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脑部疾病诊断治疗学陈彦方,李舜伟主编;万新华等编写本书由神经科与精神科专家合作编写,全书共48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并结合我国的有关疾病分类,如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全面阐述了脑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全书论述了脑部疾病的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心理基础等;脑部疾病诊断的症状学,检查、诊断原则和方法,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以及与神经/精神科临床工作相关的医疗事故处理事宜;重点论述了脑部各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综合性全程治疗(包括躯体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与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是目前国内将脑部器质性疾病与精神疾病相联系论述最为全面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
强迫症郑瞻培,刘义兰编著21世纪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创造、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健康必将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之一。人食五谷,有七情六欲,难免会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一辈子从来没有生过病的人是不存在的,关键是要少病,生了病后能够尽快康复。这就提出两个重要问题,“少生病”要求加强疾病的预防;而“尽快康复”则是临床治疗和康复医学的任务。上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常见病的防治与家庭康复”丛书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其重点是家庭康复。 俗话说得好,是病三分治七分养,这里说的“养”在意义上等同于“家庭康复”。一般而言,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主要是以治疗为主,病人的治疗乃至饮食、作息,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家庭复则不然,此阶段病情已经稳定,各项指标都已正常或接近正常。为恢复健康,此阶段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尚须合理地进行膳食、心理、运动等方面调养和护理。病人和病人家属须树立起家庭康复的新概念,应把家庭康复作为疾病防治的必要阶段,重视家庭康复对疾病恢复的作用。其中,饮食不但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且合理的饮食对身体的康复也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调整好心理,有利于改善人体的免疫机制,也有利于建立起对疾病的胜信念;而运动不啻是一种积极的康复手段,适度的运动除了能使生病的机体尽快恢复,还能使你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至于音乐疗法、有规律的作息等,既必要又简单可行。 “常见病的防治与家庭康复”丛书邀请了临床第一线的医学专家担任各分册主编,以俗的文字,深入浅出地把每种常见病的病因、相关知识、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家庭康复的各种手段,如心理调整、运动康复、音乐疗法、家庭用药须知等,一一作了介绍,适合病人和病人家属阅读。丛书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会为广大读者保持健康带来帮助!
-
我是如何战胜脑血管病的张学军主编;高宗良,周农,孙中武编著怎样科学识病、治病、防病,怎样配合医生战争疾病,怎样自我调适、自我保健,怎样带病生存、延长生命。本书将医学专家防病、治病的科学知识和病人养生康复的具体措施融为一体,以全新形式,从病人的角度,给患者、家属揭示了生病虽不可避免,但战胜疾病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给他们指出了病后重在自我调养,勇于战胜疾病;并向他们介绍了养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脑血管疾病不仅病死率高,幸免于难者也都留有不同程序的伤残。瘫痪、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年卧床不起,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有的家庭因此而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如何提高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事,也是每个人自我保护所需要的。目前,在医学界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专业刊物、著作和文献不计其数,但这些材料专业性太强,一般人很难看懂。非专业人员又无法写出大众通俗易懂的文章和书籍。为此,我们几位从事神经科专业工作的临床医师一改既往写作模式,以病人的口吻,大众化的语言,力求以最通俗的文字,从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不同时期,即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介绍。每个侧面各成段落,各自独立成篇,又互相连贯,力争使读者既能读懂,又不费力,在轻松中获得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
-
精神病学试题精集郝伟等编《精神病学试题精集》为《临床医学试题精选》系列丛书之一。丛书由著名医学教育家吴钟琪教授任总主编,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执笔,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最新版统编教材为基础,参照现代考试模式,吸收历年考试经验,收集整理各类成熟、经典的考试题、复习题,精心编撰而成。内容包括学习要求、各型试题、参考答案、自学指导、模拟试题等,可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强化概念,熟悉考试的形式、特点、方法,提高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适用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本科生作为自学指导和考试复习材料,对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精神病学(英)古斯里(Elspeth Guthrie),(英)刘易斯(Show Lewis)主编本书分成7部分,第1部分侧重于射频消融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消融时形成的心肌损伤的生物物理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以及各种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局限性。从事导管消融技术的人员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第2-6部分系统介绍了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包括对特殊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结双径路和预激旁路引发的折返性室上速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
