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
-
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文香英 编《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项目实践(2010-2020)与展望》分为三章,第一章:关于全球和中国植物保护概况,简单介绍了野生濒危植物保护方法,特别是综合保护法;第二章: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推动下《中国植物保护战略》(CSPC)的制定和执行进展,详细介绍了2008-2020年期间BGCI资助的23个濒危木本植物保护和恢复项目典型案例取得的主要进展以及经验和教训,特别体现了BGCI项目的主要特点——与植物园等植物保护与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注重当地社区的参与、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实施和推广综合保护方法,即:包括在野外(保护区)就地保护野生种群的同时在植物园和树木园内迁地保护(包括活体植物收集和种子库等)濒危乡土植物种类并结合物种回归和恢复;通过举办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意识方面的科普教育活动并提供新植物保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利益相关者濒危植物保护意识和保护技能。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证明这种综合保护方法是目前有效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并已逐步在全国得到推广;第三章:基于BGCI在中国的工作进展并结合目前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BGCI中国未来工作计划。《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项目实践(2010-2020)与展望》提供的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综合保护和恢复案例能为中国植物保护和恢复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为科普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教育思路、为植物保护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
植物激素概论马倩,金尚卉 著本书介绍植物激素的定义和九大类植物激素的概述,分别详细阐述了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甾醇、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独脚金内酯等九大类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生物合成和代谢、生物功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植物激素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生理效应的一些有机信号分子,对植物的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生长发育过程起着极重要的调节作用。本书作者收编了植物激素研究方面的经典研究成果和分子领域内的前沿进展,可供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参考。
-
稻麦病虫草害飞防技术陈国奇,宋杰辉,王茂涛,邢志鹏,朱凤 等 著《稻麦病虫草害飞防技术/高素质农民培育系列读本》围绕我国水稻、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草害飞防问题,分别介绍了飞防技术发展进程、飞防装备、药剂和操作技术、主要病虫草害飞防技术与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以及相关法规等。可为从事稻麦种植人员、植保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紫花苜蓿抗寒转基因研究徐春波,王勇 著为研究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C-repeat-binding-factor)基因对我国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抗寒性改良作用,本书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公农1号”和“猎人河”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冷诱导转录因子CBF1基因转入其中获得了转基因紫花苜蓿植株, 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CBF1已经整合至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并在其转录水平表达,抗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转CBF1基因紫花苜蓿的抗寒性得到提高。这为下一步选育紫花苜蓿抗寒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书共分6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紫花苜蓿高效组培再生体系建立;拟南芥CBF1和CBF4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紫花苜蓿农杆菌遗传转化及转化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转基因紫花苜蓿抗寒性鉴定。 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可作为研究苜蓿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和教学参考。
-
芽孢杆菌和毛壳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研究华霜 等 著在芽孢杆菌和毛壳菌的生防研究中,根据不同生物、环境针对性的研制专用菌剂,提高其稳定性,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进行菌株的改良,以提高代谢物的产量,为生物防治菌剂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食药用真菌及植物病害生防菌具有改善环境、获得长期效益作用,符合现阶段植物病害控制的发展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以食用菌及药用植物实际栽培生产中发现的芽孢杆菌和毛壳菌为研究对象,进行筛选、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防治作用方面的研究。
-
