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科学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概况梅翠平, 段国祥本书分东盟、中亚、西亚、南欧、南亚、俄罗斯6个单元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特色农业进行了介绍,既涉及农作物的种植,如泰国的水稻种植、哈萨克斯坦的小麦种植等;也涉及农业技术方面,如以色列的节水农业;还谈到印度的农业发展新战略“绿色革命”及部分国家的农业制造的发展等。在结构设计上先以开放性问题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将通用单词与农业单词分类注解,对重点句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设计关于国内相关的农业现状的中译英练习。通过学习本书,学习者既能较全面地了解国际农业专业知识,又能提升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 编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认真谋划、积极组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以及科技创新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牢记使命,主动作为,深入研究,积极建言。《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系统总结了2022年以来的主要战略研究成果,并将与大食物观、生物育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粮食产能提升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编辑成册,以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交流参考。该书为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系列丛书第二册。
-
电场处理高粱、番茄种子应用研究胡建芳 编著本书是笔者依据主持山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攻关课题《不同电场强度对番茄生长发育效应研究》(课题立项号:2013031101-1)和博士毕业论文《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从高压电场处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应用研究、电场处理番茄种子应用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电场生物效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效应、高压电场对番茄生长的生物学效应。
-
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过程与水土保持调控郑海金等坡耕地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也是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在南方红壤丘陵区特有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下,侵蚀和渗漏共同影响下的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途径、贡献及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书通过定位观测、模拟试验和数学模型等研究手段,深刻阐明了鄱阳湖区红壤坡耕地氮素侵蚀流失和渗漏淋失过程特征,定量解析了侵蚀和渗漏在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中的占比,深入探究了红壤坡耕地氮素水体损失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系统研发了源头削减-过程阻控-末端治理“三位一体”梯级协同调控技术体系,为维系鄱阳湖“一湖清水”和红壤坡耕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
乡村文化著作权保护与运用邱宁本套丛书拟策划5本图书,分别从知识产权有关的5个方面编写: 1.农业科技成果专利保护与运用 2.农产品商标与品牌培育 3.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4.乡村文化著作权保护与运用 5.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与运用立足于知识产权是发展农业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重点围绕专利、商标、地理标志、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展开,具体通过农业科技成果专利保护与运用、农产品商标与品牌培育、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乡村文化创新与著作权保护与运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与运用5个方面内容,帮助广大农民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学习相应的操作技能,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促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
图说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崔颂英、梁春莉、刘淑芳 编著无
-
热区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实践刘建 等 著本书所精选的工程案例和理论成果均来源于生产实践,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主导,兼顾经济适用、功能可靠的原则,从使用、设计,施工等多方面思考,优化或研发适合热区的设施类型和结构形式,满足热区设施生产多样化的需求。本书共收录22篇文章、9篇专利、3个专利应用案例说明和49个设计工程实例效果图,均是对作者团队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梳理,也是首次对热区设施农业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实践进行总结。
-
长江大学校园植物图鉴高沁匀 等 编《长江大学校园植物图鉴》由高沁匀等编著
-
熊猫作伴王永跃 著很多年前,邛崃山里的卧龙是一个隐秘的地方。传说羌族的一支部落流落到这里开始刀耕火种,定居下来。后来,山那边的一些也陆续搬迁到这里,渐渐形成了多个和羌族融合的村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过着平静的日子。由于地处深山,这里很少受到外界的打扰。1983年,卧龙一改往日的平静,名声大噪。因为在莽莽群山之间,生活着一种令全世界惊叹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刚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张和民,也是为此而来。十年苦读,终于能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与珍贵的大熊猫打交道,张和民的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直到扒上拉运牦牛的货车,一路颠簸到了卧龙,后又翻山越岭,到了荒无人烟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生态监测站,多人合住的简易帐篷,这团火才逐渐冷却下来。原来,研究大熊猫不在实验室,也不在动物园,而是在它生活的密林深处。此时的五一棚,已有了十来个人。他们穿着毛蓝色的劳保服,打着绑腿,背着无线电接收机,早出晚归,寻找、跟踪那些难得一见的野生大熊猫。打头的,是被称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把交椅”的矗教授。头发乌黑、个子高大、大眼方脸的矗,早在1974年,就率队到卧龙调查过大熊猫,完成了我国次大熊猫调查卧龙数据的收集。数据显示,卧龙的大熊猫分布密度极高,尽管那时人们的保护意识并不强,但150多只野生大熊猫的分布数量让矗激动不已。后来,国家决定建设野生大熊猫监测站的时候,矗又回到了这里,选择了五一棚作为我国早的大熊猫野外跟踪、调查监测站。可以说,他就是五一棚的创始人。从如何寻找监测路段到如何使用无线电接收器,从如何通过粪便判断大熊猫的年龄大小到躲避野外调查工作时遇到的危险,在这里,张和民得到了矗无私的帮助,很快便成了野生大熊猫跟踪、监测的一把好手。张和民还遇到了年近五十、被称为“本地人”的彭加干。其实,彭加干也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少年时,为躲避战乱,父辈带着他从平原来到了大山里,在卧龙的村寨里定居。后来,又结婚生子,成了大家口中的本地人。已在五一棚工作了几年的彭加干,对这个刚分配来的、山外长大的大学生很照顾。除了饮食起居,他还在野外工作时常提醒要注意的事项。工作之余,他们还会坐在五一棚旁边的红桦林边聊聊家长里短。也是从彭加干的讲述里,张和民才知道了卧龙大熊猫保护和跟踪的起源。彭加干说,战乱让他离开了家乡,过上了与森林为伴的生活。大山好似一座巨大的屏障,隔离了外界的喧嚣,让他和家人远离了战乱带来的恐慌,享受到了大山孕育的丰富物产。青年时期,他从当地村民那里学会了打猎。他们在原始森林里围猎,猎枪瞄准肥美的野牛、野山羊和猪獾,用以换取粮食和茶叶来改善生活。但他们从不猎杀被村民们称为“黑白熊”的大熊猫,虽然这种动物密林里有很多。相传遇见了黑白相间的黑白熊就不吉利,躲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猎杀了。大山把彭加干从白净的山外少年,变成了皮肤黑亮、个子高大的山里汉子。他娶了村里漂亮的姑娘,养育了一儿一,与大山有了更深的缘分。长期在山里跑,彭加干成了卧龙有名的“活地图”,森林里的地形地貌、飞瀑流泉,动物在哪里喝水、在哪里睡觉,哪里有什么治病的草,他再熟悉不过了。后来卧龙成立了自然保护区,他放下猎枪,加入了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队伍中,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不打动物了,生活怎么办?”笔直修长的红桦树下,张和民问。虽然刚来不久,但卧龙的地质特点他还是了解的,村民们居住在高山河谷地带,土地贫瘠,如果不精打细算,土里根本就刨不出几个食来。彭加干说:“保护区成立后,好多人都加来,可以挣工分。那时候,大队还养绵羊体来说,生活还算将就过得去。”
-
茶器典·越窑青瓷宁波茶文化促进会 编本书主要内容以茶具为 中心,着重写越窑青瓷茶具 ,尤其是上林湖制作的秘色 瓷,它是越窑作品中的杰出 代表,茶具又为其中精品。文字紧扣茶具主题,又从悠 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背景 上广为涉略。青瓷茶具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传承与创新中,推动着 中国乃至世界的陶瓷研究, 越窑青瓷为人类文明史谱写 了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