并对黄河中下游生态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的科研关注点。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施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生态工程,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入黄径流泥沙大幅降低,区域生态和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然而,大规模植被恢复导致的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必将引起区域气候一土壤一生物等自然要素的正负向反馈,进而导致从林木个体、植被群落、小流域以及中尺度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作为一门新生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主要研究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在水循环的过程机理、驱动机制以及模型耦合等方面显示出学科的前沿性和优越性,并且在水循环的实践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生态水文过程涉及大气一土壤一生物等繁多的要素,除各要素之间存在多向反馈作用外,生态水文过程还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表现出复杂的时空异质性与非稳定性。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生态水文过程逐步向“双向耦合”的模式转变,同时融入了生态原理、生态模型与时空尺度。融合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过程,对于深入认识该区域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过程,评价其生态水文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