南方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陈菁瑛本书分成上、下两册出 版,上册共63种药用植物, 其中果实与种子类19种,根 与根茎类2O种,茎与茎皮 类6种,全草类12种,花类 6种。下册共39种药用植物 ,其中果实与种子类6种, 根茎与块根类8种,枝叶与 茎皮类8种,全草类8种,花 类4种,药用真菌5种。每一 种药用植物以植物名/药材 名的形式列出,分别介绍其 病害和害虫,其中,病害从 症状、病原(病因)、传播 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等方面介绍,害虫从为害特 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 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此外 ,还专列出地下害虫及其他 有害生物部分,以减少不必 要的文字重复。文后分别列 出南方药用植物病害病原学 名、害虫学名与中文名称对 照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 书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病 虫害种类多,有不少系近期 新发现的病虫害种类,可作 为广大一线药农和植保工作 者用于病虫防治实践的指导 手册,对于农林、中医药院 校师生了解和研究药用植物 病虫害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册为《南方药用植物 病虫害防治》的下册。
-
韩国肯定列表制度研究孙彩霞,赵学平国外食品安全研究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2001年以来陆续开展了CAC、欧盟、日本、美国等国际组织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本书收集了韩国2019年11月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是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卫生防疫、外贸、食品加工企业的检验监督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
农药登记知识问答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编《农药登记知识问答》共分十一部分,内容包括登记政策、资料申报、产品化学、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标签核准、登记延续和再评价、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批、试验备案、农药生产和经营许可等,全面解答了有关人员在登记初审、登记试验、资料准备和标签执法中存在的疑惑。《农药登记知识问答》内容侧重解答了农药登记政策及产品化学、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等五大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问题,仅对基础性知识进行解答。需要说明的是,书中内容是以现行农药管理法规为基础,而随着相关政策和技术文件的修订和更新,应以新发布的政策文件和解释为准。
-
苹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图谱隋秀奇 编《苹果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图谱/新型职业农民书架园艺作物病虫害图谱系列》采用图片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共分七个部分,分别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苹果虫螨害,苹果根结线虫病害,苹果药害。简洁明了地展示和介绍了全国各地苹果生产中多发的侵染性病害20种,非侵染性病害12种,虫害20种,及其识别与防治要点;收集图片约210张。书中介绍的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品种,为目前市场上常见常用的药剂品种,因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浓度或剂型不同,所以无法标注详细使用浓度。望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苹果品种、栽培方式、生长时期和栽培地生态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并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
沙漠蝗防控手册张泽华,涂雄兵,李霜 著在有记载的历史上,蝗虫造成了周期性的人类灾难。直到今天,蝗灾仍是世界农业生产的威胁,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Forsk.,1775)] 是发生最为严重的蝗虫之一,不仅导致了重大经济损失、粮食危机,也造成了生态灾难。考古发现,公元前4500年埃及古墓中有关于蝗虫的饰物,公元前2800年乌干达语中就有关于沙漠蝗的词汇。据公元2世纪以来的历史文献分析,沙漠蝗几乎连年发生。二十世纪以来,沙漠蝗大规模暴发15次,波及两大洲约3000万平方公里,影响了65个国家8.5亿人口的生活。以1988年为例,为防治沙漠蝗灾害,约一千三百万升有机磷化学农药倾倒在非洲大陆上。次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道了化学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自2019年5~6月沙漠蝗从也门向北迁飞,现已到达北非,飞越红海,进入中东和南亚,今年年初在巴基斯坦、印度肆虐危害,暴发的沙漠蝗数量已超过4000亿头,并持续增加,危及多个国家粮食安全。迁飞性蝗虫之所以能成灾,主要有3个特征:能吃、能生、能飞。例如,现阶段入侵巴基斯坦的沙漠蝗每天破坏约3.5万人的口粮;一对成年沙漠蝗可产约300粒卵,这也是导致沙漠蝗自去年1月份至今呈几何指数增长的原因;同时,沙漠蝗具备很强的迁飞能力,有文献记载其迁飞能力超过飞蝗,它们能借助低空风场单日飞行可超过200公里,并且可以越过大西洋。在我国关于沙漠蝗有4次报道,1956年蔡邦华先生记录云南有分布,1974年中科院动物所采集到沙漠蝗,1982年陈永林先生报告西藏有沙漠蝗分布,2002年,陈永林先生撰文《警惕沙漠蝗的猖獗发生》,指出西藏、云南等边境地区应加强监测工作。这些报道表明沙漠蝗之前确实到过上述地区,由于没有形成种群,尚未造成灾害。但近30年来我国未发现沙漠蝗种群,也没有采集到相关标本。这也标志着沙漠蝗一旦入侵,将对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实验室高度重视沙漠蝗防控工作,今年3月份,紧急启动了沙漠蝗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任务,并组建了沙漠蝗科技攻关工作队伍。我们基于对沙漠蝗的认识和近期的研究进展撰写了本书,重点介绍了沙漠蝗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布与危害、预测预报、防治手段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沙漠蝗及其危害规律,以期为科学防治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