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
药林外史郑金生《药林外史》是一本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角度探讨中医药学发展脉络的专著。从古到今,社会上不断出现一波又一波时髦的用药风潮,就像演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出出戏的导演并不是医生,而是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思潮。坦率地说,历代本草书记载的共物功效,并不全来自医生的经验。三教九流,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药物的使用产生影响。同样的药物,医学用来治病,道家用于长生,染家用来染色,江湖术士用来变把戏……古代文人学士,也不时借助药名玩弄些文字游戏,各种药名诗应运而生。乡曲之间,还流传着药物剧,于是一个个草木虫鱼之类的药物,被塑造成不同性格的人物,演绎着一部《草木春秋》。还有诸多小说中出现的蒙汗闷香、仙草灵芝,就如同武术中的点穴、气功一样,神神秘秘,似真似幻。
-
中药药源性疾病学张冰《中药药源性疾病学》分上、下两篇。上篇三章,阐述中药药源性疾病的概念,回顾中药不良反应认识发展历程,论述中药药源性疾病基本类型、发生原因与机理、防治基本原则与措施。首次从流行病学角度阐述了中药药源性疾病发生特征及研究方法,介绍国内外中药(植物药)药源性疾病监测状况。下篇十二章,论述中药药源性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等系统的疾病。从临床表现人手,辅以病案示例,初步进行病变机理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希望对临床工作者能有所裨益。书后附有病、症名索引及药名与拉丁名索引,便于检索。
-
中药铺子半夏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总觉得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就让《中药铺子》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医治病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中医治病的真实境界其实就是利用“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拟不同的方、不同的时间、空间。时间可以用药物来模拟,空间也可以用药物来模拟……老子也好,孔子也好,都非常强调“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那中医这个道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就是时方!“中药铺子”为南方都市报的一个颇受欢迎的专栏,将各味中药拟人化,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本书将以此专栏的文章为主线,并配上各种中药的精美图片和药用价值的介绍,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为一体。
-
五官科疾病常用药物周凌主编暂缺简介...
-
制药工艺学王效山,王键主编由国内较早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安徽中医学院组织专家编写针对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作者对制药工艺研究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编著而成。内容充实、新颖,将化学制药工艺和中药制药工艺加以组合,使读者保留充分的思维空间全书分三部分:化学制药工艺篇,包括工艺路线的设计、评价、选择与优化、制药工艺的放大和工艺实例:中药制药工艺篇,系统介绍了制备操作过程和工艺选择;药物制剂工艺篇,介绍了各种制剂的制备工艺及新型制剂的工艺及新型制剂的工艺研究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制药企业人员必备的高级参考书
-
临床新药手册陈孝治,许树梧主编暂缺简介...
-
古今延年益寿方汇粹张炬等编本书共汇集古今丸、散、膏、丹、酒等各类延年益寿方272则。
-
中西药合用指南王平主编本书阐述了临床常用的中西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规律、配伍禁忌,并列有各科常见的中西药联用配方等。
-
中医名方配伍技巧李亚编著与其它有关中药配伍知识的医书相比,本书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的方剂实例,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历代中药名方的配伍规律和技巧。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还弥补了其它专著的不足。本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方剂组成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方剂实例,说明了历代名方配伍的规律与技巧,弥补了同类教科书与专著的不足。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深人浅出,通俗易懂,对于理解尤其是灵活运用古今名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近年来少见的专门探讨方剂配伍的一部专著。
-
分子毒理学基础夏世钧,吴中亮主编本书是在毒理学和卫生学等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编写而成。其中有些内容是编写者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十八章,约50余万字。以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机制为核心,就代谢酶类、受体、细胞损伤、化学致癌以及生殖发育、神经、免疫等系统,即毒理学的几项重要分支学科加以系统的阐述。另外还介绍了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人类基因组和国际互联网上的分子毒理学的信息来源。本书主要读者为学习毒理学的研究生,兼作都是参考书,也可供大学生拓展知识作参考。凡是从事卫生、毒理、药理等相关学科工作的医生和科技人员亦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