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策略刘杰,史风梅 等 著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球平均气温改变,使全球气候的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出现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农业产量、水资源分布以及人类健康状况,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造成一些地区旱涝频率增加,反常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加大,或降雨减少,河川径流量相应减少,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如果气候变暖太快,许多生物物种就会因对气候不适应而退化,甚至有些物种可能灭绝;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能更加干旱,使本来已经严重的荒漠化进程加速。2019年8月,IPCC正式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一次将气候变化与人类脚下的土地联系起来,并勾勒出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土地在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更好的土地管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对植被负面影响的增加,土地必须保持生产力以维持粮食安全。土地状况的变化可以对数百里公里外的气温和降雨产生影响;不当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如为应对粮食减产而进行的耕地扩张,挤占了林业用地空间,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
全球热带作物科技发展态势分析任妮以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Derwent Innovation(DI)、Incopat等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获得全球热带农业领域期刊论文数据和专利数据,借助于Derwent Data Analyzer(DDA)、Excel、Netdraw、VOSviewer、Xmind、Python等工具,综合利用文献计量、专利计量、知识图谱等方法,针对全球热带农业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重点、发展趋势、研究前沿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可视化展示,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热点和前沿,剖析中国热带农业科技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差距,为我国热带农业科研创新布局和产业振兴发展提供科技情报支撑。
-
绿染华章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著为总结交流各地绿色有机地标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做法,促进绿色有机地标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汇编了近5年公开发表与刊播的重要理论综述文章和绿色有机地标新闻宣传作品。对全国推荐的300余篇有关绿色有机地标的各类宣传报道进行了认真梳理,编选了共130篇代表性文稿,按照“新闻综述”“消息通讯”“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品牌故事”进行篇章分类,以供交流借鉴,助推绿色有机地标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拓宽宣传报道的范围和领域。
-
气候暖化对华北农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影响的试验研究侯瑞星 著本研究利用田间尺度的控制试验手段,对不同耕作体系下,气候变化和灌溉次数如何影响农田生态系统C循环进行了研究。研究包括了土壤中有机碳库、地上部作物生物量和CO2形式的C素循环的特异性情况。同时对于不同耕作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也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增温增加了小麦和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增温缩短了小麦的营养生长期,提前了生殖生长期。(2)增温在2010和2011年并没有明显增强土壤呼吸及土壤异氧呼吸,表现出农田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性。增温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和常温下的差异不明显。(3)小麦季农田生态系统为碳汇,温度的增加会提高小麦的碳汇效果。研究发现单一的增温和灌溉次数的对作物光合速率(GEP)和净生态系统C交换(NEE)的促进不如两因子交互的效果明显。(4)增温会增加免耕处理下0-5和5-15cm土层中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浓度。
-
狼毒繁殖特性与生态学研究张勃 著本书系统介绍了狼毒的繁殖生物学特征和种群生态学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高寒退化草地狼毒定居的生境选择及其繁殖和扩散的生态适应机制。全书内容共分为9章,主要包括狼毒的种子生态、种苗发育与定居、狼毒的繁育系统特征、传粉生态、繁殖功能性状的选择与生态适应、种群生态学特征、狼毒的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最后,基于狼毒的繁殖与种群生态学特性,提出了针对不同退化草地类型的狼毒种群防控对策。本书内容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适合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从事草业科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参考使用。
-
乡村振兴农村人才培训牛国勤,刘晓梅,王伟 编为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的要求.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能力素质,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振兴之农村人才培训》一书。全书共五章,分别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带头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农村改革服务人才、高素质农民等五类乡村振兴人才为对象,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新政策,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介绍了不同的培训内容。该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主要人工林高效培育新技术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编“十三五”收官之际,为将已经获得第三方成果评价和新产品鉴定的新科技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支撑行业发展和地方需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林业专项总体专家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项目牵头单位,在各主要成果完成人的大力配合下,按照主要用材林良种、种苗繁育技术、高效培育技术、资源监测与灾害防控4个板块,优选出入工林高效培育新技术、新装备和良种等101项成果。希望这些成果能够对提高我国主要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
水肥一体化技术理论基础与应用魏志远,刘永霞,侯宪文 著水肥一体化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在一些灌溉、施肥技术发达的国家(如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等),已形成了完善的设备生产、肥料配制、推广和服务的技术体系。而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要慢的多,但在引入我国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国灌溉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基础逐步形成,在应用上由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已取得显著的节水和增产效益。在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的同时,开始开展水肥一体化的试验研究。本书从生产实际出发,系统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设备组成等的基本知识、土壤养分与水分管理及肥料基础知识等、详细介绍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选择、设计、施工及作物应用等。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可供广大种植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关设备厂家和专业工程安装人员等参考。
-
全球热带作物科技竞争力分析黄贵修 等《全球热带作物科技竞争力分析》由黄贵修等编著
-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大田作物应用马新明,时雷,台海江 等农业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BR》本书系统总结了编著者在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及其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中的应用成果,着重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和生产应用方法,力争为读者提供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其大田作物应用过程的全面知识。本书包含8章内容,首先对国内外农业物联网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系统介绍了农业物联网传感及传输的技术和方法、农业物联网大田信息采集系统、农业物联网数据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数据异常检测系统、基于物联网图像处理的作物生长监测系统,最后,介绍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