中风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胡永善主编《中风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专门讨论了中风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的康复治疗。内容从出院时的注意事项说起,讨论如何重新和适应家庭环境,如何在家里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娱乐与工作,指导家属如何帮助患者,如何预防疾病再犯,最后介绍中风后遗症的传统医学疗法。从中风后早期起就帮助患者,强调制定的运动计划,康复治疗患者,也就是当急性发作的中风患者经神经科医护人员救治,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他们就开始接受康复治疗,这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对于他们今后的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这些患者出院时仍然会遗留有或多或少、程序不同的功能障碍。他们中的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入康复治疗中心继续康复治疗,另一部分患者将回到自己的社区家中。当中风后患者出院后,无论是从急诊医院出院,还是从康复治疗中心出院,他和他的家属在家中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如何继续康复训练和安排患者的生活?家庭居所的环境如何改造?患者各种慢性疾病如何去防治?如何预防中风再复发?患者一旦病情复发如何去处理?还有家属可以为患者做些什么等等。
-
神经系统Charlie Briar等著本书首先引领你学习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每章都采用了整合形式,即将解剖学、胚胎学、组织学、生理学与药理学加以综合。然后概述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病理学,并列举一些主要疾病及其主诉。第二部分则通过对现有神经系统主诉患者的临术分析,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加以整合,包括神经疾病最常见的主诉,如何采集病史、体检、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进一步的诊断方案。由选择题、简答题和问题组成的第三部分则能让你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评估你取得的进步和你的水平。
-
临床神经疾病诊断学周光斗,刘振华,陈俊抛主编本书共分24章,诚意尽地叙述了临床神经病诊断方面的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次序和病历书写、颅神经、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反射、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和诊断、大脑半球病变的诊断、言语障碍、痴呆、垂体病变的诊断、脑干病变的诊断等。...第一章病史采集...第二章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次序和病历书写...第三章颅神经...第四章运动系统...第五章感觉系统...第六章头痛...第七章反射...第八章植物神经系统的检查和诊断...第九章大脑半球病变的诊断...第十章言语障碍...第十一章癫痫...第十二章痴呆...第十三章间脑...第十四章垂体病变的诊断...第十五章脑干病变的诊断...第十六章脊髓病变的诊断...第十七章脊神经病变的诊断...第十八章与神经系统相关的骨骼肌疾病的诊断...第十九章小儿神经系统检查...第二十章昏迷的诊断...第二十一章神经系统的辅助检查...第二十二章神经系统CT和MRI表现...第二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诊断...第二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主要参考文献
-
西氏内科学(美) Lee Goldman,(美) J. Cland Bennett总主编;王贤才总主译《西氏内科学》是由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自从1927年首版出来,它以论述严谨、系统,尤其是对病理、生理等科学原理的深刻阐述而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医学院校皆以此为教材,并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西氏内科学》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参考价值。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洞悉当前医学科学发展动向,对整个内科领域有一个深刻、系统的了解,是广大临床医生和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必备参考用书。<
-
颅底外科解剖图谱(日)大畑建治,(日)马场元毅著;(日)白马明主编;夏寒松译颅底外科是一新兴的极富挑战性的学科,以前一直被视为神经外科的手术禁区,通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手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图谱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向读者介绍了综合性的颅底外科解剖和六种常用的有效手术入路,并对颅底重建,特别对头皮血管保留、手术前计划以及皮肤切口确定也有叙述。本图谱能够帮助神经外科医生、耳鼻咽喉科医生、头颈外科医生结合临床解剖,有效地提高颅底外科手术技能。本书前言颅底外科对于神经外科学者和耳鼻喉科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并正在兴起的新领域。它不但涉及颅底肿瘤,而且还与颅底的先天性畸形、复杂性外伤及血管性病变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编写本图谱的意图在于,通过尸体的外科解剖和解剖图谱来指导初学者理解颅底的解剖结构,使初学者通过反复的解剖,更加有效地掌握颅底外科手术。神经外科医生施行手术之前,在尸体上进行强化练习非常重要;同时还应与具有颅底外科经验者一起操作。本图谱展示了外科手术细节,帮助相关的外科医生在尸体解剖练习中,较容易地掌握适当的颅底操作技术知识。本书完整地介绍了综合性的颅底外科解剖和基本的手术入路。对颅底重建,特别对头皮血管的保留、手术前计划以及皮肤切口的准备也恰如其分地予以重视。自从一九九四年以来,在大阪每年约举行两次解剖示范的训练教学。本图谱介绍的入路,依据的主要原则是宁可切除颅底骨而避免抬起或牵拉脑组织,对近二十年来探索被称为神经外科禁区:颅底病变治疗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首先,我们改良了翼点入路,通过切除眼眶-颧骨,减少了对额叶和颞叶的抬起。其次,我们改良了枕下开颅入路,通过经乳突、沿岩骨嵴部分切除岩骨的方法,减少了对小脑的牵拉;同时以岩骨嵴为标记,完全暴露乙状窦,可进一步抵达颈静脉孔;在枕髁和面神经管之间可抵达颈静脉球后壁。选择经耳髁入路则是合理地从前方暴露外侧颅底,包括暴露颈静脉球顶前壁,若结合经乳突切除岩骨,则可行根治性切除位于颅底或涉及颅底的肿瘤。紧后经枕髁入路,切除枕髁内侧1/3,可非常容易、安全地抵达枕骨大孔腹侧;通过将头部向患侧旋转四十五度和屈曲头颈关节,即可使枕髁处于半脱位状态,此时很容易暴露其内侧1/3。大?建治先生作为本图谱的作者之一,为完成此书做出了主要的贡献,以他非凡的组织能力和才智,确保了此书质量,并缩短了图谱的成书时间。此外我们还幸运地遇到了马场元毅先生,他不仅是一名执着的脑神经外科医生,而且还能以优美的艺术家笔法绘制外科手术的精要。他以自己最大的能力,花费了许多工夫对尸体解剖进行了艺术性的描绘。并将最关键的部分绘制成模式图,帮助我们来理解颅底的解剖结构………