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
实用细贵药材鉴定邓茂芳 编“实用细贵药材鉴定”(第二版)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中医学、化学、药理学、中药商品学等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常用细贵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规格标准、功效应用、用法、使用注意事项、贮藏等的综合应用教材。本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结合新形态教材体例,内容实用,精选传统细贵药材和浙江地方用药特色品种近50种,编写上灵活穿插各种栏目和二维码资源链接,通过教材中各个二维码呈现给教与学双方。全书分4章,各章前有学习目标,后有学习小结和目标检测,并且附有实践项目。
-
消化系统肿瘤合理用药指南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著该指南包含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胆胰肿瘤、胃肠间质瘤和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消化系统主要瘤种,详细介绍了诊断及治疗原则,同时增加新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及相关不良反应。内容力求精简、实用。本书旨在规范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同时用于开展相关方面的临床医师培训工作。
-
漳州常用中草药图典蔡少杭,章骏德 著本书选编漳州常用中草药600 多种(含附注品种),以植物科属为纲进行分类,每种中草药介绍其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识别特征、入药部位、采制、性味、功能主治、 用量用法、选方、附注等内容,同时配有彩色照片,方便人们学习、辨识、采集与应用。本书科学系统地整理漳州地区中草药防病治病的经验,在努力发掘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旧识新知兼贯博通,以期为漳州人民健康服务。
-
药用植物学精解图典邬家林,陈虎彪 著本书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的《药用植物学》教材所采用的分类系统来编排,将文字描述与摄影技术相结合,特写与局部解剖相结合,科学、艺术地展现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从而达到易掌握、易记忆、易推广之目的。在编写方式上,对于每一类、每一科药用植物,本书先简要说明其识别特征,再根据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选用图形精美、特征突出的图片,生动地呈现该类组织器官、该科植物普遍特征或该科主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编者还在图中做了一些文字标示以精准扼要地解释说明某些图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解剖放大图的识别意义。此外,本书在每幅图下注释了药用植物中文名和省略命名人的拉丁学名,并简要提示入药部位和主要功能。附篇列述了“图解植物器官形态功能的适应与进化”作为趣味性补充知识,以飨读者。本书为广大读者构建了生动直观的“植物学大观园”,其图片精美,药用植物识别特征凸显,注解精简扼要,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不仅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广大植物学和中医中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资料,而且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为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
个性化药物丁健 著本书作为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的研究成果之一,首次从文献情报角度对个性化药物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相关的政策、研发现状等内容进行一一梳理。重点剖析了近年来FDA批准的个性化药物的研发链,并详细描绘重大疾病领域个性化药物专利地图全景,突出了药物的个性化特性、知识产权结构、核心技术等关键点。个性化药物研发模式是继基于疾病表型和基于疾病基因型研发模式之后的第三种研发模式,是未来十到二十年国际上必将广泛采用的新药研发模式,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个性化药物核心内涵是,针对患者人群的个性基因特征,对“敏感人群”进行精准制导式的个性化治疗,实现对“有效患病人群”疗效高、安全性好的治疗目标。精准医疗的实现与个性化药物研发及药物个性化使用须臾难分,个性化药物研发模式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对于提高疾病的防诊治效率,抢占未来医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产业前景巨大。个性化药物研究代表了药物科学和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正在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毋庸置疑,个性化药物研究正在引领药物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
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训杨冬梅 著本实训教材共有十六个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包括案例分析、参观药事机构、药品分类管理、处方点评,药品调配、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实例讨论、药品注册申报、药品广告的审批和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等实训项目,总计40学时,可供药学类、食品药品管理类、药品制造类各专业使用,各学校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要求及学校实训教学条件等自行调整或选择实训项目。
-
上市后临床研究规范·中华医学事务行业共识篇谷成明,贺李镜,李一 著制药企业从事药品上市后研究,是启动和搭乘了药物发展的快车。药物上市,恰如婴儿初生,此时才被赋予社会属性。从此药物再也不只是一个物品,而开始成为一名战胜病魔的战士。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现代医学体系中,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承担着回答药品社会属性中重大问题的主要责任,这些重大问题包括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患者的依从性、经济性,新患者群应用的可能性、必然性等。 医疗机构从事药品上市后研究,是掌握了个人、科室和医院融合发展的引擎。大部分临床科室在基础研究方面,无法与大学附属医院和研究所媲美,但实施、开展药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却是临床医生的专业优势。临床研究对临床医生个人科研思维、科研素质、科研能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成为行业认可并且值得不断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大力推动创新和研究的举国体系中,临床研究成果更成为优秀个体职称晋升、优秀医疗机构彰显科研技术能力的必备条件;众多的临床研究成果也将成为一个个坚实的阶梯,助我国迈向医疗强国的坚实之路。 从药品生命周期角度展望药品的一生,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药品上市申请的审批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这一完整的生命周期分割成上市前与上市后两个阶段。为了药物上市申请能够顺利通过审批,上市前阶段需要经历临床前、临床Ⅰ~Ⅲ期试验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从分子筛选、机制研究,到通过细胞、动物模型及健康志愿者获得确切的药理信息,再到基于低样本量的患者人群得到相对充分的疗效与安全性信息,这一系列过程无不充满了变数与艰辛,企业必须在上市前阶段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在相对“被动”的情况下获得数据,以满足药物上市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临床前及Ⅰ~Ⅲ期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受试者人群范围较窄、研究设计及用药方法较为严格等局限性,仅凭上市前的数据依然无法充分满足临床实际应用。而这一缺陷则应待上市后继续完善。此外,药物上市后的临床实践当中,随着使用者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的问题也在这一与上市前试验存在巨大差异的场景中不断产生,如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有效性的影响、非预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新的适应证人群的出现等,这些问题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数据来进行解释。因此,上市后研究不仅仅是对上市前研究数据进行了补充,还应成为上市前研究的重要延续,更应作为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重要环节加以重视。
-
药物分析张玉霖,杨亦雯,李春英 编《药物分析》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药物分析》内容共划分为七章。第一章: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第二章:药品统计分析;第三章:药品杂质分析;第四章:中药分析;第五章:体内药物与生物标志物分析;第六章:现代药物分析新技术;第七章:药物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吴宝剑 著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为新兴交叉领域,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指导临床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三章。上篇为基础篇,简要介绍了生物钟系统、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中篇为科研篇,介绍了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工具和方法、代谢酶与转运体的时辰节律调控;下篇为临床篇,介绍了高血压、高脂血症、类风湿关节炎、癌症、哮喘等疾病的病因、治疗药物和药代动力学的节律及时辰治疗。《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详细阐述了生物钟与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全方位展示了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表达与活性的时辰节律,以及时钟基因对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的调控效应与作用机制。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与实践罗震旻,陈吉生 著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历了制度创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为使读者更全面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掌握制度所涵盖的内容和实施要义,特邀请国内国家基本药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流通储备、招标采购、质量监管、价格形成、支付报销、优先配备及合理使用、制度补偿、监测评价等内容做梳理和介绍,《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与实践》是目前我国第:本系统、全面、深度解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与实践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