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医学
-
航空医学刘平主编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航空医学》是为了适合我院(中国民般飞行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参照国内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国外飞行学院航空医学教育教材的相关内容以及国家教委和民航总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我院1998年编写的《航空医学》基础上得新改编修订的适合于我院飞行技术专业、空乘旅游专业以及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健康教育的教材。本书内容包括:与飞行人员有关的大气环境;与航空流动有关的疾病;机上医疗服务与航空救生;航空心理卫生;航空营养卫生;航空卫生法规;严重影响飞行人员健康的各种疾病及其防治;意外伤病的现场急救方法。
-
CT诊断与护理指南蒋文枫[等]主编全书共十七章,二十万字。主要讲述了CT基础知识、各种疾病的CT诊断要点及CT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每种疾病都分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CT表现。适合于医学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及从事CT专业的医护人员学习参考。
-
病理生理学董子明主编本教材是高等医学院校成人教育专科教材之一。全书共17章。第1章绪论进述了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后16章详细阐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水肿、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的原因、机制,以及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机制和防治原则及根据学科发展加入的新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原则。本书主要供成了医学专科教育及高职班的专科学生使用,也适合同层次的其他医学使用。
-
军队卫生学郭俊生,罗海吉主编;万为人[等]编本书系统阐述了军队卫生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技术,共分4篇13章,包括军队环境卫生、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军事劳动卫生和军队卫生毒理等内容。本书密切结合我军实际,反映最新卫生工作经验和成果,体现我军特色。本书主要供军队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麻醉、药学、中医、卫生事业管理、护理等专业本科使用,专科也可选用。
-
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朱文玉,王黎光 主编《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是与《人体生理学》配套的辅导教材。《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已于2002年3月出版,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主教材编写的。本版删减了第一版中陈旧的、不适当的内容,并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的要求,增补了新内容、新题型。本书的特点是内容力求少而精的,突出重点。通过对本书中各章复习要点和强化训练习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在考前用较少的时间,掌握住重点知识,提高复习效率,系统地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
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于长隆主编近年来,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运动医学学科发展。但至今在国内尚未出版有关从运动医学角度论述相关学科发展的专著。《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将这些进展的情况向读者作一一介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运动医学学科发展的方向。《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由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于长隆教授主编。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现代诊断技术对运动创伤学的支持。第二章:微创外科技术在运动创伤学领域的发展。第三章:移植生物学在运动创伤学的发展。第四章:基因治疗技术在运动创伤学中的应用。第五章:现代康复学概念在运动创伤学中的应用。第六章:现代生物技术对运动创伤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促进。《现代运动创伤学进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广大从事于骨科、运动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以及研究生阅读。
-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徐文坚,(德)Sebastian Lange主编;Andreas Wruck[等]编《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共分15章,约80万字,包括900余幅图片和100余幅线条图。第一章详细介绍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常规尿路造影、超声、CT、MRI、血管造影及同位素扫描)的基本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技术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对比剂在常规X线、CT、MRI及超声检查中的应用;第三章主要介绍泌尿系统影像学正常表现;第四至第十四章为《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重点,详细介绍了泌尿系统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同时附有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以使读者对每一病变的影像学诊断能有一全面了解;第十五章为《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的另一重点,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征象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泌尿系统病变的鉴别诊断,同时附有相应的影像学征象的图片或线条图。《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布局合理,病种齐全,除对传统检查方法及最新影像学检查手段均有详尽的介绍外,几乎涵纳了泌尿系统所有的疾病。诸病的论述重点突出而不偏废其余,诊断与鉴别诊断为其精华。
-
剧烈运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检测与调节方法的研究矫玮著《剧烈运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检测与调节方法的研究(2002)》就运动医学的免疫学进行研究,全面阐述了免疫学基础、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与机制,以及训练对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等。
-
SARS胸部影像诊断图谱刘晋新,唐小平主编本书作者力图将一套较完整的SARS影像资料和临床诊治经验奉献给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临术医生以及相关医学专业的学生,这对诊断、鉴别和防治SARA无疑很有参考价值。本书精选近150例SAPS患者的600幅床边X线片、螺旋CT片、尸解病理片等,通过动态的影像学资料,以每一病例病变发展的过程,对照说明SARS的影像学特点;通过每一病例的监床资料复习,结合影像学表现,从临床角度阐述SARS的发病、演变、治疗经验及转归;通过宝贵的尸解结果来验证其影像学表现。其中,本书重症SARS患者的X线片、螺旋CT片以及临床诊治经验、CARS死亡病例的尸解病理图片都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
