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
-
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21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编收集、整理、分析产业及技术发展动态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社会发布技术成果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体系对产业发展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总结,强化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和效能,2021年,我们组织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大麦青稞、谷子高粱、燕麦荞麦、食用豆、马铃薯、甘薯、木薯、油菜、花生、特色油料、棉花、麻类、糖料、蚕桑、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绿肥、大宗蔬菜、特色蔬菜、西甜瓜、柑橘、苹果、梨、葡萄、桃、香蕉、荔枝龙眼、天然橡胶、牧草、生猪、奶牛、肉牛牦牛、肉羊、绒毛用羊、蛋鸡、肉鸡、水禽、兔、蜂、大宗淡水鱼、特色淡水鱼、海水鱼、虾蟹、贝类、藻类50个体系的首席科学家牵头编写了《中国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2021》,供各级农业及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教学单位、推广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参考和借鉴。由于水平所限,书中如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
山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开发利用研究孙金荣 编本书的基本思路是:界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相关标准条件,确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别、研究范畴。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登记、归类整理工作,进行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研究方法上,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相互观照,资料研究与实际调查结合,着力提高研究的理论性、现实性、针对性和社会历史价值。本书的研究重点:一是对山东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登记、归类整理,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二是对典籍类、工具类、景观类、工程类、聚落类、开发利用进行研究,以期传承、创新、发展农业文化遗产。
-
农机维修养护与农业栽培技术徐岩,马占飞,马建英 著本书瞄准农业科技前沿,筛选、推广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使农业生产者掌握主要农用机械的使用和简单维修技术。既吸取了当前主要农业机械科研最新成果,又介绍了有关农业机械方面的实用技术,本书立足理论指导实践,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为一体的生产实践用书,旨在为广大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提供一本通俗易懂、易应用、便于操作的主要农作物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指导用书。
-
干旱风沙区主要造林树种土壤水分动态监测与评价左忠,张安东,马静利,代新义,安必宁 著本书主要依托“宁夏典型退耕区生态功能监测与评价”“宁夏多功能林业和生态功能分区及其多功能评价”等项目,在干旱风沙区盐池县,选择典型的林地植被类型和主要立地类型,通过近5年的定位、定点监测,结合降水、蒸发、气温变化等,开展了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土壤水分健康评价,依据水资源量和林木耗水量,初步计算出合理的灌木林造林密度,初步明确不同密度、典型植被组成土壤墒情变化,为全面科学衡量林地生态恢复和改善效果,建立平衡稳定、生态功能多样的人工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书是作者长期以来通过参与宁夏干旱风沙区生态治理建设、监测研究工作,系统总结的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专著。同时,也是作者与同事、国内外同行们多年深耕于防沙治沙技术领域成果集中展示,是作者多年来工作的总结,也是多个团队集体劳动的结晶。
-
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问题研究李建平,贾凤伶,李俊杰 等 著《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问题研究》内容分别为:天津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分析和发展思路研究、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主要功能及发展前景研究、天津市“十四五”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布局及重点任务研究、天津市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研究、天津市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天津市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十四五”促进天津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政策研究。
-
地下水埋深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齐学斌,李平,黄仲冬 著《地下水埋深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采取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机理研究与空间分析相结合,以及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作者在华北集约化农区农业水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全书分8章,第1章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形势与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第2章介绍了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及对作物影响试验设计;第3章介绍了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及对冬小麦品质影响试验;第4章介绍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冬小麦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田间试验;第5章介绍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夏玉米再生水灌溉氮素运移田间试验;第6章介绍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理指标影响研究;第7章介绍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氮素运移模拟研究;第8章介绍了再生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地下水埋深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氮素运移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可供从事生态农业、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及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供相关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适应策略刘杰,史风梅 等 著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球平均气温改变,使全球气候的格局也会随之改变,出现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如农业产量、水资源分布以及人类健康状况,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造成一些地区旱涝频率增加,反常天气增多,自然灾害加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蒸发加大,或降雨减少,河川径流量相应减少,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如果气候变暖太快,许多生物物种就会因对气候不适应而退化,甚至有些物种可能灭绝;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能更加干旱,使本来已经严重的荒漠化进程加速。2019年8月,IPCC正式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一次将气候变化与人类脚下的土地联系起来,并勾勒出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土地在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更好的土地管理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对植被负面影响的增加,土地必须保持生产力以维持粮食安全。土地状况的变化可以对数百里公里外的气温和降雨产生影响;不当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方式如为应对粮食减产而进行的耕地扩张,挤占了林业用地空间,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
乡村振兴农村人才培训牛国勤,刘晓梅,王伟 编为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的要求.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能力素质,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振兴之农村人才培训》一书。全书共五章,分别以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带头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农村改革服务人才、高素质农民等五类乡村振兴人才为对象,结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新政策,针对不同的岗位职责介绍了不同的培训内容。该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主要人工林高效培育新技术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编“十三五”收官之际,为将已经获得第三方成果评价和新产品鉴定的新科技成果及时向社会发布,支撑行业发展和地方需求,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林业专项总体专家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项目牵头单位,在各主要成果完成人的大力配合下,按照主要用材林良种、种苗繁育技术、高效培育技术、资源监测与灾害防控4个板块,优选出入工林高效培育新技术、新装备和良种等101项成果。希望这些成果能够对提高我国主要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
现代旱粮作物绿色生产技术高广金,曾波 编《现代旱粮作物绿色生产技术》介绍了全球谷物类、豆类和薯类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消费与贸易情况,阐述了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四大旱粮作物的起源与传播,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产业发展与绿色生产技术。《现代旱粮作物绿色生产技术》语言简明,通俗易懂,可供全国“一村多名大学生”学员、高等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学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等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