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金华安地智慧灌区的研究与实践郑雷本书以浙江省金华市安地大型灌区为例,对安地灌区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内容涉及安地灌区的发展历程和概况、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升级和改造、数字化灌区建设等方面。天空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建设、数据仓建设、模型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等是论述的核心。智慧农业灌区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灌区建设,对新农村建设、数字乡村、幸福乡村的建设亦能提供助力。
-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农业大学 著本书从国内外有机产业发展新形势、我国有机产品生产概况、分布区域及发展趋势、国内与国际有机产品产值与贸易、有机产品质量监控状况、中国有机产品潜力分析六个方面,详细地总结和分析了2021年度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我国有机产业整体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提出2022年度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建议。本书适合有机农业研究单位、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企业等相关单位的人员阅读。本书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编写,数据准确,内容权威,是中国有机农业领域的年度产业报告。
-
河北省保定市耕地质量评价与改良利用仝少杰,王红,张瑞芳《河北省保定市耕地质量评价与改良利用》一书是基于保定市地貌类型特点,参照《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保定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参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1634-2008)要求,结合河北省统一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方案》、《耕地质量技术规范》和耕地综合指数划分标准的要求等对保定市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良利用措施。《河北省保定市耕地质量评价与改良利用》共8章,主要包括参评县(市)区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和属性、耕地质量评价、中低产田改造、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等内容。书中系统的反映了保定市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耕地空间和属性特征、耕地质量状况水平,为全市耕地规划利用、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策略刘杰,史风梅 等 著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球平均气温改变,使全球气候的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出现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农业产量、水资源分布以及人类健康状况,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造成一些地区旱涝频率增加,反常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加大,或降雨减少,河川径流量相应减少,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如果气候变暖太快,许多生物物种就会因对气候不适应而退化,甚至有些物种可能灭绝;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能更加干旱,使本来已经严重的荒漠化进程加速。2019年8月,IPCC正式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一次将气候变化与人类脚下的土地联系起来,并勾勒出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土地在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更好的土地管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对植被负面影响的增加,土地必须保持生产力以维持粮食安全。土地状况的变化可以对数百里公里外的气温和降雨产生影响;不当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如为应对粮食减产而进行的耕地扩张,挤占了林业用地空间,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
乡村振兴农村人才培训牛国勤,刘晓梅,王伟 编为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的要求.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能力素质,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振兴之农村人才培训》一书。全书共五章,分别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带头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农村改革服务人才、高素质农民等五类乡村振兴人才为对象,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新政策,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介绍了不同的培训内容。该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全球热带作物科技发展态势分析任妮以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Derwent Innovation(DI)、Incopat等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获得全球热带农业领域期刊论文数据和专利数据,借助于Derwent Data Analyzer(DDA)、Excel、Netdraw、VOSviewer、Xmind、Python等工具,综合利用文献计量、专利计量、知识图谱等方法,针对全球热带农业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重点、发展趋势、研究前沿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可视化展示,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热点和前沿,剖析中国热带农业科技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差距,为我国热带农业科研创新布局和产业振兴发展提供科技情报支撑。
-
绿染华章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著为总结交流各地绿色有机地标新闻宣传工作经验做法,促进绿色有机地标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汇编了近5年公开发表与刊播的重要理论综述文章和绿色有机地标新闻宣传作品。对全国推荐的300余篇有关绿色有机地标的各类宣传报道进行了认真梳理,编选了共130篇代表性文稿,按照“新闻综述”“消息通讯”“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品牌故事”进行篇章分类,以供交流借鉴,助推绿色有机地标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拓宽宣传报道的范围和领域。
-
气候暖化对华北农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影响的试验研究侯瑞星 著本研究利用田间尺度的控制试验手段,对不同耕作体系下,气候变化和灌溉次数如何影响农田生态系统C循环进行了研究。研究包括了土壤中有机碳库、地上部作物生物量和CO2形式的C素循环的特异性情况。同时对于不同耕作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也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增温增加了小麦和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增温缩短了小麦的营养生长期,提前了生殖生长期。(2)增温在2010和2011年并没有明显增强土壤呼吸及土壤异氧呼吸,表现出农田土壤呼吸对温度升高的适应性。增温下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指标(Q10)和常温下的差异不明显。(3)小麦季农田生态系统为碳汇,温度的增加会提高小麦的碳汇效果。研究发现单一的增温和灌溉次数的对作物光合速率(GEP)和净生态系统C交换(NEE)的促进不如两因子交互的效果明显。(4)增温会增加免耕处理下0-5和5-15cm土层中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浓度。
-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泥沙来源研究黄东浩 等著本书系统回顾了国内外侵蚀泥沙来源研究及其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泥沙源区划分、采样方法、指纹选择分析技术、指纹统计筛选、泥沙贡献定量模型、结果不确定性分析、优化计算方法等。详细介绍泥沙源区土壤和侵蚀泥沙采样点的布设方案、样品处理与测试方法。进行了泥沙来源定量模型精度评价研究。对不同指纹的泥沙来源进行示踪分析研究,使用不同筛选方法获取的指纹,定量了表土和侵蚀沟的泥沙来源信息。对小流域尺度泥沙来源进行研究,采集多个泥沙沉积剖面,解译近40年来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尺度泥沙来源及水库泥沙沉积速率的动态变化。对东北黑土区融雪侵蚀泥沙来源进行了研究,探讨源区分类对很优复合指纹筛选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并分别计算各源区对融雪侵蚀泥沙的贡献。对融雪侵蚀与降雨侵蚀的泥沙来源对比,初步分析降雨侵蚀与融雪侵蚀的泥沙来源差异,并定量整个融雪径流过程中泥沙来源的动态变化,为融雪侵蚀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主要人工林高效培育新技术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编“十三五”收官之际,为将已经获得第三方成果评价和新产品鉴定的新科技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支撑行业发展和地方需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林业专项总体专家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项目牵头单位,在各主要成果完成人的大力配合下,按照主要用材林良种、种苗繁育技术、高效培育技术、资源监测与灾害防控4个板块,优选出入工林高效培育新技术、新装备和良种等101项成果。希望这些成果能够对提高我国主要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有效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