实用运动生理学杨锡让主编片断:运动生理学的各种理论和观点绝大部分是从实验中获得、总结出来的,并不断在实践中受到检验。运动生理学只有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以及其它基础学科相互配合,进行综合、系统、深入的研究,才能对体育运动实践做出更大贡献。二、运动生理学的发展过程(一)运动生理学的简史运动生理学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作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还仅仅是本世纪初的事,而生理学迄今为止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世界范围内纵观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在本世纪初应首推英国的生理学家希尔(Hill),在当时曾出版了他的三部运动生理学名著:《肌肉活动》、《人类的肌肉运动——调节速度与疲劳的因素》、《有生命的机械》等。为此,一些生理学工作者认为,希尔是“运动生理学之父”。在同一时期,还有其他国家的一些重要代表人物,也为运动生理学做出了辉煌的贡献,例如苏联的克列斯托夫尼柯甫(Krest0vnik0ff)、日本的吉田章信、英国的班布里奇(B8in-Bridge)和美国的麦克津(Mckenzie)。这些运动生理学家在不同的领域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有影响的代表作分别是:班布里奇出版了《肌肉运动生理学》一书。论述了运动时能量变化的过程及其在肌肉中是怎样进行的;肌肉活动时氧及营养物质供应的调节机制,以及肌肉运动的机械装置。他的论著可认为是奠定了肌肉运动生理学理论基础。吉田章信很早就写了一本《运动生理学》,到1932年这本书已经再版了九次,可认为是亚洲运动生理学早期的代表作。苏联的克列斯托夫尼柯甫是对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早期学者之一。他是巴甫洛夫的学生,克氏是苏联运动生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936年先后出版了三本《运动生理学论文集》。汇集了大量的实验资料,阐述了各项运动的生理学特点,对科学训练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具有着指导意义。美国的麦克津曾出版《运动在教学与医学中》一书,讨论了运动中的呼吸、循环机能的变化,运动损伤的防治等。我国解放前,仅在1940年由生理学前辈蔡翘教授出版了《运动生理学》一书,其后还有赵敏学的一本专著。这是我国最早的两本运动生理学代表作。从本世纪20年代运动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随着其它自然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发展,运动生理学在这半个世纪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首先,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层次也更加深入,从整体、器官水平的研究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上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分析化学的进展及其在生理学上的应用,运动生理学在研究手段、实验方法上也引进了不少的新技术、新成果;第三,随着各门学科的互相渗透,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也互相渗透,从而使研究的领域日益开阔,对问题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现状运动生理学的发展是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处在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运动生理学在各个方面的研究展示了如下的趋向。本书前言前言(修订本)本教材是由北京体育大学生理教研室为人体运动科学系本科专业生编著的一本“运动生理学”。在第1版面市的曾受到广大同行们的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们的需要,以及提高该书的质量,我们除作部分修改外,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补充了两章新内容,作为修订本出版。文字量仍是按规定的72学时考虑的,从内容上看(包括新增的两章),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比以前的教材有较大的提高和改进,主要表现在:第一,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由于选用了大量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国内、外科研成果,有相当的深度和厂度,重点突出,内容充实,编写出了目前运动生理学的热点内容。如:个体乳酸阈与无氧阈的论证,对过量氧耗和氧债的探讨,产生运动性疲劳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反馈学说在形成运动技能中的作用等。特别应提出的是,本教材并未只局限在对这些内容的传统性的描述上,而是在分析国内外科研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这就大大拓宽了教材的深度和厂度。第二,有较好的实用性。教材力求密切联系运动实际,几乎在每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上或者以运动实践佐证理论,或者以基础理论解释运动实践中的现象,此外,还提供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测定方法、评价标准和训练方法,如关于身体素质的测量,把过去只局限于力量、速度、耐力几种基本素质的讲解,拓宽到十种素质。这样不仅对基础理论工作者有用,也对从事训练工作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第三,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全书共十七章,结构精炼,安排合理,论述客观,引证严谨,论据可靠,能与中等以上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相衔接,又由于各章节都配有适当的图表、说明,有利于阅读,每张图表都注有出处,改变了过去教材中只管引用,而无出处的不足。编者还注意突破以前教材的一些框架,增补了遗传、身体成分、合理使用训练以外的强力手段等新的章节,为运动生理学教材提出了一个新的体系。教材第1版的编写过程都是在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教材委员会和人体运动科学系的领导下完成的,在此,我们深表谢意。教材的第1版还是经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教材组严格审查、热诚帮助、逐字逐句审定后定稿的。他们是陈家齐教授、佟启良教授(评审组长)、黄瑞馨教授、李玉林教授、谢业琪副教授、梁述祖副教授以及王义润教授和乔居庠研究员等,我们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再次表示深切感谢和敬意。在他们的建议下,第1版曾作过三次较大的改动,这次又作了修改和补充。尽管我们在主观上力求把这本教材编著得好一些,但由于我们的条件和水平有限,且编写时间仓促,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最后要提到的是,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受北京体育大学生理教研室的委托,由杨锡让教授任主编,组织了一批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而又基础好、专业知识强的中青年副教授、讲师完成的。为了做到文责自负,各章具体的编写人是:杨锡让教授(第一、四、六、七、九章);王瑞元硕士、副教授(第二、十一章);田野博士、教授(第八、十二章);胡扬硕士、副教授(第五、十二章及第十三章部分);田时佳副教授(第十四章);刘柏硕士、讲师(第三章及第十三章部分);王从容博士(第十五章);孔兆伟老师(第十章部分)。新增的两章是:崔丽萍博士撰写的第十六章“中国某些传统项目生理学分析及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丁文京博士、杨锡让教授撰写的第十七章“现代科学的发展对运动生理学的影响”。为了使这本教材更加完善,1997年已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实用运动生理实验》,以方便教师和同学们的使用。编著者199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