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
常用新中成药西药手册史俊义等主编随着临床诊断治疗的需要,不断有新药研制开发并投放市场,以替代或补充已有的诊断治疗用药,从而推动医学的不断进步。而医师及时掌握这些新药的用法用量、功能与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书收录了近年来120余个厂家开发生产的新中成药和西药。
-
绿色机能食品卵磷脂健康法马良编著卵磷脂对我国大众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除了医学界有所了解之外,绝大部分人还根本不知其为何物,更不要说了解这种食品的独特功能,区分它的不同品质及其真与假了。因此向大众介绍这种保健食品,使大众认识和享用这种健康食品的优异功能是极有必要的。作者并不是卵磷脂的研究专家,这本小书也不是专门的医学专著,只是觉得有义务把本人对卵磷的了解以及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众,作者希望并且相信,风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卵磷脂健康法”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我国大众所接受,并因此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与生命活力。
-
医方集解(清)汪昂著;鲍玉琴,杨德利校注《医方集解》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共三卷。书中搜集切合实用方剂800余首,分列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医方集解》内容丰富,释义详明,流传甚广,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方剂专著。此次整理是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刊本残本及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瓶花书屋刻本为底本校注而成,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及初学中医者参阅。
-
实用医院制剂注解雍德卿主编编辑推荐:本书是指导医院药剂人员进行医院制剂生产的参考书。书中介绍了365种医院常用制剂的处方、作用与用途,详细阐述了在配制这些制剂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异常问题、如何防止这些异常问题的发生以及这些问题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对制剂操作人员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医院药剂人员及医药院校高年级药学生参考。
-
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贾一江等主编全书分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除从宏观上展示中药外治之产生、发展、特点及现代研究概况外,着重以作用部位为主,结合应用与时代特点,将各种疗法分为六大类。由于本书为首部系统总结中药外治疗法的专著,故尔具体方法的收集与整理,力求体现“全”的特点,以供今后进一步研究。中篇则对常见急症、内、外、皮肤、骨伤、妇产、小儿、五官等科260余种常见病,以病为纲,以法为目,以法统方,分别介绍具体治法(古方剂量,换算为克,以便应用)。“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然由于目前外治临床的局限,不少疾病的治法中并未体现辨证论治,或尚无完整的辨证用药经验,但因中药外治与内治同样应该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遣方用药,所以,在每病的概述中仍然列出其辨证分型,一以示其在中药外治中的重要性,二以方便读者今后在临床实践时参考。每病治法集萃 栏中的多种具体治法,虽未必条条绵秀,字字珠玑,但确是从古今各医学图书和近几十年来几十种、近万册医学期刊中经过比较遴选出来的,因而有简易、实用、高效的特点,反映了各病中药外治之要法。综合评按,是在对前人成果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加了一点肤浅的认识。如果于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各种方法有所衽益,也是受到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点拔。既便如此,仍有许多认识不一定准确,还有待临床验证、深入探讨。中药外治疗法的发展,伴随着各种外用新剂型的产生,同时也涌现出许多疗效卓著的古今外治名方。由于中药外治制剂及名方十分丰富,但本书篇幅有限,因而下篇在编选这些制剂与名方时,只能凭着我们的认识择要而从,不免于零金碎玉,难为完瓯。民族医药外治法部分,来源于几十种少数民族医药文献和民间经验。其中不少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实效,值得探讨,因而本书列为附篇专门介绍。除此之外,附篇中还简单介绍了43种中药外治专著或综合性著作,以便使读者寻源析流,更好地了解中药外治疗法之渊源、发展和现状之全貌。
-
临床用方十讲姜静娴编著本书研讨了方剂学的历史沿革,揭示了方剂学自身的理论体系,荟萃了今人的研究成就与进展,为方剂学基本理论的整体系统研究、构建,做了开头工作,以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阐扬本学科的精神实质,把方剂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本书目在于力求从多角度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该学科的辨证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服务研究方向。积极、客观地反映现代人认识水平和研究成果,以显示时代的特征。提供具有系统研究性质的,史料较为翔实的专著,以利于方剂学在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
中国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编著本著作特点:全套图典共收载约700味、2000多种药材。品种多,规格齐全,鉴定准确;并收载了大量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地区用药、伪品及伪制品。所拍摄图片特征清楚、颜色逼真,能真实反应实物的外貌,图文呼应,一目了然,实为一部实用、简明、质量高的彩色图谱。本著作对于正确鉴定中药材的品种,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中药研究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书汇集了目前国内馆藏药材标本最为丰富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标本馆自1950年建馆以来保存的大量起草历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的标准标本和编写《中药材手册》、《中药材鉴别的册》、《中药志》等专著的并经科学鉴定的原始标本。
-
抗风湿中草药彩色图谱张铁军,夏光成主编风湿类疾病是一类常见、多发病,病情延绵难愈,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上涉及多学科并呈现明显的边缘性。中医自古对风湿病就有深刻的认识,并定义为“痹”证范畴,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因以及“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分型。以后,经过数千年的探索和实践,使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系统的中医风湿病学理论。风湿类疾病在我国发病极广,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痛及强直性脊柱炎,合称“风湿四病”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我国地理纬度跨度大,高寒、高湿地区多,特别是少数民族居住的气候条件恶劣的山区。同时,我国农村人口较多,聚居及生活工作在高寒、高湿环境,感受风寒湿三气的机会较多,因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风湿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大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同它做顽强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种药物中,就有59种药物主治或兼治风湿寒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抗风湿中草药2252种,占总药物的1/6~1/5。我国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地理成分复杂,是许多植物类群原始种的避难所和保存地,同时又是多度和分化中心,是寻找天然药物的保库。抗风湿天然药物的药效药性与其产地生态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大部分种类系民族民间药,对其发掘、整理,并从中寻找及创制新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药图谱较多,多为综合性的著作,而抗风湿方面的专著尚无,本书为第一部抗风湿中草药彩色图谱,精选常用的抗风湿中草药174种,图片均摄自该药生长的原生境,并对其基原、形态、生境、分布、采集加工、化学成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作概要记述,可供从事风湿病科研、教学、临床等方面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参考。本书动植物照片、学名及文字经编者严格审定,力求达到准确、典型、逼真,
-
中华藏本草罗达尚主编本书收载700余种,而集距今250年前藏本草之大成的《晶珠本草》,实载藏药物种也只1100种(2294品),其分布地域主要在青海南部、四川的阿坝、甘孜两州和西藏的昌都地区。近几十年来虽有《迪庆藏药》等问世,但多是地区性的藏本草。有的虽称资料系指青藏高原所有,但对青藏高原进行全面、系统实地考察的却并不多。《中华藏本草》收载藏药共1859种(其中400余种系首次发表),其分布范围包括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甘孜、阿坝两州,云南迪庆州等藏区。《中华藏本草》收载的药物既有利用古今文献资料的,并对其收载的药物进行考证、鉴别的,更有编著者几十年野外实地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
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刘学勤等主编内容提要本书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司司长、中国中医学会副会长、现任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校长、著名中医学家吕炳奎先生总编,收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千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名老中医的临床验方、祖传秘方、自创验方数千首,适应病症三百余种;按常见急症,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男科,骨科分类,以病为纲,以病统方,收方三千余首;每方介绍创方人、方名、组成、功能、适应症、用法、注意、出处等。书中方上△者,系编者所拟。本书集国内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精华,对于中医师、中西结合医师、科研人员及中医学院师生,均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